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周信:外延和前沿:周边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发表时间:2021-11-19 21:31 来源:国际网
在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周边地区的作用尤为突出,有观点认为可以成为内循环的外延和外循环的前沿,这有一定道理,实际上彰显了周边地区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既与内循环紧密相连,又在外循环中作用突出。为什么周边会有着这么突出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一个重点、两大优势、三大动能”三个层次进行探讨。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周边地区的作用尤为突出,有观点认为可以成为内循环的外延和外循环的前沿,这有一定道理,实际上彰显了周边地区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既与内循环紧密相连,又在外循环中作用突出。那么,为什么周边会有着这么突出的作用呢?这里主要从“一个重点、两大优势、三大动能”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各方对周边的范围有不同看法,本文中的周边主要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共计23个国家。

周边是中国外交全局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视周边为国家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这一论断,从生存和发展两个维度将周边的战略地位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周边地区是我们同外部世界接触的前沿地带,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站”,自古以来就与我国国运兴衰紧密相连,是历朝历代对外经略的重要环节。新中国的外交,很长一段时间聚焦于周边外交。冷战结束后,周边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周边自身以及中国与周边关系均存在显著的有利条件

从周边自身优势看,周边是全球格局中的稳定板块。冷战结束以来,周边总体上没有发生长期、影响全局的动荡,和平、发展、合作始终是周边形势的主流,可谓世界乱象不断、风景这边独好。在疫情冲击下,亚洲地区形势仍保持总体稳定,充满生机活力,发展动能强劲,潜力巨大,人口红利仍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群体性崛起,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近年来,中国和东北亚、东南亚、南亚23国的GDP总和占世界经济比重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一”。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亚洲新兴经济体总体保持6.5%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去年,亚洲经济出现近60年来首次整体萎缩,发展中经济体全年增长率为负0.4%。尽管如此,与全球经济收缩4.3%相比仍然亮眼,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发动机。近期,周边国家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主要表现在主要经济体GDP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后疫情时代,亚洲地区通货膨胀和公共债务规模仍然处于可控区间,金融市场发展依然强劲,并预计2021年东亚和南亚经济增速将分别达7.5%和8.9%,其中东盟经济增速将达3.1%。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合作蓬勃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步入黄金发展期。东亚合作在思想理念上承认差异性,立足多样性,主张包容性,在实践中从东盟共同体建设、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中日韩合作,到东亚峰会,以及已完成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同心圆越画越大,越来越有内涵,利益融合越来越深,广受各方支持,为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强大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

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优势而言,主要有三点。第一,战略互信不断增强。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积极推进周边的和平、发展与合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23个周边国家中的18个,推动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率先落地。迄今为止,中国同亚洲方向23国中的21国建立了不同层级的伙伴关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始终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在抗击疫情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第二,互利合作行稳致远。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融合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日益走深走实。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总体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东盟和日本、韩国分别是中国第一、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对华贸易额超过美国、欧盟的对华贸易额之和。周边国家间产业高度融合,分工合作密切,同我国利益交织紧密。亚洲贸易额前22位的零部件产品中,18种主要依赖中国市场,我国产业链中心地位稳固。周边国家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今年第二季度,在华韩企销售额指数达到100,创三年多来最高水平。设备投资指数为109,连续四个季度超过100。《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1年白皮书》显示,92.8%的在华日资企业不会因为新冠疫情及“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调整生产基地。

更重要的是,中国开放的脚步并未停歇。去年,中国和本地区国家一道缔结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9月,中方提交了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书面信函。中方以实际行动展现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的决心以及对自由贸易体系的支持,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可喜成果。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倡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从周边扬帆起航。迄今中国同周边18个国家及东盟签署或发表“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特别在设施联通方面,雅万高铁、中泰铁路、中老铁路、皎漂经济特区、科伦坡港口城等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不断扩大,以中国为中心的周边互联互通网络正在成形。以中老铁路为例,据测算,铁路通车后,昆明至万象运费将降低40%~50%,老挝国内运费将下降20%~40%,长期看将带动老国民收入增长21%。2021年1~8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8.9亿美元,沿线承包工程合同额708.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34.4亿美元,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09个,在疫情影响下取得了逆势上扬的好成绩,其中周边国家占了较大比重。此外,我国与周边国家在人文、安全、国际地区事务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化,也为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周边国家普遍看好中国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认为自身可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与中国可以构成互补互惠互赢的关系,共同建设更强的全球供应链,助力企业发展。但也要看到,包括新冠疫情、美西方国家大肆散播的“政治病毒”以及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合作分歧等,对中国同周边国家不断深化合作构成了掣肘,需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

周边同全球经济体系高度融合,其发展更易受到外部形势变化的影响,近期产生的冲击效应更为明显。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美国经济问题迭出,股市持续“虚胖”运行,企业普遍面临供应链受阻、劳工短缺等问题,对相当程度上依赖美国市场、投资的周边国家造成打击。二是天然气、动力煤、原油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周边国家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受到显著冲击。三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阻,多个主要港口限泊导致集装箱运费暴涨,部分周边国家采取的疫情封控举措导致原材料和芯片等供应紧张,对周边国家经济运行造成负面影响。四是周边国家分化势头明显。日本、印度经济近期虽有显著增长,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亚行9月发布的报告认为,东南亚各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将比4月预测数据大幅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表现较好,预计全年增速均将超过4%,而文莱、柬埔寨和泰国经济增速将低于2%,缅甸将收缩18.4%。

战略沟通、务实合作、人文交往将为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周边国家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是中国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变局做出的调整,也是长期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中国不会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通过更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继续用好外部条件,实现互利双赢。这不仅是中国的宣示,更是中国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走深走实,带动亚洲地区经济复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笔者有如下设想∶

一是增强战略沟通动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与周边国家携手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和一系列重要合作倡议,大力推进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等理念。保持高层友好交往,加强政治互信,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帮助周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快摆脱疫情影响,推动区域经济加快恢复反弹步伐。加强与周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扩大经济复苏计划对接,形成合力,抵御疫情带来的冲击,协调应对美西方未来财政金融政策调整引发的经济风险,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平稳运行预留政策空间。

二是增强务实合作动能。将周边打造成为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区,推动RCEP尽早落地走实,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和CPTPP谈判,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区域内经贸合作水平,发挥外循环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作用,增强抗风险能力。发挥在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人才和产业优势,加强合作研究和攻关,充分发掘和用好新经济增长点,用好创新驱动,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等为重点,推动构建区域数字一体化发展,带动中国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着眼后疫情时代中国在周边经济布局需要,深挖区域合作潜力,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在周边大力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数据链、人才链的深度嵌入和融合。在周边国家积极引入国内价值链上的代表性品牌和标准,推动以“新国货”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扩大影响,提升我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国际经验和信用。

三是增强人文交往动能。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务实合作厚植民意根基。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