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孙海潮:特雷莎·梅访华与马克龙访华具有同等意义
发表时间:2018-02-01 16:15 来源:国际网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于1月31日至2月2日来华进行正式访问。较早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曾于1月8日至10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特雷莎·梅因不是国家元首而不能进行国事访问,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国事访问最多只具象征意义。所以,特雷莎·梅首相的三天正式访问与马克龙总统的三天国事访问,对中国与英国两国关系的推动作用,以及将会在在国际关系格局中产生的影响,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现在,世界舆论已聚焦梅首相中国之行。

英国驻华大使用“非常重要”和“令人激动”形容梅首相的访问,强调访问将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共同构建21世纪可持续的世界经济体系,加强国际事务合作,携手应对挑战。“英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伙伴”。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不少英国公司已表示希望能与中方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金融合作。“一带一路”涉及的重大项目建设需要金融、法律等领域的支持,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丰富的经验和人才,可加盟助力“一带一路”项目设计。三是国际多边组织合作。英国在国际和多边组织中合作经验丰富,将有助于“一带一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随着两国关系‘黄金时代’的深化加强,合作将不断拓展和深化”,“梅此访将带来更具雄心的合作计划”。

马克龙总统在去年8月的使节会议讲话是提出要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号召法国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又选择西安作为访华首站,在讲话中强调“一带一路”的积极意义,“我的愿望是,法国和欧洲能够参与到中国发起的这一邀约当中”。马克龙是对”一带一路“态度最为积极的西方领导人,引发强烈反响。中国提出设立“亚投行”倡议后,西方先是反对后是迟疑,英国不顾美国强烈反对率先决定作为发起国,随后法德等十数个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法英两个西方大国对“一带一路”态度的变化,正如在“亚投行”问题上一样,示范和引领作用不容低估。

梅首相访华随行的庞大经贸代表团囊括了所有大型企业,将与中方签署“大额合作与贸易合同”,与马克龙访华所率经贸团规格与“愿望”何极相似。法国认为,中国现为唯一能够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国家,美国“撤离”国际舞台的新形势更为法国提供了与中国合作的绝好机会。这更是英国的真实想法。英国对华出口自2010年以来增长超过60%。2017年中英贸易额为790亿美元,同比增长6.2%。中国累计在英非金融类投资191.4亿美元。中国是英国第八大出口市场。英国是中国对欧投资的最大目的地,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不断增长。欣克利角民用核电站依旧是双边投资的重要标杆。英国执行自由贸易原则,相较于欧盟大国推动制定限制中方投资的情况,对中国企业的商业投资行为设限较少,英国脱欧后,中英极有可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开中国与西方国家自贸先河。中英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中英领导人2015年宣布构建的“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为中英量身定做的新型大国关系,也体现了近年来两国关系的良好趋势。数十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虽有波折,但总体上还是朝着积极稳定方向发展的。在2016年杭州和2017年汉堡G20峰会期间,习近平就曾和特雷莎·梅两次会晤,确认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这次访问,中英双方也期待打造“黄金时代”升级版。马克龙在访华过程中强调,现在是开启新时代的时刻。“我们的命运业已相连”,“以后每年要访华一次”。马克龙在活动间隙练习中文“让地球再次伟大”,重复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特意用英语说出的话。中英在推动全球化发展、捍卫《巴黎气候协定》权威性等问题上的立场完全一致。

梅首相作为新年以来第二个访华的欧洲大国领导人,受到同样的重视和款待。马克龙访华成果促进法国经济对提升民意和具有双重意义,相信梅首相的中国之行也会收到同样效果。

1月30日,从布鲁塞尔传来消息,欧盟27国外长一致同意,在英国于2019年3月31日正式脱欧后,将脱欧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在过渡期内,英国仍是欧盟成员,仍需向欧盟交纳预算费,但不能参与欧盟决策,也不能参加欧盟峰会。英国已与欧盟就脱欧后的公民权利、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境及脱欧财政问题等三个最为辣手的问题达成协议,4月将就过渡期问题举行谈判。这是欧盟根据英国请求做出的特殊安排,主要是避免因欧盟与英国的关系剧变而对公民和企业的处境产生影响,较之以前双方在“气头上”有关“一刀两断”的说法已有天壤之别。这件事看来与梅首相访华无关,却是她在动身访华前收到的好消息,使她心情愉悦地登上赴华专机。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前驻外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