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欧盟既没有能力把这些西巴尔干国家“吞”下去,又不能背弃承诺,把他们拒之入盟大门之外,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拖字诀”。当然,一味拖延也不是办法,欧盟去年出台的“西巴尔干战略”,以及2014年启动的“柏林进程”,成为当前维系与这些国家关系的两大支柱。 |
日前在欧盟外长会议上,法国明确表示,反对本月启动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入盟谈判。根据欧盟规定,启动入盟谈判需要所有28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法国一票否决,“断”了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今年启动入盟谈判的念想。 事实上,就塞尔维亚、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波黑、科索沃等西巴尔干国家入盟问题,欧盟去年发布了“西巴尔干战略”,重申“欧盟扩员的大门是敞开的”、“扩员政策没有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然而,说归说,做归做,说做两张皮。有关西巴尔干国家入盟问题,欧盟内部是众说纷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政策基调是“拖字诀”。 以法国为首的反对派,主张先改革欧盟内部,后处理接收新成员问题,其理由是扩员的条件还不成熟。首先,前事之鉴,后事之师。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入盟之后不久,便在国家治理问题上屡屡突破欧盟规定,如打压司法机构,削弱民主建设,在难民分摊问题上拒绝欧盟摊派等等。再者,西巴尔干国家入盟达标任务艰巨。这些国家大多经济落后、腐败泛滥、政局不稳。最后,欧盟当前首要任务是处理好一体化进程、移民、气候变化等问题。如果西巴尔干国家匆忙被吸收入盟,欧盟短时间内难以消化。这不但将危害欧盟治理,还将削弱欧盟的行动能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潜在的好处。 然而,由波匈捷斯组成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却持相反的看法。这些国家认为,欧盟并不是为西巴尔干国家内政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而只是提供一种助其实现经济增长,以及脱离俄罗斯轨道之后维护主权的路径,主张采取欧盟2004年大扩员的做法。波兰总统杜达公开批评欧盟对西巴尔干国家入盟采取拖延政策,称这种做法对要求入欧的国家来说,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赛跑”。两种看法尖端对立,各不相让。 对于西巴尔干国家为入盟所取得的进步,一些欧盟国家往往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种做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欧盟相关人士担心,这将损害欧盟的信誉和公信力;危害地区稳定并打击这些国家进一步改革、争取尽早入盟的积极性;欧盟在西巴尔干地区的不作为,将为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扩大在这个地区的战略影响和经济存在提供空间。更严重的是,这有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疑欧和民族主义情绪,使这些国家与布鲁塞尔渐行渐远,甚至重新点燃民族主义的思潮。显然,欧盟在西巴尔干国家入盟问题上是无路可退。 不错,西巴尔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欧盟遭受债务、难民危机的沉重打击,内外交困。今日之欧盟与15年前相比,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已不可同日而语,处于自身难保的困境。欧盟既没有能力把这些国家“吞”下去,又不能背弃承诺,把这些国家拒之入盟大门之外,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拖字诀”。 欧盟这一做法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反映。黑山和塞尔维亚分别于2012和2013年开启入盟谈判,但进展甚微,在相当长时间内看不到谈判结束的前景。马其顿就修改宪法国名与希腊达成历史性协议。希腊放弃阻挠马其顿加入欧盟的立场,而马其顿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不但相关协议经由议会批准,还通过修宪途径修改国名。此外,阿尔巴尼亚司法改革也得到欧盟的认可。但是,两国入盟谈判还是一拖再拖,从今年7月推迟到10月,还要继续延后。目前,波黑和科索沃只是潜在的候选国,要成为候选国还有一段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然,一味拖延也不是办法。作为配套措施,欧盟去年出台的“西巴尔干战略”,以及2014年启动的内容宽泛、虚多实少的“柏林进程”,成为当前维系与这些国家关系的两大支柱。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外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