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双方在表述和措辞上的不一致为未来埋下隐患,中美之间的分歧与对立仍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就目前而言,第一阶段协议如何落实,如何评估,未来如何启动并推进第二阶段贸易磋商,这些问题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中美能否在2020年真正达成贸易协定仍悬而未决,而美国大选后特朗普政治压力消退,中美贸易战或否再升级也未可知。 |
旷日持久的中美贸易战随着12月13日两国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有所降温,这对双方而言似乎都是一场“胜利”,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第一阶段协议终止了贸易战继续升级给中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然而,双方在表述和措辞上的不一致也说明,在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上,双方尚未达成共识,不确定性依然笼罩着中美关系的前景。 从目前已确知的信息看,双方为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都向对方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例如,中国同意向美国采购更多农产品,允许美国银行与信用卡扩大进入中国市场。美国则取消原订12月15日起对1560亿美元中国输美货品加征15%关税,9月起对约1200亿美元中国货品加征的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此外,中方取消了原本将在同日生效的报复性关税,包括对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这体现了双方缓和贸易冲突、降低贸易战强度的共同诉求。 其后,中美分别发布了《中方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声明》,以及《美中贸易协议的事实清单》两个文本,其中涉及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然而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中美双方在表述和议题侧重上存在较大差异。 关于“降低关税”,中美分歧主要集中于如何执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美国一直希望把关税筹码作为协议执行机制的一部分,而关税免除是中国坚持的关键内容。双方曾在2019年5月接近达成一项协议,按照这份协议,随着时间推移,双方互征的所有惩罚性关税将被取消。 关于“扩大货物和服务贸易”,中美差异主要体现在具体金额方面。美方表示“中国承诺在未来两年内进口美国各种商品和服务,并集中在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服务业这四个主要领域,其总额在中国2017年这些商品和服务进口额的基础上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而中方表述则是“具体内容和数据今后再发布”,并强调将“遵循世贸组织(WTO)规则和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增加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进口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中方的声明中并未提及具体数额。中国有关官员只强调,除农产品外,中国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按照需要,在能源、制成品、服务等领域扩大从美进口的规模。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自始自终都是一个关键的目标变量。对于第一阶段文本的购买金额,国际上有许多声音表示疑虑,认为美国的这种要求是在全球范围内“扭曲市场力量”的不公平采购,而鉴于中国实际采购能力有限,如此庞大的采购额也难以达成。 关于“双边评估及争端解决机制”,美方表示第一阶段达成了一份历史性和可执行的协议,并建立了强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落实和执行。另据美国媒体报道,美方在第一阶段协议文本中纳入了“快速撤回机制(snapback)”条款。按照美方表述,如果中国按季度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规模比协议规模低10%以上,美国对华关税就将恢复至先前水平。而中方则声称,“第二阶段磋商将取决于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情况”。 关于“第二阶段贸易磋商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文表示,“下一阶段的谈判会立即开始,而不是等到2020年美国大选之后”。中方则未提及具体时间,而是表示当务之急是把第一阶段协议签下来、落实好,后续磋商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有待双方工作层继续商量。相较之下,特朗普的表态似乎更加急迫,显示出其为缓解弹劾案压力以及助推2020选情而攒取政治筹码的意图。 双方在表述和措辞上的不一致为未来埋下隐患,中美之间的分歧与对立仍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就目前而言,第一阶段协议如何落实,如何评估,未来如何启动并推进第二阶段贸易磋商,这些问题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中美能否在2020年真正达成贸易协定仍悬而未决,而美国大选后特朗普政治压力消退,中美贸易战或否再升级也未可知。对于全球经贸能否重回正常秩序,我们并不十分乐观,WTO上诉机构停摆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文章转自中美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