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孙海潮:马克龙外交政策初显成效
发表时间:2018-03-07 17:42 来源:国际网
马克龙拥有稳定的议会多数,坚定的改革意愿与多数民意吻合,至少在本届5年任期之内不会有执政掣肘,加之经济形势好转,使之成为行动能力最强的西方大国领导人。马克龙外交特点是新形势下的戴高乐主义,特别是在美俄中三大国之间执行平衡政策,强调多边主义和捍卫全球化趋势,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扩大国际回旋余地大有裨益。这是法国外交在多年沉寂之后的向传统回归的必然选择。

法国自视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西方大国。法国与英国不同,是因不依附美国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的西方大国。戴高乐推动欧洲建设的目的,是要欧洲为战略依托,使法国得以发挥世界性大国作用。戴高乐为法国外交确定的目标,就是凡事以法国本国的利益为取舍,论是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不管是联合国还是欧盟,抑或是北约,法国对有违自身利益的任何决定都将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决。戴高乐曾将联合国称为“这玩意儿”,至今仍使人忍俊不禁而津津乐道。1966年,为在北约争取更多领导权和决策权未果,戴高乐愤而把北约总部赶离巴黎并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制,成为史家必写的一笔。法语是奥运会上第一语言,其次才是英语,非法国国力之功,而是外交之力,可见一斑。

戴高乐将军之所以能够成为法国民众最为推崇的政治家,因为法国能以二等国力即能以持“二等票”坐“头等厢”,诀窍无他,“戴高乐主义”厥功至伟。

冷战期间,法国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纵横捭阖,获益良多。密特朗终生都是戴高乐将军的第一政敌,当政后却毫无折扣地执行“戴高乐主义”,强调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和独特作用。密特朗在公开讲话中指出冷战结束对法国不见得是好事,法国内心并不赞成德国统一,个中奥秘地球人都明白。希拉克冒着世界舆论潮水般的谴责坚持完成核武器小型化,在美国入侵伊拉克问题上不惜与小布什彻底翻脸。所有这些,都为法国赢得了国际影响力和声誉。

萨科齐于2007年当选总统后,提出与法国传统外交决裂的思想,刻意与希拉克拉开距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协调,深受小布什欣赏。萨科齐虽然也表示“与美国站在一起,但不会站在美国后面”,但更强调“欧美同属西方家族”,不能为美国影响力下降而兴灾乐祸,特别在反恐和中东问题上放弃传统立场向美国靠拢,武力干预利比亚局势比美国还卖力,又扬言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不倒“阿拉伯之春”不算胜利。结果是法国成为恐怖主义重灾区,实际上是在替美国挡子弹,欧洲难民危机由此而来,欧盟陷入史上最严重危机。为别人摇旗呐喊便没有自己,为别人冲锋陷阵更没有自己。德国统一后势力大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反而使德国力量加速膨胀,法国的欧盟政治领袖地位不知不觉间让位于德国。法国在国际事务中趋于沉寂。

继任的奥朗德内政无功外交无能,基本上继承了萨科齐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继续与美国协调,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承认叙利亚反政府力量。奥朗德执政5年间,经济停滞,恐怖主义泛滥致使国无宁日,2016年国庆狂欢日变成全国哀悼日。国内极右势力膨胀,民粹主义情绪高涨。对外影响力持续下降,国际舞台上基本听不到法国的声音,在欧盟也只能跟在德国后面唯唯诺诺。政绩平庸,众叛亲离,成为戴高乐将军创立第五共和国以来唯一没有参加连任竞选的总统。

马克龙以籍籍无名之身异军突起当选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是选民厌倦左右翼两大传统政党轮流执政,致使国运日下而做出的另类选择,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异曲同工,皆为所谓的“建制外”人士。马克龙“意外”当选属情理之中,是选民求变的心理使然。马克龙有关复兴经济和重振国际影响力的主张获得广泛支持,成为拥有议会绝对多数和坚实民意基础的“威权”领导人。

马克龙的竞选口号之一便是重返“戴高乐主义”,提出重塑欧盟的思想,以推动欧盟改革之名争取法国对欧盟事务的主导权。美国总统特朗普贬低欧盟和对德国在经贸问题上“占便宜”而迁怒于默克尔总理,使德国的欧盟领袖地位受到撼动,加之默克尔虽然赢得大选却因未能获得足够多数而陷入组阁困境进而由强势转为弱势,都为法国提供了机遇。

马克龙以独特的外交手法发展与俄美两大国的关系,扩大了法国的外交回旋余地。欧盟因克里米亚问题追随美国对俄实施制裁,并一再延长对俄制裁期限,奥朗德因之临时取消普京访法计划。默克尔强硬回敬特朗普对欧盟和德国的批评,“怒称”跨大西洋信任已不复存在,欧洲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使欧美关系处于冷战后最严重危机。马克龙却视此为法国捞取外交资本的良机:利用彼得大帝访法和法俄建交300周年展览之机,邀请普京出席并在凡尔赛与之会晤,既未违背美欧对俄制裁的规定,又在叙利亚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与俄协调立场,改善了对俄关系。随后,邀请特朗普出席法国国庆阅兵仪式,美国大兵也出现在香榭丽舍大道的受阅行列之中。特朗普对在法国受到的礼遇深表感谢。马克龙成为西方国家中唯一先后接待过俄美两国元首的领导人,因而也成为唯一能够同时与俄美总统说上话的领导人。在叙利亚问题上,马克龙可以直接与普京通话,在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威胁退出伊朗核协议问题上,马克龙可以在第一时间与特朗普通话。不论结果如何,马克龙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亦即法国的国际作用骤然提升。

特朗普于今年年初邀请马克龙回访美国,且升格为国事访问。爱丽舍宫时隔一个月后发表公告,称马克龙将于4月23-25日访美,强调系特朗普就任后首次邀请外国元首进行国事访问,“显示出两国历史、朋友、盟友以及两个总统之间关系的深厚程度”,虽然访问计划仍在制定之中,但已确定在白宫举行工作会晤和联合记者招待会,另有数场礼宾活动及国宴等。马克龙访美首站为路易斯安那州最大城市新奥尔良市。须知该州和该市本是法国殖民地,都是由法国命名的。特朗普对盟国领导人都不客气,对素有“特殊关系”的英国也不例外,访英计划因女王批评“没有礼貌”而两次推迟,后又取消。马克龙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尚未成行,已经在外交上得了一分。马克龙已宣布,将在访美后访俄,消息说有可能拉上默克尔一道前往莫斯科与普京会晤。种种迹象显示,马克龙的势头已压过默克尔,法国重新成为欧盟政治领袖。

2017年是中东局势剧烈变化。俄美在叙利亚由代理人战争演变为直接冲突,沙特和卡塔尔断交风波搅动中东格局,沙特和伊朗在叙利亚、也门的争夺白热化。马克龙宣布法国外交将不再寻求改变一国政权,“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对美国策动“阿拉伯之春”和以推翻叙利亚合法政权的做法提出含蓄批评,使法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发言权明显增加。反对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成为唯一能够斡旋沙特与伊朗关系的西方大国。拥有沙特国籍的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沙特宣布辞职,外界认为系在沙特压力下辞职,希望借此打击亲伊朗的黎巴嫩真主党。德国总理默克尔批评沙特“挟持”哈里里,沙特随即召回驻德国大使以示抗议,两国陷入外交危机。马克龙却视之为法国在中东发挥作用的又一良机,当即与主政的沙特王储萨勒曼通话,商定外长勒德里昂前去访问并当面向哈里里转达马克龙的访法邀请。马克龙此举给了萨勒曼体面地摆脱被动的台阶,哈里里经法回国复职,黎巴嫩政治危机得以避免,法国因之赢得声誉。

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把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往耶路撒冷,激起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宣布美国已丧失巴以冲突调解者资格,中止与以色列的接触,以巴和平进程受到致使打击。联合国大会以绝对多数通过议案,谴责美国的决定,欧盟国家全体投了赞成票。马克龙在特朗普讲话后即与之通话,虽然没有结果却显示了法国的独特作用,随后又相继邀请巴勒斯坦领导的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来胡访问法国,同情巴勒斯坦,劝说以色列,成为全球唯一能与以巴两方领导人直接对话的国家元首。特朗普声称美中俄法德英6国与伊朗达成的“伊朗核协议”是“最坏的协议”,坚持退出并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伊朗回击说“后果自负”。马克龙又与特朗普通话,要美国以中东安全为重切勿轻举妄动。特朗普这回“给个人情”答应延缓90天再做决定,马克龙则答应在导弹和叙利亚问题上促使伊朗让步。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于3月5-6日访问伊朗,奉马克龙之命会晤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结果可以预料:难以立竿见影。马克龙现又成为唯一能在美国和伊朗两大宿敌之间走动的人,法国的作用又多了一个。

德国总理默克尔因组阁困境地位遭到削弱后,马克龙先后在巴黎和非洲主持难民峰会,讨论减少入欧难民问题。马克龙先后访问摩洛哥、尼日尔、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主持萨赫勒地区反恐峰会,提出“非洲难民问题的根源是发展问题”的观点,获到非洲领导人共鸣。

马克龙执行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政策,是对“一带一路”评价最为积极的西方大国领导人,选择西安为访华首站并发表赞扬丝绸之路重大意义的讲话,重视中国在反气变和反恐等问题上的立场。“法国和中国都拥有全球胸怀”,他“至少每年来华一次”。法国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不仅在经贸上获益,还在政治上加分。中法关系虽仍不会一帆风顺,但根据目前情况分析,可以避免出现大的波折。

马克龙拥有稳定的议会多数,坚定的改革意愿与多数民意吻合,至少在本届5年任期之内不会有执政掣肘,加之经济形势好转,使之成为行动能力最强的西方大国领导人。马克龙外交特点是新形势下的戴高乐主义,特别是在美俄中三大国之间执行平衡政策,强调多边主义和捍卫全球化趋势,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扩大国际回旋余地大有裨益。这是法国外交在多年沉寂之后的向传统回归的必然选择。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前驻外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