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出了大问题,由于没有相应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投入市场来支撑超发的货币,美联储增加经济中流通的货币只会引发美国通胀。而且目前美国的通胀还同时还出现失业和工人短缺的诡异现象。这种扭曲进一步推高美国国内通胀率,甚至把它通过国际贸易出口到国外,使全球通胀压力上升。不断高涨的“痛苦指数”使民主党明年的中期选举面临严峻挑战,而美联储的解决方案效果不彰。如今,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直接取消或至少降低自华输美商品关税。 |
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前,美国正在遭遇创纪录的通货膨胀。这是美国经济眼下的突出问题。 根据美国劳工部最新消息,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6.2%,创造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也揭示出美国社会正在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更为严重的是,该数据的增加是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完成的,2021年初美国的CPI数值仍只有1.4%,呈现通货紧缩的现象。 从通缩瞬间变为通胀,这显示美国经济出了大问题。 1、美国通货膨胀的背后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观察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所以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该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甚至政府支出。 目前来看,美国通货膨胀高企的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美国政府迅速推动多轮大规模纾困资金。作为刺激经济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向数百万失业的美国人发放了纾困支票。 为了筹到这些钱,美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出售美国国债和其他类型的证券来借款。凭借不断高涨的联邦债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足马力印刷美元钞票。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美元钞票中,有40%是2020年一年所印刷的。 这当然是形势所迫。根据此前美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报道,美联储报告称,40%美国人的银行存款中甚至没有400美元可用于应急开支。 美联储2019年的调查发现,近40%的美国成年人无法用现金、储蓄或可以迅速还清的信用卡来支付需要400美元的紧急情况。因此,纾困资金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就是救命钱。 但是,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规律。由于没有相应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投入市场来支撑超发的货币,美联储增加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只会引发美国通货膨胀。 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推出高达1.9万亿美元的新冠肺炎疫情救济方案。巨额的货币投放到市场上,不产生通货膨胀才怪。 当然,因为货币传导需要时间,通货膨胀的发生一般会滞后于货币超发。现在,这个时间到了。 2、失业和工人短缺同时在美国出现 美国的通货膨胀并不仅仅意味着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同样存在的另外一个诡异现象是:失业和工人短缺同时出现。 《华尔街邮报》曾在2020年4月28日报道,近半数美国工人在失业期间拿到的救济金竟高于此前的上班工资。 美国劳动部门的数据显示,获得失业补偿和新冠疫情救助金的人平均每周收入为978美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近一半美国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为957美元。 拜登政府的救助计划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畸形的市场现象,导致更多的人不愿意进入劳动市场,只想坐享其成领政府救济。 2021年8月6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大约有870万潜在工人正在找工作,他们被列入失业人口之列。与此同时,就业网站Indeed估计,截至7月16日,约有980万个职位空缺。这让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奇怪和复杂的劳动力市场。 这种扭曲现象进一步推高了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甚至将这种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导致全球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3、“痛苦指数”的上升 最近,《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了“在现金充裕,工作充足的环境下,仍认为经济很糟糕”的现象,认为尽管目前美国经济增长前景非常强劲,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被几十年从未有过的严重通胀抵消了。 而在美国,因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上升而导致的“痛苦指数”(Misery Index)急剧上升。 20世纪60年代末,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瑟·奥肯(Arthur Okun)提出“痛苦指数”概念,由失业率和通胀率相加得来。 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封锁,美国的“痛苦指数”曾经从2020年3月份的5.93%暴增到15.13%,随后逐渐下降,2021年1月份达到最低点7.7%,但随后又开始持续增加。而今年10月份的CPI又将“痛苦指数”推高到10.82%。 一般来说,该指数被认为不仅能够显示当前经济状况,还能对经济和政治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Statistics)的数据,美国最糟糕的通胀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当时通胀率达到13.5%。“痛苦指数”也一度飙升到20%以上,直接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送进了白宫。 不断高涨的“痛苦指数”使民主党明年的中期选举面临严峻的挑战。该党在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的失败,已经给拜登政府敲响了警钟。 4、美联储方案只是安慰剂 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怎么办呢?直接的金融工具无外乎加息与减债,降低政府支出。但是,目前美国联邦债务已经高达28万亿美元,如果加息将只会让财政负担更加严重,目前的经济恢复趋势可能瞬间就被打没了。 而减少政府支出也不符合拜登政府雄心勃勃的“重建美好”(Build Back Better)计划。减债更是万万不能,弄不好联邦政府再次关门。 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已经染上货币量化宽松的“瘾”。11月3日美联储终于弄出一个方案:缩减购债(Taper),从11月开始每月减少150亿美元。 但是,这个方案在目前持续增加的海量货币面前也最多只是安慰剂,连止痛针都算不上。 如今,最直接的一个办法目前有一个,就是直接取消或者至少降低自华输美商品关税。 如果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能够迅速进入美国消费品市场,至少能够迅速缓解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 11月1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关税往往会提振国内价格,提高消费者和企业成本,即降低关税会产生“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在被问及“调整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是否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时,耶伦回答说:“总体上是这样的。……我们的贸易代表(戴琪)已表示,我们将考虑进一步降低关税。” 美国接下来会怎么做呢?这值得继续观察。 (作者为中央党校战略所副教授,文章转自公众号“新京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