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与正谈话除阐明不举行“金特会”的原因外,还在半岛无核化和对话解决方面,重申、强调和新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思考。一是彻底排斥河内会谈前达成的磋商条件;二是提出“不可逆转重大措施”新概念;三是根本改变朝美对话主题和方式。她提出把朝美对话主题由“无核化措施对解除制裁”,变为“撤销敌视对重启朝美磋商”,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改变。而且如果此新议题得以确立,以往朝美对话模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大选前,半岛局势不确定性倍增。在此背景下,金与正发表谈话在于保持半岛和平稳定;处理好同特朗普的关系;做好做足安全应对预案;不排除与美接触和对话。 |
7月7日,特朗普在媒体访谈中表明愿与金正恩举行第三次“金特会”的意向。同日,美国务院第一副卿、对朝政策特别代表比根受命访韩,与韩方“深入讨论”重启朝美对话问题。举行第三次“金特会”的“球”踢到了朝鲜一边。 普遍认为,朝方需要思考一番才会作出回应,但是,比根结束访韩次日即7月10日,朝鲜党中央第一副部长金与正即发表谈话,表明“年内不会同美国坐到一起”,把“球”原封不动踢了回去。表态如此之快,既是因为事关重大,不宜拖延,更是由于胸有成竹,早有预案。 金与正谈话展现了特有的直率、尖锐和大气,或许是因为对象、问题和时间不同,金与正这一次没有表现出指挥对韩“断联”、“爆破”、推出“军四条”时的那种旺盛火气,整个谈话心平气和、娓娓道来。谈话并非就事论事对美方做出回应,还就重大安全外交问题阐述了政策方针,值得细细研读。金与正说谈话是“个人想法”,但无人不晓,如此重要的谈话,没有最高统帅的首肯是不可能的。 金与正谈话的精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明年内不举行“金特会”的立场和原因 美国错误估计了朝方态度。特朗普说,如果“有所帮助”,可能再次举行对话。特朗普的幕僚们也一齐大放乐观气球。美国的乐观,主要是判断朝方有紧迫的对话需求。在美国眼里,朝鲜急于缓和、解除国际制裁,久拖对朝不利,对恢复对话求之不得。同时,特朗普同金正恩保持着“良好关系”,恢复对话不会有障碍。但是,在事实面前,美国结结实实碰了一次壁。 金与正谈话明确表示,在朝美存在严重对立、分歧的情况下,如果美国不改变关键立场,没有必要举行朝美首脑会谈。朝方断定,美提议对话意在“安抚朝鲜”“捆住朝手脚”“争取时间”,服务于国内政治日程,并非真要解决问题,举行朝美首脑会谈“有害无益”。 关于当下举行首脑会谈的害处,金与正谈话指出了三点,即:会谈是美国之需,对朝鲜无益;会谈失败会破坏双方首脑间的特别关系;举行会谈等于“迎合鹰派人物博尔顿的狂妄预言”。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河内会谈失败让朝鲜进一步认清,美国对朝敌视政策不会轻易改变,在这种状态下会谈不可能谈出有益成果,一再重蹈河内会谈的覆辙,会严重伤害“最高尊严”,给朝鲜带来巨大政治、安全和外交损失。 朝方现阶段拒绝“金特会”,跟特朗普选情恶化、连任前景不明也密切相关。因为在选情不利的情况下,特朗普不可能甘冒政治风险,脱离既定政策轨道去进行会谈;同时,即便会谈达成某种协议,一旦特朗普竞选失败,到下任政府也将难免被“一风吹”,给朝鲜带来的伤害不可承受。金与正谈话没涉及这一点,有可能是为了照顾特朗普面子和出自不介入美国内政的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并未完全关死首脑会谈大门。金与正谈话指出,“任何人都不知道在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判断和决心之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实际上等于为“金特会”预留了空间。由此引发人们的猜想:如果形势发生变化,不久前金正恩发出“暂停执行”指令、给对韩“军事措施”刹车那样的事情或许有可能重演。 可以肯定,金正恩做出与特朗普再度会谈的决断,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能发生,那就是特朗普决定彻底改变美国对朝敌视政策,完全满足朝方的利益关切和诉求。这种可能性理论上存在,但现实性有多大,要看双方是否有积极互动的足够动力和勇气。 二、提出对话解决无核化问题的新思考 金与正谈话指出,朝鲜“不是不搞无核化”,由此表明朝鲜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没有改变。无核化是实现半岛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朝鲜坚持无核化目标,显示了朝鲜劳动党的战略冷静和维护国家根本、长远利益的负责精神。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金与正谈话在半岛无核化和对话解决方面,重申、强调和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思考。 一是彻底排斥河内会谈前达成的磋商条件。 金与正谈话指出,“美国似乎期待回到河内磋商的条件”,但她对此明确表态坚决拒绝。她以不容讨价还价的态度宣布,“奉劝美国,事到如今,不要妄想拿河内谈判桌上的解除部分制裁来交换永久摧毁我们和开发的中枢—宁边地区等大规模核设施”。 从金与正谈话看出,朝方否定“河内磋商条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条件“麻痹”朝鲜的“核中枢”,“扰乱”朝鲜“长远性核计划”,但换取的却是“没有任何担保的解除制裁之类的东西”。也就是金与正反复说到的“有害无益”。 金与正指出,朝方当时“不顾交易条件不妥”“冒着风险”接受“河内磋商条件”,是出自“打断制裁锁链,尽快改善人民生活”的考虑,但在此后及时、彻底进行了纠正。反映出朝鲜对河内会谈的失败进行过深刻反思,总结了教训。彻底摈弃“河内磋商条件”,不再用“无核化措施”去交换“解除制裁”,是朝对河内会谈进行审视、评估的结果。 朝否定“河内磋商条件”,是否意味着同时也否定了“无核化措施”?既然朝鲜认为自己核自卫能力遭到损害,今后是否会采取复原行动,恢复已废弃的核试验场和导弹发射场等核设施?金与正谈话未涉及这些问题。希望有关的担心只是一种杞忧。 二是提出“不可逆转重大措施”新概念。 金与正表示,半岛无核化“现在不能做”,原因是:“要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需要他方的很多变化,即与我们的行动并行采取不可逆转的重大措施。”她明确地把美方采取“不可逆转的重大措施”,作为朝鲜弃核的必要条件。 “不可逆转”提法原本是美国一直对朝鲜提出的要求,现在朝鲜反其道而行之,将其用在美国身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创建。 何谓“不可逆转的重大措施”?质言之就是指具有可靠制度和机制保障,不会轻易被推翻、出现反复倒退的关键性政治、外交、安全举措。据分析,其主要内容似应包括废除停战协定并签定和平协定、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构建半岛半岛巩固的和平。这既是朝鲜无核化追求的目标,也是其能够放心弃核的保证。美方对此作出承诺,才能获得首脑会谈的通行证。 朝鲜当下提出“不可逆转”原则,是基于历史教训和现实需要。美国在总统换届后,后任推翻前任政策的事情一再发生,随意撕毁已达成协议也是司空见惯;同时,在美国战略决策层,主张“利比亚模式”,要朝鲜实行单方受降式弃核的势力还大有人在。在朝鲜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弃核等于放弃自卫权和生存权,在得到“不可逆转”的可靠安全保障之前,朝鲜绝对不可能弃核。 金与正谈话把一个高难问题摆到美国面前:你真的要半岛无核化吗?好,那你就必须用“不可逆转的重大措施”加以证明,否则就免谈。美国能按朝方要求做吗?不能轻下“绝不可能”的结论,但至少应该是极为艰难。半岛无核化前景未可乐观。 当然,“不可逆转的重大措施”不是、也不应该单单是用来约束美方,它同样也适用于朝方,理由很简单:如果朝方弃核是可逆的,美方的相应举措也不可能不可逆。围绕着实施“不可逆转的重大措施”,未来的道路艰险而漫长。对话必不可少,新的博弈、缠斗难以避免。 三是根本改变朝美对话主题和方式。 金与正谈话提出,必须把朝美对话主题由过去的“无核化措施对解除制裁”,改变为“撤销敌视对重启朝美磋商”。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改变。至少表明两点:一是朝鲜不会再同美方磋商“无核化措施对解除制裁”议题,解除制裁并非朝鲜的核心诉求。二是将撤销敌视政策与重启朝美对话挂钩,美国不作出改变对朝敌视政策承诺就不重启对话。 今年一月朝鲜劳动党七届五中全会宣布对美国解除制裁不抱幻想,集中敦促美国“改变立场和算计”,撤销对朝敌视政策。朝鲜提出“正面突破战略”,其核心就是以“自力更生”突破和战胜美国主导的国际制裁。金与正谈话与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但明确宣布改变朝美对话主题,将撤销对朝敌视政策作为重启对话的条件,尚属首次。 朝鲜固然需要解除制裁以发展经济,但更需要安全保障。制裁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按照朝鲜方式仍可存活;如果失去安全保障,则会危及生存权本身。况且,敌视政策是导致制裁的根源,只有改变敌视政策,解除制裁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这是朝鲜不再把解除制裁作为对话议题背后的逻辑。 笔者理解,金与正所提“撤销敌视对朝美磋商”里的“朝美磋商”,很可能是指“朝美首脑会谈”,而不是实务级磋商,因为撤销敌视必须经过实务磋商才能实现,把撤销敌视作为实务磋商的前提,在道理和实际上都说不通。基于这一认定可以看出,朝美对话议题的改变,大大抬高了首脑会谈的门槛。在此之前,朝美连续三次会晤,徒费时间没解决实质问题。把“撤销敌视”作为必要条件,再举行首脑会谈就不那么容易,“过度消费”首脑会谈就不太可能了。 由此可以进行合理推断:如果朝方关于朝美对话的新议题得以确立,以往的朝美对话模式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即:由首脑会谈为主渠道的自上而下方式,转变为以实务磋商为主的自下而上方式。双方实务班子按照首脑指示和本国方针,就所确定的议题进行反复充分磋商,达成协议后呈送首脑裁定,最后举行首脑会谈正式签署发布。为使朝美会谈达到有效、顺利和稳妥、可靠的要求,这未尝不是一个可取的选择。 三、为确保和平稳定环境进行筹谋部署 朝鲜的重大政策信号通过金与正谈话传达之后,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高度关注,特朗普政府采取何种对策,将会对未来半岛局势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大选之前这段时间,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倍增。既有可能保持目前的相对平静,也不排除紧张升级的可能。金与正谈话将朝鲜的应对方针和举措公之于世。 一是保持半岛和平稳定。发展经济、防范疫情、维护稳定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一味示强和四面出击,违背这一主旨。金与正谈话冷静、温和和说理,刻意凸显了和平意向。她明确宣布,朝鲜“无意对美国施加威胁”,并且强调,只要美国“不招惹”朝鲜,“一切都会顺利过去”,实际上是暗示朝鲜在美国大选前不会采取刺激性行动。 二是处理好同特朗普的关系。特朗普是与金正恩三次举行历史性会晤的主角之一,在对朝态度上同顽固强硬派有所不同。金与正谈话在拒绝年内举行“金特会”的同时,刻意对特朗普显示礼貌客气,一再强调金正恩同特朗普的“特殊亲密关系”,说金正恩对特朗普的个人感情“非常坚固而良好”,有意把特朗普同“不配做人”的博尔顿区别开来,这有利于减少朝美对立,防止发生冲突。 三是做好做足安全应对预案。朝鲜冷静观察形势,高度警觉各种安全威胁,进行强有力的应对。金与正谈话指出,美国“因忐忑不安有可能轻率采取危险行动”,特别是大选之后,“将会做出许多反朝敌对行为”。她宣布,朝鲜“要树立管控和遏制美国长期威胁”的“长远计划”,不断发展“实质性能力”,维护国益和主权。这里所说的“实质性能力”,主要是指“核遏制力”。朝鲜的“长远计划”尚未披露,外界不得其详,但朝鲜准备“打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清晰可见。 四是不排除与美接触和对话。关于朝美对话,金与正指出,“现在不需要同美国坐到一起,无妨先看美国的重大态度变化后再做决定”,透出了“酌情处理”的意向。金与正表示,朝鲜今后还要同特朗普“打交道”,而且要同将来的美国政权以及整个美国“打交道”,表明与美对话是长远打算。饶有兴味的是,金与正披露了经金正恩批准,向特朗普索求美国独立纪念日庆祝活动录像碟片的花絮,分析认为,此举既是为了对美表示友善,也是为同美方接触创造机会,因此不排除条件具备时,朝美可能进行接触和重启对话。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