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交斡旋无力改变现状,重启核能力建设很可能会遭致国际社会的声讨和制裁,加大地区干预力度难以为继,而增加能源出口又无法实现。面临美国即将到来的制裁,要想反制,伊朗还得另寻他法。 |
随着特朗普5月8日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伊朗核问题前景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根据美国CNBC电视台6月27日报道,美国要求其同盟国在今年11月4日之前将从伊朗进口原油的数量降至零。如果到了截止日期,这些国家依旧购买伊朗的原油,那么其企业将面临来自美国的二级制裁。 而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美国将派官员一一前往盟国,要求它们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伊朗强硬表态毫不畏惧美国的制裁。 6月27日,伊朗原子能机构决定,时隔9年重新启动一家核材料工厂,准备增强铀浓缩能力。 较量 特朗普之所以要退出伊朗核协议,其目标在于加大对伊朗军事能力的约束。 特朗普的中东团队认为,当前的伊朗核协议只在伊朗核技术发展方面提出了约束措施,只是一个临时协议,并不完善。美国及其中东盟国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的措施,永远限制伊朗核能力的发展。 而当前美国及其中东盟友以色列和沙特等,也都将伊朗的导弹技术,其支持的什叶派政治军事力量在也门、黎巴嫩、叙利亚等地的扩张,视为对自己的安全威胁。 在此背景下,美国希望能够通过修订伊朗核协议,来遏制伊朗的地区影响力。 在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前后,伊朗迅速与包括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和磋商,试图通过外交努力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特朗普针对伊朗的制裁所造成的后果。 对于伊朗来说,欧洲的态度至关重要。 伊朗期待通过解除制裁,来换取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对伊朗的投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合作。2016年初,伊朗总统鲁哈尼曾经率领了一个庞大的参访团,访问欧洲并且向欧洲公司兜售伊朗市场的商机。而包括空客公司、道达尔公司等多家欧洲企业,也在伊朗核协议签订之后选择进入伊朗市场。 但是欧洲企业在伊朗的投资并没有达到伊朗人的乐观预期。 尤其是2017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透露可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意愿之后,欧洲企业接连撤出伊朗市场。甚至曾经在南帕尔斯油气田投资的道达尔公司,也将手中的股份全数转让,全身撤离伊朗。 反制?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协议。伊朗国内普遍认为,伊核协议是伊朗做出的重大外交牺牲。 如今,美国公然退出伊核协议,如果要求伊朗再做让步,以求同国际社会订立新的“伊朗核协议”,那伊朗国内将更加难以接受。 而尽管欧洲国家口头承诺会留在协议内,但实际上欧洲公司已经纷纷撤离伊朗。对于伊朗来说,核协议早已成了一张“外交空头支票”。 从当前看,面对美国的制裁措施,伊朗能够采取的反制措施十分有限。 伊朗希望通过斡旋欧洲、俄罗斯和中国来凝聚外交压力,逼迫美国放弃针对伊朗的制裁方案。 但外交手段对于特朗普这样的“狠角色”似乎并不奏效。 若重新开启核能力研发进程、谋求发展核能力,将极有可能促使伊朗邻国如沙特、阿联酋等国发展自己的核能力。 这将进一步促使沙特、埃及、巴基斯坦、阿联酋等逊尼派伊斯兰国家采取措施,不利于伊朗周边外交环境的改善。 如果试图通过地区盟友,如黎巴嫩真主党、加沙地区的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也门的胡塞武装、叙利亚政府军和其他什叶派团体在中东地区发动攻势,则更不现实。 伊朗自身也因为这些年对外的巨额军事和经济援助,引发了一系列国内的经济社会问题。在去年年底和今年6月初,伊朗一些城市多次爆发民众示威游行。伊朗需要更加专注自己的社会和经济“造血”能力,而不是再向其他国家的军事政治派别“输血”,来耗尽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至于伊朗试图通过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来扰乱国际能源价格,给沙特造成压力的计划,在现实层面也难以实施。 面对美国的制裁压力,实际上任何有兴趣与伊朗开展能源合作的外国公司,都必须谨慎考虑违反美国制裁议案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危险后果。伊朗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印度,也在近期宣布将会全面暂停与伊朗的能源进出口合作,以免被美国制裁决议所波及。在此背景下,伊朗难以通过手中的能源来给美国及其中东盟国施加压力。 外交斡旋无力改变现状,重启核能力建设很可能会遭致国际社会的声讨和制裁,加大地区干预力度难以为继,而增加能源出口又无法实现。 面临美国即将到来的制裁,要想反制,伊朗还得另寻他法。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文章转自百万庄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