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陈旸:欧洲敲响“阿富汗警钟”
发表时间:2021-10-12 20:19 来源:国际网
长期以来,欧洲自诩为规范性力量,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行基于西方价值观理念打造软实力,塑造不容忽视的国际影响力。欧洲在阿富汗20年的驻扎经营亦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社会改造运动。欧洲义无反顾地投入首度被激活的北约集体防御条款,不仅是对美国的守诺和示好,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淬炼与展示。然而欧洲的努力作为却最终水土不服,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还可能形成冲击欧洲大陆的难民潮,对欧盟倡导的所谓“欧洲生活方式”形成反噬,这无疑是欧洲的一大挫败。

自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兵不血刃进入喀布尔,势如破竹重夺政权以来,欧洲就陷入了一片震惊和慌乱之中。这其中既有仓促撤人却力有不逮的本领恐慌,也有信任崩塌如丧考妣的盟友恐慌;既有祸起萧墙内耗再起的团结恐慌,更有被挤下舞台沦为边缘的未来恐慌。正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所言,阿富汗撤军危机是对西方社会的沉重一击,为欧洲敲响了警钟。

暴露了欧洲军事能力的孱弱

在阿富汗驻军是欧洲在冷战结束后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域外军事行动,其在阿驻军人数总和甚至一度超过美国。然而,只有当潮水退却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美国宣布撤军后,欧洲国家迅即表示独木难支,决定共同撤离。在应对阿富汗撤军引发的危机时,欧洲军事、安全部门表现得庸碌无力。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没有美国,其他盟友难以维继,(继续驻军)不是现实的选项。”实际上,欧洲军队所面临的阿富汗塔利班的武装力量远谈不上现代化,但却连独自作战的决心和勇气都没有,这充分说明欧洲军事力量缺乏自主构建战略任务的能力。当面对阿富汗政府军不战而降、政权迅速易主的局面时,欧洲大多数国家完全依赖于美国的情报指引,仰仗美国提供的撤离通道,以致撤离行动底数不清、时间不明、效能不足。博雷利坦言,“没人知道要撤离的具体人数”,“有成千上万人被留在了身后”。这再度表明欧洲缺失基于自身利益的独立情报分析和战术执行力,其所谓北约框架下的欧洲军事能力建设也就是依附于美军情报指挥系统的补充力量罢了。

削弱了欧洲对美国的信任

拜登上台后,在“美国回归”口号的带动下,欧美关系触底反弹,迅速回暖,“大西方归位”的态势隐然成形。然而,在阿富汗撤军问题上,美国不仅一如既往地一意孤行,还仓皇失据,留下一地鸡毛,这令欧洲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和能力再生疑虑。多名欧洲政要纷纷表态,就撤军危机批评美国。英国国防部长华莱士质疑美国还能否作为超级大国。前首相布莱尔直斥拜登以愚蠢的口号指挥外交政策。德国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也表示,拜登做出了“严重且影响深远的误判”。博雷利则断言,美国不会再为其他民族而战,“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正脱离世界竞技场”。事实上,在此次阿富汗撤军事件上,欧洲深切地感到美欧的战略交集越来越小,阿富汗及其衍生的地缘政治安全问题是欧洲大周边的威胁“热点”,给欧洲带来的威胁是更为具体可见的,但它却已不可能漂洋过海,进入美国的核心关切。

将加剧欧洲的内部分裂

近年来,欧盟内部的分歧愈演愈烈,民粹主义的崛起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说美国的民粹运动主题是草根和精英之争,那么欧洲的民粹运动则突出表现在推动和反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上。阿富汗撤军事件被欧盟的拥趸视为一体化的强心针,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声再度高涨。博雷利乘势提出加速建立一支永久性的快速进入部队(Initial Entry Force),这支隶属于欧盟的快速反应部队的人数将达5000人,并拟于明年3月敲定机制和资金。此外,在未来六年内欧盟将投入80亿欧元的欧洲防务基金,支持军工技术研发。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则提出,将建立更强大的欧洲,要与中美并驾齐驱,实现政治独立,科技自主。然而,这类提议未能得到欧盟内部的一致支持。对于筹建快速反应部队的目的,不少东欧国家外交官持保留意见,质疑其相对欧洲战斗群并无明显的附加值。拉脱维亚防长称,“首先我们需要回答我们的战斗群真正在干些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启用过它们。”对于藉此推进的欧盟机制改革,例如以多数表决机制取代全体一致通过的方法,诸多小国更是怨声载道,明言反对。

与此同时,阿富汗撤军危机将给欧盟带来另一大难题,即难民问题。经历了2015年难民危机的欧盟对此心有余悸,在接收难民的问题上慎之又慎,尤其担心会催生新一波的民粹浪潮。欧盟针对阿富汗问题召开的紧急内政部长会议称,将加强边境管理,阻止走私偷渡人口,协助阿富汗邻国接纳难民,竭尽所能防止非法移民入境。奥地利、捷克、丹麦等国政府更是直言不讳称,“欧洲需要传递的信息是阿富汗人呆在原地别动。”然而,接收帮助过欧洲的阿富汗人也是欧洲义不容辞的道义责任,在目前接收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各国尚能就难民分配问题达成一致,但如果来自阿富汗的难民人数越来越多,引发新的矛盾将不可避免。

强化了国际秩序新变化

尽管欧盟紧锣密鼓召开内部协调会议,先声夺人开出与阿富汗塔利班接触的“五大条件”,但其影响阿富汗的手段有限,经济援助和国际承认的牌也只能以挤牙膏的方式慢慢使出,且仍需看美国眼色,改变不了其在后撤军时代的阿富汗沦为看客的命运。实际上,已有欧洲人敏锐地看到,阿富汗撤军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撤离,而且是西方价值观的离场,它是“西方世界的失败,也是国际社会的规则改变者”。

长期以来,欧洲自诩为规范性力量,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行基于西方价值观理念打造软实力,塑造不容忽视的国际影响力。欧洲在阿富汗20年的驻扎经营亦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社会改造运动。欧洲义无反顾地投入首度被激活的北约集体防御条款,不仅是对美国的守诺和示好,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淬炼与展示,特别是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不单向阿富汗派出了人数最多的欧洲士兵,而且为阿富汗重建支付了大部分的欧元账单。诸多德国政客在20年来屡次前往阿富汗驻地走访慰问,寻求曝光度,潜意识里隐藏着重塑强国身份的热望。然而欧洲的努力作为却最终水土不服,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还可能形成冲击欧洲大陆的难民潮,对欧盟倡导的所谓“欧洲生活方式”形成反噬,这无疑是欧洲的一大挫败。

如果说美国作为硬实力卓绝的超级大国,在这场阿富汗撤军的闹剧中尚能不顾骂名,保全身家,欧洲国际声誉的损耗则是对其实力内核的痛击,将欧洲华而不实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大西洋月刊》网站刊文称,“欧洲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热衷于吹嘘自己的老练,执着于相信一个从未有过的过去和一个它没有意愿带来的未来。”也许对于欧洲而言,在国际舞台边缘化的屈辱才刚刚开始。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