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姜跃春:新冠肺炎疫情对亚太经济的冲击有多大
发表时间:2020-02-25 14:40 来源:国际网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及亚太经济的短期冲击或将超过“非典”时期。但疫情过后,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向上势头,东亚地区相对固化的产业链仍然会回归正常运转,亚太主要经济体以及世界经济的增长态势有望在今年年中之后得以恢复。

今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肆虐中国大地,并开始在日本等亚太国家蔓延,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亚太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但从中长期看不必过于悲观。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发到现在整整过去了17年,由于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以及亚太经济的负面冲击不同以往。

当前亚太经济环境不同于“非典”时期

首先,两次疫情爆发时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同。“非典”时期世界经济正值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复苏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扩张期,新技术革命、国际贸易和投资、跨国公司、金融产业等依然在迅速发展。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非典”疫情并未影响到世界及亚太经济的增长,疫情爆发后,二者仍保持了可观的增长速度。根据世界银行统计,“非典”疫情爆发的2003年,全球GDP增速为2.96%,高于2002年,随后仍然呈增长态势,直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亚太地区经济也保持了同样的增长趋势,2004年至2007年的经济增速均保持在5%以上。

不同于“非典”时期,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大挑战,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现象突出,这些为尚未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阴霾的世界经济再添暗色。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疲弱,全球制造业发展陷入危机。最主要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泛起给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带来严重冲击,也为全球经济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2020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2.9%,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增速。对中国来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蔓延,再加上中美贸易战的负面冲击导致外需疲弱,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显著降低,这也影响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和亚太经济的拉动作用。

其次,两次疫情爆发时中国国内所处的经济增长期不同。根据世界银行统计,“非典”疫情爆发的2003年,中国占全球GDP比重仅为4.27%,占东亚与太平洋地区GDP比重为19.3%,而2018年,中国在全球及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GDP占比已分别增加至15.84%和52.46%。“非典”时期,中国处于“入世”初期,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高增长阶段,GDP增速呈两位数增长,疫情对中国经济仅带来短期负面影响,对世界经济和亚太经济的影响也有限。然而,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在中国经济增速处于下行期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不可小觑,对亚太地区经济的拖累程度也会不同于“非典”时期。

最后,两次疫情爆发时中国融入全球及亚太价值链程度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入世”初期,中国融入全球及亚太价值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体仍处于较初级的水平,与当前中国嵌入亚太生产链的程度以及中国和亚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规模等不可同日而语。近些年来,中国利用劳动力和资源等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承接亚太及全球产业转移,逐渐成为亚太地区生产链的核心国家,在全球及亚太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目前,中国与亚太地区,尤其是与东盟等经济体的区域经济合作使双方经济相互依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大为增强。“非典”时期,中国构建自贸协定(FTA)网络的行动刚刚起步,仅开始同东盟进行FTA谈判,随后才陆续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秘鲁、新西兰、韩国等亚太主要经济体开展FTA谈判,这些FTA的生效在密切双边经贸往来、促进中国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推动自贸协定升级外,近年来,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日韩经济合作、澜湄合作、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等深化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往来,中国参与亚太价值链以及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非典”时期。

新冠肺炎疫情在多领域冲击亚太经济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伴随假期延长、复工延误、物流受阻,中国经济将受到直接冲击,尤其是交通、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已经遭受较大损失,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居民消费受到负面冲击,制造业、房地产、基建等投资也受到遏制。疫情当前,中国经济遭遇的困境也将对亚太经济带来直观的负面影响,总体来看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短期内汽车、电子等全球供应链相关产业和国家受到直接冲击。亚太供应链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已经成为亚太生产网络的枢纽国家。中国不仅是亚太价值链、也是全球价值链中最大的中间品提供者,全球大型跨国公司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经济体制造业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将直接冲击处于亚太供应链上中国参与程度较高的制造产业及相关国家。

以汽车行业为例,根据一项发布的报告,湖北、广东等11个宣布延迟复工的省份占中国汽车产量的比重达2/3,如果这些企业在2月10日复工,第一季度汽车产业产量损失为35万辆;如果这一情况持续到3月中旬,则第一季度汽车产量损失将超过170万辆,比疫情爆发前的预期下降32.3%。同时,中国是汽车行业零部件的重要提供国,而疫情重灾区湖北又是中国汽车制造业大省,受疫情影响,汽车产业链上相关国家,例如日本、韩国、美国均将受到负面冲击。尤其是日本,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占到整体进口量的三成以上,汽车零部件供应不足将导致日本国内车企不得不暂停生产,或考虑在其他国家进行替代生产。

第二,新冠肺炎疫情波及亚太地区旅游等服务业增长。当前,由于中国取消对外旅行团,游客赴海外旅游人数骤降,日本、泰国等亚太国家的旅游、交通、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首当其冲。以日本为例,2019年中国游客占访问日本游客总数的30%,在日本旅游支出金额占比接近40%,但由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3月之前取消赴日旅游的中国团体游客可能超过40万人,对日本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带来不小冲击。而随着日本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增加,选择日本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国家游客也会减少,预计今年2~6月,赴日游客人数同比将减少三成左右,这将进一步对日本与旅游相关的航空业、零售业、酒店、住宿、餐饮等带来冲击。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报告,疫情对东盟国家旅游业打击最为突出,中国赴东盟游客或将减少30%~40%,东盟国家旅游业收入将减少70亿美元。此外,域外地区的航空、旅游等服务业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美国航空、英国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已经暂停飞往中国的所有航班,直至4月下旬。经济学人智库预计,到2021年二季度,中国出境旅游量才能恢复到疫情爆发前水平,疫情或将使全球旅游业损失约800亿美元。

第三,中国与亚太地区货物贸易往来受到负面冲击。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短期内由于中国消费需求降低,可能会导致货物贸易进口受到限制,拖累世界经济增长。例如国际能源署最新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只增加82.5万桶/日,远低于最初预期的120万桶/日,年增长速度将降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也是亚太经济体中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亚太经济体对华出口也会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以美国为例,中美两国于年初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然而,由于疫情削弱了中国的消费需求,2月13日美国农业部表示,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已跌至近10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其他亚太经济体,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国家的对华海产品、果蔬产品出口也都将受到冲击。

虽然新冠疫情对中国与亚太地区的贸易往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但WHO也认为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和国际贸易的措施。在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的时代,其他经济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意味着不会贸然阻断同中国的贸易往来,伴随疫情缓解,中国同亚太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就会复苏和反弹。

疫情控制时限将成为今年亚太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

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体,中国经济走势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从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及亚太经济的短期冲击或将超过“非典”时期,疫情得到控制的时间将成为决定中国及地区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据野村证券估计,2020年一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环比下降幅度将超过2%;标准普尔则预计,如果2020年中国消费服务总支出下降10%,将拉低GDP增速约1.2个百分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影响正在显现。乐观估计,若疫情在第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接下来经济将会企稳回升甚至大幅反弹,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亚太经济也将走上复苏通道;悲观来看,若疫情短期不能做到有效控制,第三产业回到疫情前水平所需时间或将长达一年,甚至更长,这样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更加严重,对亚太经济的拖累也将难以避免。

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严峻、贸易保护主义蔓延、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等已经使亚太地区经济体经济复苏缺乏足够动力,新冠肺炎疫情将可能成为拖累与中国经贸联系最紧密的亚太地区国家经济增长的又一不利因素。根据英国路透社最新调查,日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经济增长至多减少0.2个百分点,国内制造业、旅游业都将遭遇下滑。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也表示,疫情将使东盟与中日韩的GDP增速降低0.2个百分点。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会扰乱亚太供应链、重创制造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带来负面效应,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经济体已经开始推出支持经济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已发布多项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复工,东南亚国家开始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来应对疫情负面影响。例如在受到疫情冲击后,菲律宾、泰国央行宣布降息,印度尼西亚央行决定回购25万亿印尼盾政府债券以稳定金融市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得当防控,将使得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不会逆转。当前,不仅中国各级政府在积极防控疫情,不断推进防控及保障经济恢复的措施,国际社会也对中国伸出援手,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疫情过后,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向上势头,东亚地区相对固化的产业链仍然会回归正常运转,亚太主要经济体以及世界经济的增长态势有望在今年年中之后得以恢复。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