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的特点和影响之六——美国在“转移效应”过程中受益最多;处于全球产业和价值链高端的有关国家和企业也受益较多;中国处在全球产业和价值链中低端,从加工贸易部分所得是微薄组装费。在贸易转移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产地规则统计的数据,已经不能反应国家间贸易关系的实际状况。 |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2017年2月3日发表已在中国生活超过25年的美国作家、新闻记者兼企业家詹姆斯·麦克格雷一篇题为《特朗普在与中国打交道方面如何获胜》的文章介绍:“50%以上的中国出口都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外资企业占中国高科技出口的70%。中国2016年占全球经济增长的将近40%。因此,特朗普关于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征收45%关税的计划可能使美国的主要公司陷于瘫痪,使美国股市严重受挫。” 麦克格雷在文章中援引特朗普在其1987年的畅销书《做生意的艺术》中写道:“几十年来,我读过数百本关于中国的书。我了解中国人。我和中国人打交道赚了很多钱。我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章指出,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出口征收45%的关税,那么美国的工商业及其全球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就会遭受沉重打击。 为什么美国对中国出口征收高关税将打击美国工商界甚至世界贸易和经济呢?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3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向中国转移零部件和元器件,在中国组装成产品,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最大加工厂”。据中国海关统计,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中国出口的5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在中国对美国出口中所占比重,从1992年的50.8%升至1997年的71.4%,高于加工贸易出口占中国出口54.5%的平均水平。中国企业对来自诸多国家和地区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而这种“转移效应”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很多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不平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70%左右来东亚国家和地区,因此,东亚国家和地区原来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部分转移到中国,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逆差大幅增加。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87年到1995年,美国对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从340亿美元减少到78亿美元,同期内美国与中国内地贸易逆差从28亿美元增加到338亿美元。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017年3月28日一期刊登名古屋外国语大学教授真家阳一题为《征收高额关税受损的是美国》的文章介绍,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电脑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第二位是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这两类产品对美国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率分别为31.3%和18.8%,两项合计占50.1%。但是,这些基本是对进口集成电路等核心零部件进行组装后的成品。其制造商不少是苹果、惠普、戴尔等美国企业,实质上可以说是“美美贸易”。与此同时,还有大量零部件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学者研究显示,一部iphone手机的批发价格为178.96美元,其中:来自日本的内存(24美元)和屏幕(35美元)共59美元;来自韩国的信息处器和相关零部件共23美元;来自德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电脑、摄像机和wifi无线产品价格共30美元;来自美国的蓝牙、录相零部件和3D技术共12美元;中国组装6.5美元。每部iphone手机在美国市场售价为500美元,即美国受益321美元,其中:渠道商和苹果公司利润各占50%。 苹果公司自2007年推出iphone手机,到2017年初已累计售出10多亿台,到2015年初苹果公司成为美国首家市值达到76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美国《华尔街日报》2016年11月9日发表题为《特朗普与中国: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变得很复杂》的文章介绍,美国市值最大的苹果公司几乎所有产品都产自中国,中国也是美国以外的iphone和ipad等产品的最大市场,2015年苹果公司在华售出6900万台iphone手机。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2017年2月22日发表题为《经济学家告诉特朗普:关键不是贸易赤字》的文章指出:“以iphone为例,手机是从中国进口的,但许多零部件和知识产权来自以美国为主的数个国家。因此,经济学家说,如果把每部进入美国的手机列为从中国进口200美元的商品,那是具有误导性的。真正进口的是组装这款智能手机的劳动力。”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007年5月8日一期刊登作者武者陵司题为《世界进入空前的超额利润时代》的文章指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体化时代,尽管如此,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与中印等发展中国家之间,扔然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别。如果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势必会获得显著的超额利润。通过跨国公司,这些超额利润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在今后更加受益。”美国拥有跨国公司最多、创新驱动能力和竞争力强等优势,因此,美国在“转移效应”过程中受益最多;处于全球产业和价值链高端的有关国家和企业也受益较多;中国处在全球产业和价值链中低端,从加工贸易部分所得是微薄组装费。在贸易转移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产地规则统计的数据,已经不能反应国家间贸易关系的实际状况。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2017年2月22日发表杰茜卡·霍尔泽题为《经济学家告诉特朗普:关键不是贸易赤字》的文章介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经济学家试图确立一种所谓的‘增值’方法,用以统计贸易差额,这可能会造成巨大差异。在2011年,也就是我们掌握增值数据的最新年份,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为2751亿美元,按照增值方法计算,这一赤字可以削减到1787亿美元。电子产品领域的对比更为鲜明,同一年美国在该领域的贸易赤字为1363亿美元,而‘增值’赤字仅为542亿美元。”经合组织统计局贸易与竞争部门的负责人纳迪姆·艾哈迈德说:“如果你想更准确地了解经济影响和经济足迹,你必须从增值的角度看问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白宫官员正在考虑调整贸易赤字的计算方法,按照该调整,“再出口商品”(也就是进入美国、但随即再次出口的商品)将不被作为出口商品,而仍然被列为进口商品。综合来看,此举会导致赤字猛增。普林斯顿大学的贸易经济学家吉思·格罗斯曼认为,这样会“严重地、不公平地导致赤字增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要想避免蹩脚的贸易政策,关键是更清楚地了解贸易赤字其实是在衡量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最准确地掌握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情况。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