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赵洪岩:“瞄准未来”的中美贸易战
发表时间:2018-04-03 17:05 来源:国际网
目前中美双方已经开始就贸易摩擦进行谈判,很多人认为,美中贸易战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场贸易战或许仅仅是中美长期科技和创新角力的开始,一切还远未结束。无论今日的美中贸易战如何收尾,它一定已经深深触动了中国领导人和政治经济精英们。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全球化进程不会仅仅是和风细雨,也会有暴风骤雨,为此中国将不得不加快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步伐。

近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301调查出炉,指责中国政府强制外资企业转让技术和知识产权,对美国造成了每年500亿美元的损失。因此拟推出针对中国的三大组合拳:对中国的航空航天、信息通讯和机械行业共计600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的从价税,在WTO起诉中国的歧视性技术许可做法和限制中国对美投资。几天之后,媒体透露美国政府考虑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遏制中国在美收购敏感技术,如半导体和5G等领域。美中贸易战一触即发,引起全球股市大幅波动,中国朝野上下更是全民热议如何赢得这场贸易战。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不是针对中美贸易现状的一场斗争,而是一场瞄准十年后中美科技与贸易角力的序幕。

此次贸易战与以往的钢铝产品贸易摩擦最大的不同是针对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剑指《中国制造2025》。中国目前在这些行业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相反美国在这些行业和中国有着不小的贸易顺差。然而在中国加入WTO之前,谁也没有料想到中国能在短短十几年间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未来十几年间,中美之间的贸易很可能不再是衬衣换飞机,而是飞机换飞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的由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逐渐失去,美中贸易格局将由目前遵从比较优势的行业间贸易进入到由规模和技术优势驱动的行业内贸易,也就是说在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产品间的竞争。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的科研投入和产出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中美技术差距显著缩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最新发布的《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显示,在2000-2015年间中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8%,R&D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0.89%提高到2015年的2.07%,同期美国这一指标从2.61%微升至2.74%。中国授权专利数量也由2000年的6446件上升到2016年的322484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同行评审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也稳步上升,数量占世界论文总数比例从2006年的12.1%升至2016年的18.6%,而同期美国占比从24.4%降至17.8%,中国跃居第一。不过美国仍然在高引用率论文的数量上领先。

技术进步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全球通信网络设备市场上,华为已经超越爱立信和诺基亚,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网络设备制造商,同时在5G移动通讯系统的设计上与三星、高通分庭抗礼。2006年成立的创业公司大疆,今日已经成长为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领头羊,在北美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所取的成就也是世界瞩目,特别是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阿里巴巴支付宝和腾讯微信正在迅速地将中国带入无现金社会,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的步伐无疑比欧美发达国家迈得更大更快。

此次美国发动针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贸易战,体现了一部分美国政治经济精英们对中美技术差距缩小的担忧。已逝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穆尔森早在2004年就撰文指出,如果中国在美国传统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里如高端制造业技术进步加快的话,中美之间的贸易将不再是衬衣换飞机,而是飞机换飞机,因此美国的比较优势会被削弱从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进而使得美国经济和人均收入下降。

近些年美国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里对美国公司的并购和投资都变得愈加敏感。今年年初,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的申请。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公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强调要在经贸、投资等问题上加强对美国经济利益的保护力度。目前来看,美国政府正在利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策划针对中国在高科技行业对美投资和并购的进一步限制,目的与知识产权301调查一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技术泄漏,并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

回顾一下美日的贸易战历史也有利于我们分析美中贸易战今后的走向。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起飞出口猛增,在1960-1990年的三十多年间和美国发生了多次贸易摩擦:六十年代是纺织品,七十年代是彩电、钢铁和汽车、八十年代是汇率和半导体,之后是结构性贸易障碍。美日贸易战的历史过程清晰的显示,随着日本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引发贸易摩擦的领域从轻工业、重工业逐渐演变到高科技产业,再到金融和宏观领域。历史是如此的相似,美中贸易摩擦也经历了纺织品、钢铁和光伏等产品,而如今美国的矛头已经瞄准了中国未来的高端制造业。

美中技术差距缩小的事实和美方的技术封锁将促使中国创新模式的改变: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过去中国距离世界技术前沿比较远,学习模仿和技术转移的回报也高,知识产权保护也不重要。但目前来看,由于技术差距缩小,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学习模仿也变得异常敏感,因此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中国科研创新的软肋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比较薄弱,但现在中国创新型企业如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世界级企业也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科技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打赢这场持久战的关键。在科研和技术创新领域,中国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天时、地利、人和”三项优势。第一个是“天时”:当前中国经济的产业链比较完整,制造业覆盖面全,因此中间品和配套产品很容易获得,创新相对容易取得成功。第二个是“地利”: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诺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曾指出,巨大的国内市场使得一国企业拥有规模递增优势,从而使得平均成本下降而具有国际竞争力。这两大优势能够缩短研发到商业化的孵化时间并实现利润。第三个优势是“人和”,即人力资本。2014年,全球颁发超过750万个科学和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占22%,仅次于印度,而美国仅占10%。雄厚的人力资本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是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的力量。

目前中美双方已经开始就贸易摩擦进行谈判,很多人认为,美中贸易战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场贸易战或许仅仅是中美长期科技和创新角力的开始,一切还远未结束。无论今日的美中贸易战如何收尾,它一定已经深深触动了中国领导人和政治经济精英们。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全球化进程不会仅仅是和风细雨,也会有暴风骤雨,为此中国将不得不加快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步伐。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作者赵洪岩为广发证券(香港)高级经济学家,盛柳刚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文章转自金融时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