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孙海潮:英法德与美国的战略配合与阿富汗大溃败
发表时间:2021-08-20 21:13 来源:国际网
目前美国既视俄国为主要威胁,又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虽然其盟国内心考虑各有不同,但均予以不同程度配合。英法德向南海派兵就是新例。可近日,美在阿重演“西贡时刻”,“持久自由”行动变“持久耻辱”闹剧,使美在全世界丢尽脸面,包括最忠实的欧洲盟友均感措手不及,使美欧有关不能再进行以更迭政权和轻易对外动武的思潮渐占上风。但由于美欧所作所为给自己种下太多仇恨,其他地区对美欧的恐怖主义恐有增无减。英法德在南海追随美国炫耀武力绝对得不偿失。

拜登上台后,全力调动与胁迫盟国参与所谓的“大国竞争”。美国既视俄国为主要威胁,又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欧洲和日加澳等盟国虽内心考虑各有不同,但均予以不同程度的配合。拜登在奥巴马时期担任副总统,参与了“亚太战略”的制定,担任总统后积极推进这一战略,矛头直指中国。

英法德相继派军舰到南海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活动,是配合美国并显示影响力。欧洲认为自己既是所谓的国际规则维护者,也是大国博弈和竞争的积极参与方,要向外界展现出“重要的经济体和安全行为体”的双重角色。欧洲大国到南海展示存在,虽然内心考虑和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客观上成为美国的帮凶,是参与美国遏华制华战略的组成部分。

英国是美国的最忠实盟友和跟班,并因此而成为“全球性大国”。二战以来美国发动的历次对外军事行动,英国不只积极参与,而且是全心全力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二战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即起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伙同北约盟国出兵阿富汗,2003年又开辟伊拉克战场,英国都是最积极的追随者和出兵最多的盟国。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是促使小布什做出入侵伊拉克的幕后推手,英国议会专门委员会报告认为,布莱尔应该为出兵伊拉克的错误决定和使英国蒙受重大损失承担责任。

英国绝不允许美国改善与俄关系。2018年3月,英国政府通过刻意制造的俄叛逃特工“中毒”事件,率先大量驱逐俄外交人员,欧盟和美国随之大量驱逐俄外交官。美俄关系陷入冷战后最严峻时期。2021年6月,美俄首脑举行日内瓦峰会后,法德也提出了与俄举行欧俄峰会的设想,英国军舰在黑海故意入侵俄水域,俄战机多次警告无效后开炮驱离。俄与美欧关系又回到原点。脱欧后的英国只能靠更加亲近美国来显示力量。虽然约翰逊政府并不受拜登待见,但英国追随美国的脚步只能更快更紧。美国在印太炫耀武力,英国自然要比其他盟友更加积极和卖力。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将要参与日美联合军演,国防大臣本˙华莱士称,英国将永久性部署两艘军舰在印太海域。美欧在香港问题上“强硬表态”,后面都有英国的影子。

随着世界政经科技军事重心加速向印太转移,法国“不甘人后”地提升对印太事务的关注和参展力度。法国“印太战略”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特点,希图通过强化印太地区多边及军事安全合作,打造“稳定的多极秩序”,更多介入地区事务。2008年版《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中提出要放眼整个印度洋和东亚地区,2013年版强调亚太对于法国和欧洲防卫与安全利益至关重要,后又提出印太地区是法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执行较为独立且以经济外交为主的东亚战略。马克龙在2018年访印期间签署了向印开放基地后勤保障协议,2018年访澳时申明法要在该地区扮演协调和稳定器的角色,后又提出了“巴黎-德里-堪培拉新平衡力量核心”构想,维护基于规则的地区秩序,保护印太地区不受霸权主义影响。2019年的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法国正式提出了印太“对话解决纠纷、贡献地区安保新力量、支持民族国家自治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4个“优先事项”。马克龙2019年访日时与安倍达成“维持自由开放的印太”的“最优先课题”。女防长帕利在《法国与印太安全》报告中提出“与印太地区展开双边和多边合作,确保印太地区安全,维护多边主义秩序”的目标。法国“印太战略”的基本考虑仍是要服务于建立“开放、法治、多边和全球化”的世界。

德国与日本一样,都是在美国的一手经营下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国家的。德国右翼政党对美国在二战后“挽救德国”感恩戴德,在冷战后实现国家统一更是对美国五体投地。尽管德国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深刻反思二战历史,与日本在美国的纵容下既保留发动侵略战争的天皇制度,又刻意掩盖二战罪恶性质不同,但这均是美国为维护世界霸权控制盟友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的战败国,均为美国在本土外驻军最多的国家,同时在美国的卵翼下努力重建而成为“经济动物”。特朗普有关“德国最坏”和“日本吸血”的言论即源于此,因而要求德日(加上韩国)补交高额“保护费”。德国和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下实现了经济起飞,但更时刻惦念着摆脱沉重的战败国包袱成为“正常国家”,因而在战略上对美国予以充分配合,希望美国“网开一面”。

当载员232名德军官兵的“战斗力最强”战舰“巴伐利亚”号远赴印太,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女士送行时表示,“我们正在与合作伙伴和盟友一起,为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悬挂旗帜”。德国外长马斯指出,德国希望与盟友合作来确保遵守国际法并加强印太地区的安全,未来的国际秩序将由该地区决定,“巴伐利亚”号的印太之行将为此作出贡献。

美国未与盟国协调的情况下匆忙从阿富汗撤军,失信于北约盟国。美欧舆论惊呼:“一个时代结束了”,“北约完全被美国的单边主义搞乱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再次遭受毁灭性打击”。

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于10月伙同北约盟国出兵阿富汗,誓言消灭“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恐怖政权,15万“武装到牙齿”的北约联军发动的“持久自由”军事行动,迅速推翻塔利班政权,使灾难深重的阿富汗人民进入“持久灾难”。为近20年的美国“史上最长战争”使美国花费2万多亿美元和付出2400多名官兵生命和上万人伤残的巨大代价后,拜登为摆脱战争包袱而不顾一切的撤军,信誓旦旦的“北约全球化”试验以彻底失败告终,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丢尽脸面,包括最忠实的欧洲盟友均感惊愕和措手不及,国内国际一片责怪之声。

法国总统马克龙认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是“历史性转折”,世界上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即伊斯兰恐怖主义。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指出,喀布尔机场残酷景象是人类悲剧,令西方蒙羞,阿富汗局势“暴露出西方国家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存在根本性问题”,是“改变世界的政治转折点”。西方国家多年来在阿富汗建立稳定社会的努力失败了,对过去和未来的外交政策、军事行动提出了根本性问题。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北约遭受了历史上的最大失败,必须吸取教训。美国撤军主要是国内政治原因,盟国只能跟随。

有关美国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和动辄莽撞粗鲁地动用武力得失的讨论,已在世界范围内激烈展开,美国国内的讨论动向尤其值得关注。美国在阿富汗重演“西贡时刻”,在阿“持久自由”行动成为“持久耻辱”闹剧。美欧有关不能再进行以更迭政权和轻易对外动武的思潮占居上风。美国在伊拉克撤军已提上日程。但由于美欧所作所为给自己种下的仇恨太多,中东非洲及世界其他地区针对美欧的恐怖主义有增无减。英法德在南海追随美国炫耀武力绝对得不偿失,虎头蛇尾的可能性在增加,至少效果将大为缩减。美国从阿富汗狼狈逃离的后果尚未显现,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前驻外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