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奥称“不能任由伊朗控制中东”,不过现已变为美国在刻意搞乱中东,只有以色列赞赏美国的“坚定立场”,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才是中东的拥核国家。巴勒斯坦民众的反以浪潮已使美以名声大损和穷于应付,叙利亚政府借机扩大战果,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根基更稳。中东局势乱上加乱。欧洲遭受安全和经济双重损失,焦虑日甚。 |
美国从来没有这样不顾后果。美国从来没有这么毫无理智地强硬。美国从来没有这样向一国发出如此最后通牒。美国从来没有这样不顾盟国的利益且对盟国的劝说充耳不闻。美国从来没有这样在贸易问题一意孤行。美国也从来没有这样令世界担心。美国更从来没有这样在全世界面前丧失信誉。美国失信,世界失序,中东失衡,欧洲遭殃。这是欧洲舆论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蓬佩奥宣布对伊12条限令后的基本评论。欧洲舆论再次仰天长问:美国发飙,欧洲煎熬。世界咋办? 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最感担心的是法德英意四个欧洲大国。欧盟一再表示,世界主要大国美俄中法德英以及欧盟和联合国与伊朗历经13年努力达成的协议,使中东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避免出现核军备竞赛。伊核协议没有替代方案,美国切不可像对待巴黎气候协定那样“说退就退”。在特朗普“90天等待期”即将结束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接踵访美“极力挽留”,还配合美国在没有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轰炸叙利亚,都仍无济于事。特朗普还是于5月8日宣布退出伊核协议。 法德领导人高调宣示“你退我不退”,分别强调要“捍卫欧洲经济主权”和“掌握欧洲命运”。5月16日举行的欧盟与西巴尔干国家峰会,欧美关系反而成为主要议题。欧委会决定启动1996年为应对美国对古巴制裁制定的“阻断法”,即不执行第三国或外国法庭的制裁措施,以保护欧盟在伊企业。法国财长勒梅尔说,欧盟应明确对美担任世界经济宪兵说不。欧盟还拟通过欧洲投资银行担保、欧洲央行直接与伊朗央行结算、成立类似于美国的保护投资办公室等,规避损失。 马克龙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指出:欧盟决定在贸易和伊核问题采取一致立场,这是集体的力量。必须不依附别人决定战略方向,做出主权选择。欧盟不会在关税压力下与美国讨论贸易问题,若美国不接受多边原则,不视欧洲为盟友,欧盟将依据世贸组织原则还击。伊朗核问题也涉及欧洲主权。欧盟成员国外长在法德英三架马车率领下会晤伊朗外长,集体决定维护伊核协议的有效性,同时建议扩大伊核协议的执行范围,满足美国部分条件,使之“回心转意”。美对欧盟钢铝关税“延期大限”定于6月1日,欧盟甚感心焦。 德法英俄中印日土加澳等国加速互动,应对美国挑起贸易争端和蓄意退出伊核协议,以及把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引发的全球性紧张态势。继中印首脑会晤和中日高峰会谈后,印度总理访俄,土耳其和叙利亚总统先后与普京会谈,默克尔和马克龙随后前往索契拜会普京。默克尔在马克龙和特蕾莎·梅之后访华。中法外长巴黎会晤。中法俄英法德伊6国定于5月25日举行伊核协议联会。国际社会出于对中东安全的基本考虑,维护伊核协议的意愿十分强烈。 5月21日,美国务卿蓬佩奥于在传统基金会发表对伊政策演讲,要求伊朗全面停止浓缩铀计划并任由国际专家无条件检查,全面停止弹道导弹研发和出口,全面从叙利亚撤军,停止干预也门内战局势,停止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停止干预邻国如伊拉克和黎巴嫩事务,停止威胁其他国家如以色列和沙特,释放关押的所有美国及盟国公民,承认伊拉克政府等最后通牒式的12个条件。美对伊“前所未有的金融压力”和“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仅是开始,还将在全球范围内“粉碎伊特工及其代理人黎巴嫩真主党”。只有伊发生彻底而长期的变化后,美才会取消制裁并重建全面的外交与经贸关系。“可以看成是不现实的,但却是基本的”,“伊经济将为能否生存而挣扎”,“伊人民应该看如何选择自己的领导人。”明确表达要在伊制造动乱和改变伊政权的意图。蓬佩奥称美将派特使游说各国,“与伊合作的国家和企业后果自负”。 欧盟对美决定深感惊惧和不安。在阿根廷出席G20外长会议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指出,伊核协议没有替代方案,蓬佩奥讲话“根本不能说明会使地区更加稳定”。英国外相约翰逊称“巨型伊朗协议行不通”。法国外长勒德里昂重申通过多边主义解决国际争端的立场,“美国单边主义政策行不通”。德国外长马斯立即赴美会见蓬佩奥。21日G20外长会议共同声明提出坚持“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虽是妥协的结果,仍极具针对性。 蓬佩奥称“不能任由伊朗控制中东”,现已变为美国在刻意搞乱中东,只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赞赏美国的“坚定立场”,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才是中东的拥核国家。巴勒斯坦民众的反以浪潮已使美以名声大损和穷于应付,叙利亚政府借机扩大战果,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根基更稳。中东局势乱上加乱。欧洲遭受安全和经济双重损失,焦虑日甚。美国“新战略”进一步给中东添乱,不排除与伊朗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朝鲜怎么看”?世界局势“乱上加难”,愈加扑朔迷离!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前驻外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