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丁原洪:民族主义思潮再起下的欧洲
发表时间:2017-10-30 17:45 来源:国际网
民族主义思潮这些年先从欧洲重新兴起,其后又扩展到美国等地,其原因在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精英阶层大力推进的一体化、全球化走向了它的反面。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分配不公、社会不平等的弊端,导致社会的大分裂和广大民众对精英阶层及其奉为圭臬的一体化、全球化的愤怒,从而对现行体制及其政策失去信任,试图通过选举、公投等机会加以改变。只要全球化酿成的恶果没有消除,西方社会的分裂现状没有改变,民族主义思潮就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其影响还会不断扩大。最近,德国大选、马克龙支持率下滑、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等,都是例证。

当反“建制派”人士马克龙击败法国左、右翼传统政党以及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当选法国总统,并坚持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后,欧洲各国如释重负,认为危及一体化的民粹主义(实应称为民族主义)崛起已告“结束”。美国知名国际问题学者伊恩˙布雷默当即在美国《时代》周刊撰文告诫说,西方面临的民族主义危机不仅没有消逝,而且有向全球扩展的趋势。他指出“选举只是事情的开始,而非终结”;马克龙现在面对的是来自极左和极右两方面的有力反抗,匈牙利和波兰越来越“离经叛道”,英国脱欧谈判刚启动就陷入僵局,“仇视欧盟的情绪仍在整个欧洲蔓延”。此番话不幸言中,正为日后事态所证实。

民族主义这一政治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自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民族国家是构成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后,国家认同就成为“民族主义”概念的基本内涵。其后,随着世界形势的演变,“民族主义”这一概念被赋予了不同的解读,但所有民族国家主权平等这一原则并未改变。迄今联合国这一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依然是建立在民族国家基础上的。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推行以全球化概念为核心的战略,实即推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强权政治时,不断抛出“主权概念过时”、“人权高于主权”等等谬论,与此同时又竭力贬损、歪曲“民族主义”这一政治概念。它们把一体化、全球化、全球主义说成是“进步的”,而把民族主义、“主权国家平等”原则说成是“落后的”,不符合时代潮流。其最终目的在于恣意践踏其他国家,首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主权、安全,维系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

然而,世事难料。民族主义思潮这些年先从欧洲重新兴起,其后又扩展到美国等地,其原因归根结蒂在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精英阶层大力推进的一体化、全球化走向了它的反面。由于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分配不公、社会不平等的弊端,导致社会的大分裂和广大民众对精英阶层及其奉为圭臬的一体化、全球化的愤怒,从而对现行体制及其政策失去信任,试图通过选举、公投等机会加以改变。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入主白宫,波兰、匈牙利等国抵制欧盟摊派难民,形形色色、被冠以“民粹主义”政党在不少欧洲国家异军突起,等等,都是这种反抗情绪的反映。

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两位主要幕僚: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和总统高级经济顾问加里˙科恩撰文宣称“世界不是一个‘全球共同体’,而是各个国家、各个非政府行为体和企业参与竞争从中渔利的角斗场”之后,在9月19日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公开亮明自己支持民族主义立场。他打着“主权国家平等”的旗号,为自己奉行“美国优先”政策辩护,声称其他国家也应采取本国利益优先的政策。他的这一表态进一步刺激了欧美等地区的民族主义思潮,给曾兴旺一时的“全球主义者”以沉重的一击。

尽管西方一些学者、政治精英把民族主义思潮的重新兴起斥责为“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等等,但是只要全球化酿成的恶果没有消除,西方社会的分裂现状没有改变,民族主义思潮就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其影响还会不断扩大。最近,德国大选、马克龙支持率下滑、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等,都是例证。

一、德国大选虽然默克尔总理所属的联盟党保住了议会第一大党地位,继续组阁,但却失去40多个议席,成为多年来议会选举中最差的一次;而且以反移民、反一体化为旗帜的德国选择党获得近13%的选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机会。社会民主党选票也大为流失。它出于各种原因包括不让选择党成为享有一定权力的议会第一反对党,拒绝参与组织联合政府,致使联盟党不得不与政见有不小分歧的自由民主党和绿党组成“牙买加式”政府。筹组内阁虽已启动,但困难不小,而且对默克尔今后执政必会形成不小掣肘。

虽然德国这次大选没有出现什么“黑天鹅现象”,也未发生法国大选时两大传统政党一败涂地的结果,但依然形成目前德国面临的尴尬局面。之所以如此,据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多年来奉行的经济政策和近两年在外来移民、难民问题上的政策左右摇摆,造成德国内部不同地区,尤其是东西德之间的分裂。尽管两德统一已经25年,但由于受经济发展和福利待遇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德国东部民众至今仍普遍存在“不安全感”。默克尔总理本人在大选后不得不承认,东部地区以及一些经济衰败的西部地区的选民之所以支持选择党,是因为他们“担心要么因为全球化,要么因为与难民分享而失去现有的一切”。她表示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解决他们关注的问题。

默克尔这一表态令人想起,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英国公投结果揭晓后说,“要建立为所有公民而不是仅为少数有权有势的人服务的经济;要做更多的事来帮助在过去十年里遭受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大选前夕曾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经济的问题在于不平等,有钱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大选揭晓后,他又在公开讲话中表示,“当前全球化进程存在问题,引发不公正感;不少选民觉得被快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抛在身后,产生沮丧和愤怒”。特朗普总统今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一开头就指责“建制派保护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我们国家的公民”,扬言从即日起“我们国家被遗忘的男男女女将不会再被遗忘”。他在另外一次讲话中还公开宣称,“美国主义而不是全球主义是我们的信条”。从这几位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都看出了当今西方发达国家遇到的困境是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造成的,但他们都无可奈何,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今日民族主义思潮的重新兴起是资本主义全球化造成的,是必然的结果。

二、马克龙总统施政不久,就遭遇支持率急剧下滑的窘境。其原因就在于他为提振法国经济而着手进行一些改革,当即遭到来自左右两方面势力的反对。为提升自己在国内的执政地位,他于9月26日在巴黎历史名校索邦大学发表演说,洋洋洒洒地提出重塑欧洲的“五大构想”:新欧盟机构去官僚化、加大共同安全合作、推行“大税改”、年轻人跨欧洲流动、强化欧盟民主建设。他在每个项下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实施的时间表。演讲发表后,除默克尔口头表示从中可以看出德法合作的“良好基础”外,普遍反应是“华而不实”,有哗众取宠,转移国内公众注意力,减轻施政压力之意。法国新闻电视台BFMTV评称,马克龙的计划看上去很美,但有点“超现实主义”。不少欧盟委员会委员表示,实际上马克龙提出的不少主张,如难民问题、边境管控问题等已在推进,但由于成员国利益不一,进展缓慢。至于建立欧元区“财政部长”、统一整个欧盟税收规则和税率等等导源于法国一直鼓吹的建立欧盟“经济政府”的一些主张,在德国不予认同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落实。

9月28日在欧盟各国领导人(除西班牙首相缺席外)参加的晚宴上,经长时间讨论后,只笼统地表示,领导人对有关欧洲的各种“新想法”持“开放”态度。就在马克龙发表此次演讲之前,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欧洲议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强调欧盟各国朝着“更紧密团结”的联盟迈进,与法国马克龙提出的“多速欧洲”建设计划有不小差距。欧盟今后向何处去,这本来就是欧盟内部一大争论议题,难有共识。此时此刻出现法国和欧委会唱不同的调,更加凸显内部分歧之难以弥合。

三、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谋求独立运动由来已久,但始终未能实现。此次加泰罗尼亚地区举行独立公投,尽管西班牙政府极力打压,欧盟也一再申明公投“不合法”,但最终公投得以举行,并且虽然投票率未及一半(43%),但参与投票的民众支持脱离西班牙的高达90.18%。这使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主席普伊格德蒙特和西班牙政府首相拉霍伊双方都陷于困境。前者虽尚未宣布该区“独立”,但面对民众的支持又不能不履行公投获胜后宣布“独立”的承诺;而后者又无法接受公投结果,因为这不啻默认加泰罗尼亚地区脱离西班牙。双方无法妥协,对抗之势明显。德国《每日镜报》评称,拉霍伊和普伊格德蒙特就像两头冲向对方的公牛,“和解的希望越来越小而动武的威胁越来越大”。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这次“独立公投”,不仅加深了西班牙国内地区之间的分裂,也激化了欧盟其他成员国的分裂。对于西班牙政府试图用暴力阻止公投而酿成流血事件,欧盟国家有的谴责,有的呼吁克制,有的保持缄默。一旦西班牙政府为推翻公投结果而进一步诉诸武力,势必引发难以收拾的局面。有的外媒认为西班牙正面临新内战的威胁,恐非危言耸听。

西班牙国内形势演变到今日的尴尬,内外因素都起了作用。就内部而言,加泰罗尼亚地区是西班牙经济最富庶的地区(首都马德里之外),其对国家的贡献大于其他地区,民众始终认为其贡献与所得回报不相称。这实际上依然是分配不公所引起的。就外部而言,英国公投脱欧以及欧盟其他国家反外来移民、反一体化政党的纷纷崛起,以及德国主导下的欧盟无视西班牙的情况坚持要其推行紧缩政策,使其长期陷于失业率高企、经济复苏迟缓,令民众多有不满。这些都与促使一部分加泰罗尼亚地区民众转而积极支持“公投独立”不无关系。

欧盟由于经济问题而“南北分裂”,由于难民问题而“东西分裂”,现在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分歧,更将其进一步撕裂。正可谓“屋漏又逢连阴雨”。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越来越难以为继。欧洲盟国一直是美国维系这一世界秩序的最重要合作伙伴,而现在欧洲正经历深刻的系统性危机。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7/8月号刊登一篇反应基辛格观点的题为《美国与动乱地缘政治》的文章。文章哀叹说,“考虑到英国脱欧和从黑海到大西洋各国的反对一体化的情绪,欧盟的命运说得好听一点很不确定,欧洲的基本凝聚力也因此很不确定”。

在民族主义思潮再度兴起的大环境下,欧洲一体化的前景确实堪虞。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欧盟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