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有许多因素促使全球化进入低潮,疫情进一步助推并强化全球化低潮。尽管全球化进入低潮,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结束,只是一个局部的停滞或倒退。不过,要消除全球化低潮时期美国等国家推行“去全球化”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低潮再次走向高潮,可能会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深重,虽不会终结全球化,但将助推全球化低潮。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化飞速发展,到本世纪初达到高潮。2008-10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标志着这一轮全球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以2010年为界,之前几十年世界贸易增长高于世界经济产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这种情况不复存在,世界贸易增长一直步履蹒跚。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相对稳定,但是世界贸易额实际上有所下降。 即使在疫情暴发前,已经有许多因素促使全球化进入低潮。特朗普总统入主白宫后,以“美国优先”为圭臬,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鼓吹“去全球化”。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钢铝材料和制品加征进口关税,引发报复措施和贸易壁垒蔓延;发动对华贸易战,对进口中国商品征收大量关税,大大减少了双边贸易;对诸多国家发起了名目繁多的制裁,打压贸易增长需求;推行大国竞争政策,导致全球供应链收缩或停顿。可见,疫情暴发之前,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低潮。 新冠疫情,进一步助推并强化全球化低潮。低潮时期的全球化不仅进度缓慢、停滞,而且可能发生逆转、倒退。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疫情导致世界贸易下降。为应对疫情,各国经济短暂停摆,全球供应链断裂,复工复产有先有后,今年世界贸易下滑几乎已成定局。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贸易将下降13%至32%,远高于世界GDP的预期降幅。世界贸易面临下行压力短时间内难有改变。 其二,疫情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全球化。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凸显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将零部件生产外包海外生产所引发的供应链断裂风险,促使人们反思全球化弊端。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新冠疫情“将改变我们过去40年来一直生活在其中的全球化的性质”,并称“很明显,这种全球化正在走向其周期的尽头”。针对贸易依赖问题,欧盟贸易专员菲尔·霍根表示,“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确保欧盟的战略自主权。” 其三,调整供应链布局成为许多国家疫情之后优先事项。由于具有很大经济效益,供应链不会在疫情后消失。综合来看,供应链布局调整将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实现供应链多元化。限制产品对外依赖程度,构建一个没有任何国家成为某一产品单一来源的格局;二是针对供应链拉得过长所带来风险,不少国家正在酝酿对主要零部件生产基地重新布局,使其尽可能靠近消费地。这可能会提高产品的成本,但为确保需求安全,这是不得不作出的牺牲。三是对那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企业,过去由于环保、融资等原因外迁他乡,而现在需要将其留在本国国内。上述这些调整,必须在开放市场和相互依存之间,以及“健康主权”和安全之间取得某种平衡,不然很容易滑入保护主义的泥淖。即使掌握好这个度,这些调整也会造成全球化一定程度的收缩。 其四,强化外国资本投资本国的审查将遏制资本流动。疫情过后,主要西方国家将步美国后尘,加强对外国资本投资本国核心部门的审查和控制,以防止本国高端技术外流,削弱本国竞争优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不断出台开放措施,取消外资入股比例的限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却转为内向,抬高市场准入的门槛。其结果只能是限制资本自由流动以及生产要素市场配置,拖全球化的后腿。 其五,抗疫期间美国出台一系列“去中国化”、“去全球化”措施。为摆脱抗疫不力的困境,特朗普政府“甩锅”中国,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同时变本加厉,展示对华“强硬”,以迎合基本盘诉求,挽回大选颓势。美国推动在华美资企业回流,促使中美经济脱钩;威胁对华实施新的关税;指示联邦退休储蓄投资署停止对中国投资;宣布升级对华为公司制裁,阻止全球所有芯片制造商向华为提供半导体元件;酝酿并制定在美上市中资企业摘牌法律等等。对遭受疫情打击的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来说,美国这些新花招无疑是雪上加霜,将进一步阻碍全球化发展。 全球化与其他事物一样,都不可能是直线发展的,有高潮必然就会有低潮。高潮时期,驱动全球化发展的原始动力资本,凭借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助力,高歌猛进,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贸易、投资、营销,开展全球大分工和大协作。而此次低潮,政府看得见的手,在诸多方面取代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运用制裁、征税、断供、限制等行政手段,阻断或延缓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迫使全球化进程换挡减速。 全球化进入低潮,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结束,而只是一个局部的停滞或倒退。面对全球化低潮,根本之策仍是坚持开放,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加强供应链效率和稳定;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坚持合作共赢,着力解决发展包容性、普惠性、平衡性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共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世界经济。 同时,也应该看到,要消除全球化低潮时期美国等国家推行“去全球化”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低潮再次走向高潮,可能会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