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崔洪建:心态起变化,"不自信"欧洲该如何与中国合作
发表时间:2017-06-02 18:03 来源:国际网
受限于传统的大国关系认识和现实的欧美关系困境,欧洲的复杂心态可以理解,但欧洲更应当看到的,是中国正在努力探索有别于以往大国发展的路径,正在积极实践其结伴不结盟和双赢合作的外交理念。在美国逐渐滑向单边主义的泥淖时,中国继续坚定地维护体现多边合作的国际机制、承担起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继承并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重任,欧洲方面应当做的不是对中国继续保持猜疑,而是应当更为深刻地反思自己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世界观和格局观。

5月31日至6月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正式访问德国并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赴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对比利时进行正式访问。

有德媒声称,“中欧”是一个非常不对等的组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影响越来越大,相反,欧盟是一个由较小国家组成的相对松散的联盟,它没有强有力的核心,并且近年来日益受到包括英国脱欧在内的各种危机的削弱。文章指出,从当前形势来看,对中国而言,欧盟未来是否还是一个可以认真对待的伙伴是个问题。英国“脱欧”等使得欧洲削弱,中欧“不对等”组合前景如何?特朗普“美国优先”背景下,欧盟“危机感”加深,是否给了中国更多机会?海外网邀请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就此进行分析解读。

………………………………………………………………

对比鲜明

近来,欧洲成为了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的首次欧洲之行中,表现出与欧洲盟友诸多的不协调:既没能在安全问题上就北约集体防卫做出承诺,且仍揪着军费分摊问题不放,拒绝对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表态,还在经贸问题上继续指责德国“坏事做尽”。欧洲对特朗普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失望至极,以至于历来比较克制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发出了“盟友不再可靠、必须自力更生”的高调言论。在送走“不可靠的盟友”后,欧洲旋即迎来了中国伙伴——李克强总理对德国、欧盟总部和比利时的访问,这给中欧关系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大国关系将加速演变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中欧之间一直致力于建设彼此可以信赖和依托的伙伴关系,特朗普的“任性”和欧洲对此日益加深的“危机感”为此提供了更多的理由。中欧在处理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正获得更多的共识:双方都主张采取政治外交方式和平解决冲突;中欧都是基于多边主义理念之上的全球治理秩序的积极维护者,在气候变化等领域正成为领导力量;尽管中欧之间也存在贸易摩擦和投资障碍问题,但中方始终尊重欧盟统一的对外谈判权,并能建立相应的对话沟通渠道,确保双方能将分歧控制在不损害合作大局的范围内。两相比较之下,欧洲应当对与中国的合作更有信心并更加珍惜中国这一真诚的伙伴。

心态复杂

欧洲当前的心态也至为复杂:一方面是对盟友不可靠的失落感,另一方面是在内外矛盾困扰中自信心在下降,尤其是,在面对一个经济继续稳健发展、参与全球治理更加积极有为的中国时,表现得尤其充分。欧洲舆论意识到欧洲必须重新确立自己在新的全球格局、旧的盟友关系中的定位,也看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力量合作的机遇,但在面对“新伙伴”时还难免心有芥蒂。这种心结既有在面对激烈国际竞争时的不适应,也有对于所谓“合作不对等”的担忧。这是近年来欧洲在对自身困境和中国的发展两相对照之下产生的心理反应,但这是基于传统的国际政治观念,即强者主导、赢家通吃的逻辑。

中国在对欧合作中从来都强调和坚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并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欧方有此担忧的另一原因是以当前国际规则的缔造者之一自居,唯恐中强欧弱的趋势将最终使得中方在合作中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成为另一个予取予求的美国。受限于传统的大国关系认识和现实的欧美关系困境,欧洲的复杂心态可以理解,但欧洲更应当看到的,是中国正在努力探索有别于以往大国发展的路径,正在积极实践其结伴不结盟和双赢合作的外交理念。在美国逐渐滑向单边主义的泥淖时,中国继续坚定地维护体现多边合作的国际机制、承担起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继承并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重任,就是绝好的例证,欧洲方面应当做的不是对中国继续保持猜疑,而是应当更为深刻地反思自己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世界观和格局观。

合作机遇

尽管时代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为中欧合作携手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双方能否将机遇转化为务实合作的成果来为中欧“新伙伴”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看双方如何重视并积极维护彼此的核心利益。近年来在政治右倾化的裹挟下,欧洲在抑制保护主义、支持市场开放方面有所退却,甚至开始效仿美国升级其贸易防护体系并加强了对外资进入的干涉,中欧贸易和投资为此遭遇不少障碍。欧盟有关中方产能过剩的政治化炒作、对于匈塞铁路项目的过度审查以及用“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用“对等开放”来单方面施压等做法,都无益于中欧关系的与时俱进,更不利于中欧携手应对逆全球化、克服不确定性的努力。

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将通过李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成为中欧合作的积极共识,对于欧方来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进而合作,与其坐而“担忧”不如起而行动,抓住当前的合作机遇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才是正道。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文章转自海外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