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德国政治经济发展前所未有地陷入困顿,而且全球大国博弈加剧,德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增大,应对更为艰难。与此同时德国对中国实力上升存在担忧,害怕自身竞争力受到侵蚀,因此在对华合作中出现了更多负面声音。尽管默克尔对中德合作的战略意义有着清醒认识,但她务实的对华政策目前显然遇到更多挑战,希望她能够稳定局面,继续推动中德关系行稳致远。 |
又至岁末。回望过去一年,德国政治经济发展前所未有地陷入困顿:一贯以稳定著称的政局屡传危险信号;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几乎陷入技术性衰退;全球大国博弈加剧,德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增大,应对更为艰难。“女强人”默克尔进入执政生涯末期,经历了十分黯淡的一年。 以2018年12月默克尔卸任基民盟主席为标志,德国已开始向“后默克尔时代”过渡,2019年,“接班人之争”更趋激烈。尽管默克尔亲自选定了现任基民盟主席、防长克兰普-卡伦鲍尔,但后者显然未得到广泛认可。加之克氏经历单一、屡发争议言论,其支持率远不足以支撑其当选总理。目前看,前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默茨、北威州州长拉舍特都有可能是她的挑战者。 6月18日,默克尔在欢迎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时,身体剧烈抖动长达1分钟,此后又在两次公开场合发生颤抖。身体出现状况,既从一个侧面展现一名执政已达14年的“政坛常青树”的“英雄迟暮”形象,更引发外界对其能否顺利完成任期的广泛猜疑。 尽管默克尔本人仍坚称将履职至本任期末,但德国政坛的争斗和碎片化现象已非她能控制。今年5月欧洲议会选举,两大执政党均遭遇惨败。特别是社民党,身为“百年大党”却日益式微,支持率仅为15%,彻底沦为“小党”,刚任职两年的党主席纳勒斯于6月2日引咎辞职。社民党内部一直有人认为参与联合执政后妥协过多,对本党不利。12月初,社民党出人意料地选出两名主张退出“大联合政府”的新主席,默克尔政府提前倒台的风险上升。 今年萨克森、勃兰登堡、图林根三个东部州都举行选举,极右的“德国选择党”在三个州得票都位居第二。这为极右势力在联邦层面稳固势力,拉动德政局进一步右倾、内倾增加了力量。尤为引发关注的是图林根州选举,该州的选举结果呈现“极左、极右势力压过中间力量”的局面,彻底颠覆了德国传统的政坛光谱,可预期的几种执政组合都无法在议会过半数,陷入了“组阁窘境”。随着极端政党走强,这种局面未来很可能出现在联邦层面。 内政困顿已令默克尔焦头烂额,经济增速放缓无疑是雪上加霜。今年二季度,德GDP环比下降0.1%,继去年三季度衰退0.1%、四季度零增长之后,又一次出现萎缩。正当外界纷纷猜测德国经济可能连续两季度下降,陷入技术性衰退之时,统计局传来三季度增长0.1%的好消息,令各方都松了一口气。尽管如此,德国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不容否认。年内,各大金融机构和经济类智库纷纷下调德国经济增长预期,往常充当欧盟经济增长引擎的德国,今年表现很可能不及长期疲软的法国。 为扭转经济失速风险,默克尔等政要也在积极谋划对策。财长朔尔茨、央行行长魏德曼等多次暗示,一旦形势恶化,德国政府将会放弃预算平衡原则,实施积极政策来予以刺激。默克尔则称,“时局虽困难,但也未到必须采取措施的地步”。 经过半年多的讨论,11月底,经济部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促进大企业合并、激发“突破性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并着重加强在数字领域投资力度,打造新的增长点。 德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但今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为负,主要原因在于外贸环境的恶化,其中德美关系生变影响最大。德美之间围绕贸易问题的争执持续已久,特朗普政府一直威胁对欧洲汽车业增税,分析认为这最多可能影响德国经济下降0.7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美国的“长臂管辖”也令德国愤怒。12月21日,特朗普签署的《国防授权法案》生效,美国将制裁参建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号”的欧洲公司。对此,默克尔强硬回应称,德国“不打算向美国让步”。 不仅在处理跨大西洋关系上面临挑战,面对欧盟内的老搭档法国时,默克尔同样不轻松。56年前,德法签署《爱丽舍条约》,从此共同推动和塑造欧盟,一体化取得了不少成就。今年1月,两国还签署《亚琛条约》,欲深化新时期的德法关系。 但事实上,近年来两国分歧日深,法国总统马克龙激进、充满雄心的风格与默克尔谨慎稳健的风格正好相反,两国常常“面和心不和”。最近马克龙关于北约“脑死亡”的言论一出,默克尔直言不赞同,媒体还透露,默克尔私下称,“厌倦了一次次替马克龙善后”。 尽管默克尔心有不悦,但不可否认,马克龙风头正劲,欧盟内的权力天平正向马克龙倾斜。今年欧洲议会选举后,各国领导人协调新一届欧盟领导人人选,法国主张明显得到更多贯彻,甚至连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是马克龙提名而来。 随着中美博弈加剧,处理对华关系也不是一件易事。今年,围绕华为参与5G建设的讨论十分激烈,尽管面临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默克尔一直坚持“不排除特定公司”的原则,但这种务实态度在德国国内却遭到了不少反对声。民调显示,近一半民众对华为公司持怀疑态度。 总体而言,德国对中国实力上升存在担忧,害怕自身竞争力受到侵蚀,因此在对华合作中出现了更多负面声音。默克尔对华交往经验丰富,任内已经12次访华,对中德合作的战略意义有着清醒认识。当前默克尔务实的对华政策显然遇到更多挑战,希望她能够稳定局面,继续推动中德关系行稳致远。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