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牛新春:伊核又从“问题”升级为“危机”
发表时间:2022-02-23 19:41 来源:国际网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伊朗核问题可能成为2022年中东的第一场危机,谈判出现“双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021年4月开始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已经断断续续10个月了,期间美国边谈判边追加对伊朗的制裁,伊朗边谈判边加速发展核能力,美伊双方迎头相撞的前景越来越真实。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预言,如果谈判没有进展,伊朗还在发展核能力,伊核问题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演变为危机。

目前谈判的目标是各方重新回到2015年的核协议,但是六年来在美国与伊朗“边谈边干”的政策操作下,重回核协议似乎在刻舟求剑。拜登政府的伊朗问题特使罗伯特·马利说,重回核协议就像要复活一具僵尸。

2021年12月27日第八轮谈判开始以来,明显是伊朗不急美国急。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核协议后,伊朗最初只是小打小闹地破坏核协议,还特别强调自己的活动都是“可逆的”“可修补的”。然而自2021年起,伊朗开始从数量上、质量上实质性大幅突破核协议的限制。目前,伊朗不断安装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离心机,而且首次生产出丰度为60%的浓缩铀。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说:“只有想造核武器的国家才需要这个丰度的浓缩铀。”根据目前的核能力,伊朗实现“核突破”的时间(从决定生产到产出核武器的时间)从一年以上缩短为三个多星期。即便未来能够达成协议,伊朗的离心机可以拆掉,核材料可以转运到国外,但是技术、经验推不回去。美国判断,如果目前的状态持续下去,未来几周内伊朗核问题可能会越过“能掉头的点”。因此,美国认为时间非常紧迫了。

2018年以来,美国增加了1500多项对伊朗的新制裁,给伊朗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损害。但是,制裁的边际效应在下降。三年多来,伊朗已经摸索出抵御制裁的“抵抗经济”模式。“抵抗经济”虽然困难重重,但足以保证伊朗的生存。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伊朗经济经历连续两年萎缩后,2020财年GDP增长3.4%、2021财年增长3.1%,2022年将增长2.4%,石油生产也回升到240万桶,尽管仍低于制裁前的380万桶。伊朗负责财政事务的副总统马苏德·卡热米预测,2022财年伊朗石油收入可能多达160亿美元,能够支付进口所需费用和公务员工资。同时,2015~2017年核协议期间的经验则证明,核协议所带来的经济好处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因此,伊朗虽然还想得到解除制裁的经济好处,但动力和热情都不是太足。

未来几个月内核谈判存在三种前景:一是美国与伊朗达成一个临时协议,美国给予伊朗一定的经济好处,例如允许伊朗使用其在境外的石油美元,伊朗暂停目前的核活动;二是谈判破裂,美国或收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或同以色列共同实施对伊朗核设施的空中打击;三是伊朗主动抑制自己的核活动,既要无限逼近但又不越过“核门槛”,让美国在军事打击的选项上举棋不定,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战争边缘游戏。

除非美国与伊朗能够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否则双方必然会进入某种危机状态。在危机状态下,美国需要在军事打击、经济制裁或承认伊朗“核门槛”地位三者之间艰难选择;伊朗则要在忍受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打击或持续向“核国家”地位迈进之间徘徊。对双方而言,核协议之外的选择都不是最佳选择。

理论上,重回核协议仍然有希望,这符合美国与伊朗双方的利益。对美国而言,核协议是阻止核扩散的最佳方案;对伊朗而言,核协议是其重新回到国际经济体系的唯一路径。罗伯特·马利透露,2021年6月第六轮会谈结束时,美国基本上同意解除大部分制裁。伊朗也一再表示,一旦美国解除制裁,伊朗就会全部落实核协议的要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核协议能够很快达成。经过40多年的折腾,特别是近六年美国进入、退出核协议的操弄,伊朗对美国的信任已丧失殆尽。伊朗认为,无论伊朗怎么做,美国都不会完全取消制裁,实际上自1979年以来的八任美国总统都在制裁伊朗,即使在2015~2017年核协议落实期间制裁也没有完全取消。美国则认为,伊朗已经决定成为一个“核门槛”国家,无论美国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结果。美国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说,如果伊朗不能重回核协议,伊朗“似乎、可能会甚至非常可能”成为“核门槛”国家。在此次谈判中,伊朗要求美国承诺未来不会单方面退出核协议。对此,美国并没有能力承诺,因为要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必须获得参议院三分之二席位的同意,拜登政府在参议院没这个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伊朗核问题可能成为2022年中东的第一场危机,谈判出现“双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