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自信,必然扎根于文化的自信。中国外交的特色,必然体现中国的人文传承。我们要积极挖掘和阐发中华民族的丰厚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对外话语建设,提出能够展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原创性的养分,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外交理论创新,帮助国际社会更好的应对21世纪的挑战,是正在民族复兴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应有的贡献。 |
尊敬的张洪海校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和在座外交部同事,向研讨会开幕致以热烈祝贺,对曲阜师范大学的周到安排表示由衷感谢! 外交史学会前来与会的老大使们驰骋外交舞台几十年,对研讨会等场合并不陌生,但这次曲阜之行仍有非同寻常的感受。 曲阜是2500年前儒家文化的滥觞之地。曲阜师范大学是海内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的重镇。外交史学会与曲师大外交遗产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此次研讨会,在孔子故里放眼当今世界,指点天下大势,纵论中国外交,就好比在架设一座联通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桥梁,有一种跨越时空之感。我毫不怀疑,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国学积淀、人文情怀与大使们的经验学识相遇,一定能迸发出光彩夺目的思想火花。 我们的时代期待这样的火花。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藏着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重要启示。 我们的外交更企盼这样的火花。早在1949年10月,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周恩来总理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就提出了“外交学中国化”的殷切嘱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我们的外交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外交的自信,必然扎根于文化的自信。中国外交的特色,必然体现中国的人文传承。不久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挖掘和阐发中华民族的丰厚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对外话语建设,提出能够展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原创性的养分,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外交理论创新,帮助国际社会更好的应对21世纪的挑战,是正在民族复兴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应有的贡献。我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在曲阜齐聚一堂的意义所在,也是王毅部长等外交部领导重视和支持此次研讨会的原因。 让我们努力工作,使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作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