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之所以打击腐败透顶的“大师”,是想故技重施,利用印度各种宗教势力非常复杂的情况,鼓吹印度教意识,这是一种试图用印度教价值来定义印度文化的意识形态,以此树立印度教的威信,加强中央政府权威。而且印度教信众庞大,在政治投票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消息认为,今年,莫迪在连任上遇到阻碍,不得不撤换几名负责创造就业的部长。连续打击“大师”的措施,或许能成为解决连任障碍的猛药。 |
今年,在“真神宫”掌教辛格因强奸罪入狱后,印度一再传出“宗教大师”涉嫌性侵事件。最新的一起是,现年75岁的“大师”迪克希特被控以传授宗教性灵为由扣留并性侵少女信徒。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印度屡爆此类事件,深层原因何在? 如果说辛格受到法律惩处是偶然,那么后来连着传出类似事件,似乎是印度政府继大额废钞及商品和服务税改革之后,对特殊人群采取的另一个大招。莫迪当局也许希望通过打击这些令广大信众敢怒不敢言的性侵要案,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既可塑造政府法治清廉的形象,又可赢得广大受害者的支持。因为莫迪政府从前一段大额废钞中尝到了甜头。有专家认为,莫迪政府本意想借大额废钞清理地下黑钱,似乎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但却歪打正着,使众多黑钱洗白了,令黑钱拥有者喜出望外。莫迪政府的民众支持率未跌反升就是例证。 印度是一个宗教盛行、教派林立的国家,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印度的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锡克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义的挑战,以及各政党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负面影响。通过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习惯,以及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可以促进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印度独立后,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期执政的国大党确立了世俗主义的治国原则。但国大党的世俗主义不是反宗教或非宗教,而是维护宗教平等、促进宗教和谐、反对宗教歧视、保护宗教少数派。鉴于穆斯林在印度居少数地位,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比印度教教徒困难很多,于是国大党执政时在政策上给予穆斯林一定的照顾,并颇得后者的拥护。 但印度人民党批评国大党的世俗主义是欺侮印度教教徒、讨好穆斯林,号召印度教教徒团结起来,为争取平等地位而战斗。1989年,人民党利用反穆斯林情绪,主张在印度教徒视为圣地的阿约提亚地区兴建一座印度教寺庙,但在当时该地已建有巴布里清真寺,自此人民党开始获得胜选。在1991年举行的邦议会改选中,人民党破天荒地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喜马偕尔邦获胜并上台执政。但是,印度政党之间的政治斗争给历史恩怨和教派矛盾不断地火上加油,成为宗教问题升级的助燃剂。 笔者以为,莫迪政府之所以打击腐败透顶的“大师”,是想故技重施,利用印度各种宗教势力非常复杂的情况,鼓吹印度教意识,这是一种试图用印度教价值来定义印度文化的意识形态,以此树立印度教的威信,加强中央政府权威。而且印度教信众庞大,在政治投票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消息认为,今年,莫迪在连任上遇到阻碍,不得不撤换几名负责创造就业的部长。连续打击“大师”的措施,或许能成为解决连任障碍的猛药。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文章转自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