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正文
朴东勋:朝鲜半岛核局势:“敌意螺旋”持续上升
发表时间:2017-10-30 17:35 来源:国际网
半岛“新冷战格局”将有利于朝鲜,这样的局势也迎合了特朗普的战略意愿,但整体局势对中国很严峻。朝鲜与美日韩之间的“敌意螺旋”不断升级,并企图向对方战略底线逼近,很可能使朝鲜半岛局势演变为世界上第一场非对称的“准核战争”。即使打不起来,半岛矛盾各方也在各自利用局势,通过策略手段获取自己的战略利益,而中国的战略资源则将遭到损耗。

朝鲜半岛局势仍在不断变化。矛盾各方各自利用局势,通过策略手段获取战略利益,美朝“敌意螺旋”不断升级。倘若局势超出管控范围,受害方不仅仅是半岛国家,中国核心利益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朝鲜拥核不仅是寻求恐怖平衡的手段

中朝两国具有深厚的友好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国战略分歧日渐明显。应对朝核问题,中国首先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朝鲜体制是否持续稳定?朝鲜“拥核”的内在动机是什么?朝鲜怎样考虑中国因素?

首先,政局的稳定和领袖权威的巩固已成为朝鲜主趋势。朝鲜所固有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金正日执政后期对国家体制的一系列大整顿,为金正恩顺利接班创造了条件。2011年底金正恩执政后,以父祖的正统性为依托,通过刚硬和温情两种方式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以符合社会期待。作为祖辈领袖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他传承祖辈的主体思想,加强系统成员对政治权威和体制合法性的情感,通过修改宪法和党章整饬社会规范,使党建工作制度化、程序化,重新架构国家权力体系,树立领袖的权威。

其次,以“并进战略”为依托,发展核导已成为朝鲜当局执政合法性来源。“并进战略”包括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和发展核武(维护国家或体制安全)两个方面。不过,朝鲜发展核导不仅是寻求“恐怖平衡”的手段,而且是体现朝鲜的自主和主体理念、加强国家认同意识的现实依据。进而言之,朝鲜巩固核导能力的相关努力,是朝鲜领导人获取民众认同、支持和忠诚的有效途径,因此朝鲜不可能主动弃核。实际上,自金正恩上台以来,朝鲜的拥核决心显得更加坚定,具体行为布局也更加具体化和系统化。

最后,在对外政策层面,朝鲜追求地缘政治外交,以拥核为前提打造“有利的对外条件和环境”。朝鲜认为中国是其打开外交局面的重要依托,但对如何重塑中朝关系,朝鲜却呈现出矛盾心态。一方面,朝核问题上的中美协调及中韩关系的拉近让朝鲜不安;另一方面,“消除一边倒”(2016年5月7日金正恩在朝党“七大”报告中的用语),打破在经济上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成为朝鲜需要解决的外交命题。朝鲜的忧虑是,经济上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有悖于其“自主外交”原则,并可能导致政治上的对华“依附”。

因此,金正恩一方面尽可能展示强硬外交风貌、增强国内政治凝聚力,同时塑造自身对外形象,避免国际社会低估其执政地位;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地缘政治外交,寻求外交平衡,撬动中国舆论,促使中国战略思路向传统回归。

半岛“新冷战格局”有利于朝鲜

尽管从外界来看,朝鲜外交似乎不太“理性”,但从近些年具体行动而言,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意图值得关注。

一是倾举国之力应对国际制裁。2016年5月朝党“七大”正式宣布了金正恩时代的全面开启。但从金正恩“工作总结报告”来看,朝鲜所提出的经济和国防蓝图,与其说是“发展战略”,不如说是“生存战略”。报告强调,“谁都不会帮助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统一、强大和富强,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因此要“狠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自强力第一主义”,“以科学技术为基本生产力,加快经济强国建设”。朝鲜十分明白,继续坚持“并进战略”,进一步推动核导计划,必将面临国际社会更加严厉的制裁。因此,朝鲜要以自主技术开发等途径,通过“民族自立经济体”来维护空前孤立状态下的国内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二是把中国作为“确立拥核地位”的重要突破口。朝鲜要获得“拥核国”地位,不仅要破美日韩这道防线,同时也要过中国这一关,因此中国同样成为朝鲜“攻关对象”。朝鲜深知自身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也知道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困境所在。起初,朝鲜希望中国在国际社会对朝制裁问题上起到“减压作用”。但中国坚持半岛无核化立场,朝鲜对华措辞于是变得愈加直接和强烈。朝鲜屡次以中方重要人士访朝以及“一带一路”峰会、金砖峰会等重大政治活动为契机进行核导活动,意在加剧中国与区域各国之间的矛盾,并考验中国战略忍耐,以达到中方对朝鲜拥核地位“默认”的目的。

三是利用朝鲜固有的地缘战略地位,影响半岛局势,以“新冷战格局”摆脱空前孤立局面。朝鲜对自身所处的地缘政治地位的认知有以下逻辑特征:一,认识到世界经济和权力中心正从欧洲向亚太转移;二,认识到美国亚太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以军事优势阻止在该地区出现任何“潜在对手”或强国(中国和俄罗斯);三,认识到随着东北亚格局变化,中俄及美日韩之间矛盾不断激化、不可调和;四,认识到地处太平洋和亚欧大陆交接之处的朝鲜半岛是美日进入亚欧大陆的重要支点。与此同时,朝鲜早就看破美国借“朝鲜导弹威胁”之名在东北亚建构导弹防御体系的战略意图,且深知韩国部署“萨德”将破坏东北亚战略平衡、招致该地区新一轮军备竞赛。不过,朝鲜还认为,朝鲜半岛是一个可以激化大国矛盾,也可以缓解大国矛盾的地区,随着亚太格局变化,朝鲜地缘战略意义日显突出,可成为撬动大国关系乃至区域局势的自变量。事实上,从2014年至2017年9月,朝鲜共进行了70多次短、中程导弹试验,不断刺激美韩神经,为美韩部署“萨德”提供口实。2016年7月7日,也就是美韩发表部署“萨德”决定的前一天,朝鲜海外版媒体《朝鲜新报》发表评论称:“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内,中国若要争取主导权,应充分利用与对美国具有核打击能力的朝鲜之间的合作关系。”尽管朝鲜坚持反对部署“萨德”,但实际上由“萨德”危机可能导致的半岛“新冷战格局”,至少对亟待摆脱孤立局面的朝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局势迎合了特朗普的战略意愿

朝鲜半岛问题本身就是大国角逐的产物,半岛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美国应负主要责任。美国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的所谓“战略忍耐”具有双重指向:第一,以半岛问题为切入点,加强与盟国的协调,以期制衡中国,维持其已开始陨落的霸权地位。因此,在可控范围之内,保持半岛适度的紧张状态,是获取其行为“合法性”的基本前提。第二,在对朝制裁未能获得实际效果的情况下,美国把朝核问题当成“重要而不紧迫”的问题,由此不断渲染朝核威胁,试图把朝鲜“拥核”责任推向中国,通过施压让中国发挥“影响力”。

不过,2013年以来朝鲜核导计划接二连三的推进,促使美国对朝立场开始发生变化。美国舆论质疑“战略忍耐”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巴马也直接表态称“解决朝核问题惟一方法就是让金正恩政权垮台”。自2015年开始,朝鲜进行多次中程导弹和潜射导弹试验,在技术上发展迅速,超乎外界的普遍判断。2016年朝鲜连续两次核试验之后,核武器技术也达到一定高度。朝鲜力求通过行动验证其核导进程正在逼近“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换言之,朝鲜核导技术逐步逼近到美国可“忍耐”的战略临界点。这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主张,解决朝核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诱使朝鲜政权崩溃或让朝鲜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此,人们认为美国的“战略忍耐”已告终结,希望通过强力制裁,诱使朝鲜政权崩溃或使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观点已占美国舆论主流。

特朗普上台为半岛局势注入新的变数。虽然特朗普的对朝政策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对外政策理念的三大特征:第一,美国优先原则。与奥巴马不断强调的恢复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不同,特朗普的目标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而美国优先成为实现这一总目标的基本原则。因此,不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安全领域,触及美国利益的要素才是特朗普对外实行介入或干预的重要变量。第二,“以实力保和平”,提升军事手段在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第三,“引而不发”、“议题联动”的谈判策略。特朗普的行为方式具有突出的实用主义特征,淡化意识形态,与多边机制相比更注重双边模式,善于通过谈判进行利益交换,以推动问题的解决或目标的实现。在策略上,尽可能把更多的谈判选项摆到桌面,并以“我什么都可以做”的姿态,展现其政策的不可预测性,迫使对方就范。

随着朝鲜核导进程的深入,确保美国本土安全成为美国面临的日趋紧迫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国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上存在双重考量:一是从战略层面维持和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绝对优势,以确保美国传统利益;二是解决朝核问题,消除本国安全隐患。美国认为其在亚太地区传统利益的主要挑战者是中国,而解决朝核问题也离不开中国。因此,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与合作将变得更加激烈。

从实际操作方面,美国要通过以下途径应对朝核问题并加强亚太战略部署。第一,极限施压,以压促谈。这是美国对朝政策首选。特朗普政府针对朝核问题不断扬言战争选项将被“摆在桌面上”,并围绕朝鲜半岛展开频繁军事力量调动。以此同时,美国还提出了不寻求政权更迭、不寻求政权崩溃、不寻求加速推进半岛统一、不寻找借口跨越三八线的所谓对朝“四不”政策,其意图就是向朝鲜施加压力,并诱使朝鲜进入谈判模式。第二,继承奥巴马时期“借华制朝”的政策手段,继续借重中国解决朝鲜核导问题。其实对美国来讲,中国对朝鲜能够发挥多大影响力并不重要,因为“借华制朝”逻辑本身将给美国带来诸多战略利益:一将使对朝经济封锁更加有效;二可以离间中朝关系,孤立朝鲜,蚀耗中国战略资源;三即使无法阻止朝鲜核导进程,仍可把责任推向中国,占据道德制高点,拉拢制华力量,完成亚太战略部署。第三,进一步加快东北亚地区军事战略部署。9月初朝鲜进行第六次核试验前夕,公布“进行洲际弹道火箭可携带的氢弹试验”的决定。这意味着朝鲜核导计划已进入收尾阶段,美国要面对具备对美核打击能力的、更加“自信”的朝鲜。尽管各方深知武力冲突将意味着什么,但高度危机状态下双方对对方的战略误判,很有可能导致双方最不希望的结果。因此,美国即使没有武力解决朝核问题的战略意愿,也在战术层面有必要为“有事之时”的半岛加强“防御工事”。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要“以实力保和平”,提升军事手段在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因此,目前局势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特朗普要在东北亚地区占据军事绝对优势的战略意愿。而且让韩日等国家购买更多美国先进武器也符合美国军事利益集团利益。这样,在朝鲜执意发展核导、国际制裁有限的情况之下,“超强硬对强硬”的螺旋对局必将持续上升。换言之,不管朝核问题能不能解决,当前局势为美国加紧东北亚地区军事部署提供了借口,而这将进一步危害有关国家战略安全利益。

整体局势对中国提出挑战

朝鲜半岛局势可谓外交与内政、佯攻与实干、色厉与内荏的五味杂陈,复杂程度可见一斑。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理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朝鲜已走出领导人的“接班体系”,迎来更加凸显金正恩执政特色的新的时代,其政权走向是稳定的;其拥核决心更加坚决,主动放弃核武的可能性更加减小;其核导技术发展速度,已超出国际社会普遍判断。第二,美国在朝核问题上变得更加紧迫。若朝鲜核导技术具备“打击美国本土”能力,那将意味着朝核技术已跨越美国“战略红线”。那么,在“谈判”和“制裁”受限情况下,美国以“维护美国本土安全”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战略部署,甚至动用强硬手段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当然,在不远的将来半岛局势将迎来何种变化,人们还难以猜测。但整体局势不断对中国提出严峻挑战这一点是肯定的。朝鲜与美日韩之间的“敌意螺旋”不断升级,并企图向对方战略底线逼近。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朝鲜的核研发已超越了“有”或是“无”的关键,进入了核武是“多”还是“少”的阶段,朝核问题的未来发展必将强化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东北亚地缘安全竞争可能更加突出。若美朝之间“敌意螺旋”不断上升,那么,也正如有学者所说,结果绝不是1950年朝鲜战争时的状况,很可能使朝鲜半岛局势演变为世界上第一场非对称的“准核战争”。即使双方打不起来,半岛矛盾各方也在各自利用局势,通过策略手段获取自己的战略利益,而中国的战略资源则将遭到损耗。

(作者为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文章转自世界知识)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