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刘宗义:外交、选举、经济,印度对华政策转变的三个因素
发表时间:2018-04-27 16:07 来源:国际网
从印度方面来说,其对华政策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印方认识到中印之间的巨大差距,认识到中印关系的改善关系到其国内发展大局。其次,莫迪今明两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国内选举,周边局势的稳定和外交加分对其实现连任非常重要。最后,印度面临经济发展困境。而且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印度对中国有许多借重。印度希望改善中印关系,既有实现短期利益的需要,也有集中解决国内问题、发展经济,以图在长期追赶中国的需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将于本周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新华社评论称,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将在非正式会晤的轻松气氛中进行战略沟通,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进行政治引领,有助于增进中印政治互信,扩大利益交融,妥善管控分歧,实现共同发展。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中印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去年12月,王毅外长、杨洁篪国务委员在短短半月内接连访印;今年2月,印度外秘顾凯杰访华;印度政府发布命令,禁止政府官员参加西藏分裂势力举办的活动;今年3月,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当选国家主席之后,莫迪很快致电祝贺;3月26日,中国商务部长钟山率团访印,和印度商工部长普拉布共同主持召开中印经贸联合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探讨深化两国经贸务实合作,双方达成20多亿美元的经贸协议;中印两国专家在杭州就跨界水资源、水文资料分享问题进行了研讨;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在上海举行了会谈,肯定了自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在厦门会晤后两国关系的进展。印度外交部长、国防部长也将在近期访华,参加上合组织部长级会议,并与中国同行举行会晤。中印两国近几个月的互动表明,双边关系正在回暖。

印度对华政策的回调

两国关系回暖当然不是单边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双方都有意愿。从印度方面来说,其对华政策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莫迪政府遭遇的一系列外交挫折,国大党对莫迪外交提出了批评,印度国内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外交政策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仅是关于中国的,但对华政策是争论的核心内容。洞朗对峙、尼泊尔共产党和尼共毛派组成的左派联盟在尼泊尔大选中大获全胜、马尔代夫政府坚决拒绝外部势力干预内政等事件表明印度周边外交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而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印度向美日等国靠拢,几乎完全背离“不结盟”政策,使中印关系、印俄关系都受到影响。印方认识到中印之间的巨大差距,认识到中印关系的改善关系到其国内发展大局。印度国大党认为,在对美政策、对华政策、周边政策、对俄罗斯政策等方面,莫迪政府都需要调整。在今年1月举行的瑞辛纳对话会上,印度对华态度已经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印度在美日和中俄之间的立场稍微有所回调。

其次,莫迪今明两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国内选举,周边局势的稳定和外交加分对其实现连任非常重要。印度国大党总结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得失,主要是为选举做准备。为了选举,莫迪仍然不得不利用印度教民族主义,但这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为了选举胜利,莫迪政府有胆量挑动与巴基斯坦的争端,但再与中国发生类似洞朗对峙事件的风险太大。印度人民党内部也不团结,个别高级领导人在积极活动,拉帮结派,企图挑战莫迪,莫迪需要一些外交成果来压制党内挑战者。改善对华关系和对俄关系,对莫迪都是加分项。

最后,印度面临经济发展困境。印度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经济的风吹草动,将对印度经济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美联储加息、发达经济体的反通缩措施,对印度的货币金融政策造成干扰,影响其汇率和金融市场稳定,妨碍印度的对外贸易发展。特朗普大搞贸易战、“美国优先”,印度不仅担心受到牵连,而且对全球资金回流美国感到担忧。印度政府缺乏资金,但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又大搞赤字财政,赤字水平上升却再一次引发市场对印度政府财政状况的担忧。在国内、国际大环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印度经济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想要长期保持7.0%以上的高速增长非常困难。

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印度对中国有许多借重。特朗普背离多边主义、反对自由贸易、破坏全球贸易体系,印度希望与中国合作推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加强在气候变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和新开发银行,以及亚投行中的合作。印度还特别希望中国投资帮助其发展基础设施。2017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845亿美元。在经济上,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印度至关重要。印度一些战略界人士和经济界人士希望印度能够加入“一带一路”,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印度的机遇。

印度希望改善中印关系,既有实现短期利益的需要,也有集中解决国内问题、发展经济,以图在长期追赶中国的需要。

中印合则两利

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是战术性调整,还是战略性调整?这得看印度是否能改变传统的霸权心态和外交的冷战思维,是否仍把中国当作地缘政治的竞争对手而竭力寻求平衡甚至遏制中国的崛起。对此,我们现在还需要观察其外交做派有没有变化。

莫迪政府认为印度要成为全球“领导”国家,而不是仅仅作为“平衡者”。但印度对与中印之间实力对比的认识确实有了变化。中印关系的回暖可以说是双方各取所需。我们应该看到,“无论从双边、地区还是全球层面看,中印都应是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印关系回暖向好不仅有利于两国各自的发展,也是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贡献。

如上文所述,中印两国已为筹备此次习近平与莫迪的会晤进行了密集的互动,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在介绍此次会晤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印双方一致同意,会晤以后,要以落实领导人非正式会晤重要共识为主线,保持高层交往和机制性交流,深化双边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多边协调,推动两国关系在新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对中印关系未来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的“一带一路”与南亚-印度洋事务研讨会上的发言,经作者本人审定。澎湃新闻获授权发表。文章转自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