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南亚 > 正文
林勇新:中国—东盟安全合作的“短板”正稳步拉长
发表时间:2018-08-08 18:37 来源:国际网
8月2日,王毅外长在新加坡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后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形成了‘南海行为准则’(COC)单一磋商文本草案,”“双方同意今年10月举行中国—东盟海上联合演习。”此举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重要的进展,双方在安全领域合作的“短板”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正稳步拉长。

其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对本地区安全关切,以及如何管控与解决本地区安全问题的共识在“准则”磋商中得到有效体现。自中国和东盟国家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关于“准则”的磋商始,通过梳理“准则”磋商的进程不难发现,在近两年南海局势趋缓降温的背景下,“准则”磋商明显加速,特别是从2017年8月中国—东盟外长会确认“准则”框架、到今年3月初进行首次“准则”案文磋商,再到此次达成“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用时仅近一年。

显然这与南海问题受域内个别国家海洋权益诉求扩大及其海洋政策调整、域外大国深度介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持续升温后,域内国家求和平稳定、谋发展的关切不无相关。而“准则”磋商恰恰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表达对本地区安全关切、探寻双方“共同打造反映地区国家意愿、符合地区国家实际、服务地区国家利益的规则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协调沟通平台。

其二,多层次的安全合作机制正在构建。从“准则”磋商的背景、出发点、目标来看,“准则”的磋商过程直至其达成,将对南海局势发展以及本地区的安全合作产生深远影响。一是有助于构筑南海地区的危机管控机制。如在2016年8月第13次《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达成“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之后,随着平台的投入使用,南海地区危机管控的联络协调机制已实质性运行。二是形成具有南海地区特色的安全合作机制。以“准则”磋商平台为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可尝试推动构建专门讨论南海问题的官方安全对话和协商机制,从而填补目前南海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不足。三是以南海和平稳定为最大公约数,初步探索形成符合南海地区风土文化的行为规则体系。

其三,安全领域合作的实践并行不悖的推进。此次中国—东盟外长会的另一大看点,无疑是双方进行了将于10月举行的海上联合演习的桌上推演。这既是双方政治互信提升的具体体现,也是合作领域多元拓展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这也将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特别是在反恐、打击贩毒和海上联合搜救等领域的合作向纵深推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再起的背景下,今年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合作可谓逆势而上。据统计,2018年1至5月份,中国—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18.9%,达到2326.4亿美元,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

因此,就全局性而言,在中国—东盟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基础上,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双轮”驱动中国-东盟关系向好发展、南海局势向好发展的格局有望逐步形成。

(作者为中国南海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副所长,文章转自中国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