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兰顺正:陆基中段拦截技术在反导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21-03-10 15:51 来源:国际网
中段反导具有保卫面积大、控制范围广、附带损伤小等优点,但技术门槛极高,探索和掌握该技术的国家都是大国,能跻身其中的屈指可数。近期,中国成功进行的陆基中段反导试验意义重大。它使中国对战略导弹的拦截能力大幅提升,更有效地维护国防安全。不过,鉴于美俄反导拦截系统实战部署已有数十年,经验和技术积累都更为丰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年2月4日,中国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明显的是,本次试验使陆基中段反导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中段反导技术门槛极高

按照拦截时机,反导作战可分为助推段反导、中段反导以及末段反导。助推段反导指在来袭导弹的助推阶段进行拦截,一般是在导弹升空后的数分钟内。中段反导是在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气层外实施拦截。末段反导则是在导弹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来袭导弹重返大气层后或进入俯冲阶段时进行拦截。

根据拦截弹发射的载体不同,又可分为:以地面基地或载具作为发射平台的陆基反导,主要部署在舰艇上的海基反导,以及装备在战机上的空基反导。此次中国军队实验的陆基中段导弹反导技术,是指从陆地发射平台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发射拦截器,在敌方弹道导弹处于中段飞行阶段时将其拦截的技术。

中段弹道是洲际弹道导弹飞行中最长的阶段,飞行时间可达30分钟,高度在数百千米以上。在该阶段,空气十分稀薄,导弹发动机关闭,除地球重力外导弹几乎不受其他外力作用,依靠惯性飞行,弹道相对平稳和固定。因为导弹中段飞行时间较长,拦截窗口更大,可进行多次拦截,所以中段反导具有保卫面积大、控制范围广等特点。同时,由于弹道导弹中段飞行都处于稠密大气层外,因此拦截成功击毁目标后所产生的大量碎片或漂浮于太空中,或者在进入大气层时被烧毁,对于防御方不会造成大面积的附带损伤,而如果来袭的是生化弹头的话,其产生的生化效应大部分都会在太空中消散殆尽。

不过,中段反导技术复杂程度也是非常高的。这一阶段导弹已飞出大气层,高度高,距离远,速度很快,往往在10几倍甚至20几倍声速以上。在这一阶段,导弹通常还会释放各种诱饵。因为没有大气层阻力,一些充气诱饵同真弹头信号在速度和信号特征上非常相似,对识别能力也提出不小的挑战。想要成功实施中段拦截,首先要具备远程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如巨型陆基相控阵雷达或者空间监视卫星。其次要具备强大的通信、决策、指挥、控制等体系。另外,与拦截气动目标常用“破片杀伤”方式不同,目前比较成熟的中段反导手段主要是采用动能拦截器,旨在通过“点对点”的物理撞击摧毁目标,不但需要高精度的制导导航控制技术,也需要极强的变轨机动能力。因此探索和掌握中段反导技术的国家都是大国,能跻身其中的屈指可数。

中国的技术进步意义重大

中段反导技术对敌方战略弹道导弹的威胁,可进行监视、探测、跟踪、预警,并尽早拦截来袭的导弹,所以能够保卫本国领土和人民免遭或尽量少遭弹道导弹的袭击破坏,大国争相开发自己的中段反导系统。

目前,美国是拥有类型最多、数量最多中段反导系统的国家。在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方面,其GMD系统从2004年开始部署,采用GBI动能拦截弹,具备2000千米以上的拦截高度和4000千米以上的拦截射程。迄今GMD系统一共进行了20次拦截试验,其中11次成功,成功率55%。海基中段反导系统方面,2020年11月美导弹防御局成功进行“标准-3”Block 2A导弹拦截洲际弹道导弹靶弹的试验。此次试验是“标准-3”Block 2A导弹第六次拦截试验,也是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装备了A35导弹的改进型号A-135“阿穆尔”反导系统,采用51T6、53T6两种核战斗部拦截弹对目标进行攻击。其中53T6拦截弹的最大射程超过650千米,拦截高度拓展到320千米。现在俄罗斯正在将A-135反导系统升级为A-235,该系统拦截弹包括53T6M、“努多尔”等,53T6M主要用于末端反导,“努多尔”主要用于中段拦截,并且具备反卫星能力。据俄媒报道,A-235系统最近一次发射试验在2020年11月进行,当日成功试射一枚53T6M反导拦截弹,按预设精度成功拦截目标。

对中国来说,中段反导同样意义重大。众所周知,中国自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郑重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此后又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同时,中国着眼于建立“精干有效”的核力量,不谋求数量优势,不与任何其他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所以,中国对发展核武器始终采取克制态度,自身核武库的规模仅保持在自卫所需的最低水平。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陆地和海洋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与多个国家存在着陆上边界和海洋权益纠纷。再加上周边热点地区的核问题和弹道导弹问题层出不穷,所以中国当前不但面临传统与新兴核国家的双重核威胁,也面临弹道导弹技术扩散造成的多样化导弹威胁。无疑,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可以使中国对战略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大幅度提升,更加有效地维护国防安全。

据悉,中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研制始于几十年前,即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640工程”。中国于2010年1月进行了首次反导系统测试,随后在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6日、2021年2月4日进行试验,全部取得成功。除了2014年反导试验未公开是否为中段反导,其余皆为中段反导试验。

中国近来开始注重在反导领域与他国合作。2019年10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全体会议上表示,“俄中将在航天、军事技术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俄罗斯将帮助中国建造导弹袭击预警系统”。2020年,俄导弹攻击预警系统首席设计师谢尔盖·博耶夫在“军队-2020”论坛上透露,俄已经在为中国制造的战略导弹预警系统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对该系统的一部分组件展开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4日的试验是目前中国相关反导试验中消息披露最详细的一次。虽然官方发布的信息基本与前几次大致相同,但随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和《环球时报》相继发布报道。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布的题为《导弹研制的成功故事》的公众号文章首次公开了陆基中段反导试验的研制抓总单位——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综合各方的消息,本次试验首先由太原某基地发射了一枚两级固体东风靶弹,以高抛弹道向西飞行,几乎整个中国北部和西部都看到了导弹一二级分离时形成的火箭云。随后靶弹继续在大气层外飞行至西域上空,某基地发射了一枚中段反导拦截弹,在大气层外将靶弹准确摧毁,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报道方式的变化表明,中国对相关技术试验的信心正变得越来越足。

不过也应看到,中国的陆基中段拦截目前仍处在实验阶段,而美俄反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实战部署已有数十年,经验和技术积累都更为丰富,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为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