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王文银:关于大力发展国际文化交流 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的提案
发表时间:2022-03-08 15:23 来源:国际网
大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有利于积极宣传我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成就,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推动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一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化常态化。二是培育文化交流品牌,提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的感召力影响力。三是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增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内生动力。四是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国际文化传播工作发表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提出“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文化交流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努力方向。国际文化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灵活多样、润物无声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有利于积极宣传我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成就,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实现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然而,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国际文化交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尚未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文化交流机制。总体上比较零散随意,缺少更多机制化、常态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多是自发组织、各自为战,缺少有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二是文化交流方式单一。目前,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内容陈旧、手段落后,有的限于景点观光、文艺汇演,缺乏思想深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通民众的吸引力不足,无法形成文化交流互帮、互助、互鉴的良性运行机制,难以引起文化共鸣。

建议:

一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化常态化。国家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建设文化交流基地,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民族风情、文化特点、重要节日开展文化展览活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设立中华文化中心,打造文化发展论坛、文化产业博览会、创意文化产业展等综合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进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传播和影响。

二是培育文化交流品牌,提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的感召力影响力。文化和旅游部专门组织,针对“一带一路”国家民众的欣赏习惯和文化需求,培育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如“一带一路”文化之旅、“一带一路”特色文化展览等文化交流互鉴活动,整体谋划、精心设计、持续开展,让“一带一路”国家民众更深层次地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

三是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增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内生动力。深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要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走民间化、市场化道路,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化团体、社团组织等,以市场运作为主要形式,以经济发展为主要手段,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市场,加快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产业对接。国家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建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地方优秀剧目、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出国交流展演,举办“一带一路”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等活动。

四是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适应当代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积极开展“一带一路”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如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节日,采用艺术、时尚等形式开展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喜闻乐见中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多开展“一带一路”联谊活动,使青少年在手拉手、面对面交流中情相融、心相通。国家外交部、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深化文化交流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