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周永生: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大方向
发表时间:2017-03-08 18:10 来源:国际网
中日韩三国加强互信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与东亚地区的繁荣。因此,在政治与安全方面存在相对复杂矛盾的情况下,中日韩三国应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最大程度地避免政治与安全冲突,避免对抗,在合作中寻求利益最大化。这时候,以经促政无疑是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此,三方应积极克服各种阻力,加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导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大方向。

中日韩三国在东亚甚至亚洲都是最具有经济实力的国家,三国人口总数占世界的20%左右;三国经济总量合计超过16万亿美元,占亚洲的70%、世界的20%;三国外汇储备占世界的47%;三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对外投资总额均占世界的20%。从这些经济数据当中可以看到,中日韩三国在东亚乃至世界上的经济实力。中日韩三国如果能够很好地进行经济合作,不仅对三国自身有利,对东亚、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将发挥重要的影响。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现实性

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高达3449.16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14.3%,连续两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2742.48亿美元,同比增加7%;其中,中方出口911.8亿美元,进口1830.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8.6%。2012年,韩日双边贸易额为1032亿美元(韩方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中日韩三国之间相互贸易最高年份的贸易额度。然而在这以后,中日韩三国之间相互贸易额开始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5年中日贸易总额为2790.38亿美元,同比大跌10.81%。与2011年的高点相比,中日贸易额在短短五年时间减少超过600亿美元。2016年前八个月,中日贸易额再次下跌近100亿美元,至1749亿美元。这是自2011年以来中日贸易额第五年出现连续下跌。日韩两国贸易额自2012年达到最高点以后也持续下跌。2013—2014年两年中,日韩两国的贸易额下降为930.15亿美元(日方统计)、860亿美元(韩方统计)。2015年,日韩两国贸易额为709亿美元(日方统计)。就2016年的中日韩三国贸易情况而言,三国相互之间的贸易仍然处在萎缩当中,下降比率在9%—11%之间。

就投资而言,日本对中国的累计投资额和美国基本上持平,到2016年,投资存量在1000亿美元以上。韩国对中国的投资,自1992年中韩建交至2015年年末为止,投资额累计达近680亿美元。中国对日本和韩国的直接投资近年来增长较快,但总的来说,存量还比较低。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截至2015年底为27亿美元。中国对日本的投资规模较小,投资水平也较低。这和中国过去自身国力有关,也和日本经济社会内部比较封闭的市场与排外的商业行为习惯有关。这些都属于非关税壁垒事项。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好于日本,2015年,中国对韩直接投资额为19.7亿美元,同比增长70.6%。中国对韩投资的层级和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低端,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租赁业、文化娱乐业等服务业领域,以及食品、机械装备、电子等制造业领域。投资规模和投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增长。

就中日韩三国相互投资状况而言,中国对日本与韩国的投资属于刚刚起步,但是增长较快,投资潜力巨大。但是,由于日本与韩国国内比较内向的商业习惯,中国对日本、韩国两国的投资还有诸多障碍,难以形成迅速扩大的局面。

中日韩三国贸易额与日韩两国对中国投资的减少,有诸多因素的影响。贸易的减少主要受国际经济贸易需求大幅度减少,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日韩两国对中国投资下降的原因如下:第一,中国市场劳动力成本上升,促使日韩企业向东南亚等市场进行投资转移,这是最主要的因素;第二,日韩两国对中国的投资市场依赖性比较大,出于政治和安全的因素考虑,扩大对中国以外地区的投资是日韩企业必然的选择。但中国对日韩两国仍是具有吸引力的市场,虽然他们对中国投资的增长率在迅速放缓,但投资的存量与绝对值并没有减少。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战略基础、战略诉求与战略利益

中日韩经济合作具有深厚的战略基础。第一,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地区紧密相连的地理上的邻居,这种天然的邻居因素永远不会改变。第二,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三国的经济联系已经密不可分。中日韩之间紧密的经济合作联系,促进了自身和对方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相对的经济大国地位。第三,中日韩三国之间相互紧密的经济合作,成为加强中日韩三国之间政治联系、安全联系的基础。因为这三国之间有这样一种强力的相互需求与经济联系,三国面对彼此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时,才能够斗而不破,理性看待。

中日韩三国各自的战略诉求有所不同。就日本而言,长期以来,日本作为东亚地区最发达的国家,一直持有一种傲慢的心态,想引领亚洲国家的发展。这有好的一面,日本有积极性,可以加强同亚洲国家的合作。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日本想争夺亚洲地区的主导权,尤其是在新世纪中国崛起后,敌视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把中国作为现实和潜在的敌对国家对待。安倍政府推行的价值观联盟、海洋国家联盟、战略联盟、俯瞰地球仪外交等战略性政策,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把中国作为竞争目标,对中国加以围堵和阻遏,并且抱着同中国竞争与对抗的目的,把已经萎缩的日本对外经济援助重新当作重要的政策手段,加大了对外经济援助的力度。这种做法阻碍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韩国在二战后长期执行对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其国际政治和外交的中心都是以韩美同盟为基础。但自从与中国建交以后,中韩经贸关系得到了迅猛发展,给韩国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也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韩国领导人和政府开始了在中美两国之间搞平衡的战略政策。朴槿惠政府在这方面的战略意图尤其明显,即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在政治和安全上依靠美国。这使中韩两国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2015年6月,中韩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中韩两国今后的经济合作,将发挥长远的推动作用。

但2016年7月,韩国同意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这给中韩政治与经济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实际上是使韩国变相地加入了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导弹防御体系,并由此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使中国的普通导弹和战略核进攻力量的效能大打折扣,这也成为中国坚决反对并反制韩国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朴槿惠政府自身遭受到“闺蜜门”事件的严重冲击,中日韩未来的经济合作或将遭受到严重的负面干扰。

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诉求简单明确,长期以来执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并由此发展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中国期待通过和平发展,加大同周边国家全面合作,促进地区和谐、世界和谐局面的出现。习近平主席执政以后,又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原则,在正义和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宁可舍利取义。中国在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当中,坚持推动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推进东亚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早日实现,并一贯支持东盟十国主导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国政府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在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面具有胜人一筹的内涵。与日韩不同,中国的大战略更着重谋势,而非获得具体利益。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大方向

政治关系是国家关系的主导与核心因素,但由于政治关系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则相对稳固,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因此,期待中日韩三国关系在短时期内政治上获得大的突破,是不切实际的。外交与国际政治关系,必须从经济这一务实的角度,在可能的方向上推动中日韩三边关系的改善。而经济关系当中的亮点,则非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突破莫属。中日韩三国一定要抓住这个地区经济合作的大方向。

就中日韩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必要性而言,第一,三国之间地理相近,是天然的经济合作区。再加上三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已经比较紧密,有必要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推动三国相互之间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第二,尽管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已经比较紧密,但是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依然存在,通过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三国之间经贸合作的壁垒,打通三国经贸合作当中的阻碍环节,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增长。

第三,最近几年,整个世界贸易处于比较低迷的时期,国际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明显减弱,中日韩三国国内经济的增长也受到了负面的影响,有必要通过签署三国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双边贸易增长,拉动各自国内的经济增长。

第四,欧盟、北美等发达经济体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他们自身所依托的以自由贸易区为基础的紧密经济合作有很大的关联性。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地理条件较好,经济联系也比较紧密,却没有一个较大的自由贸易区,这阻碍了东亚地区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必要通过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安排,改变东亚地区整体经济合作落后的局面。

第五,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合作区域,对成员国之外的组织和国家保持着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使中日韩三国与东亚的其他国家,在世界经贸格局的竞争与合作当中处于不利地位。只有中日韩和东亚国家建立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才能够与之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实现地位的对等。

就中日韩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而言,前景越来越被看好。日本原来是一个消极对待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由于担心中国得到更多好处,安倍政府提出了先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中日韩的国际经济合作顺序和理念,这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签署的主要障碍。然而现在,美国特朗普新政府已宣布退出TPP,日本国际经济合作的重点转向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与支持RCEP的可能性有所增加。日本政府通过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加强同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合作,将成为一个政治战略的考虑,而不只是经济问题。

对韩国而言,中韩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生效,韩国同日本之间的慰安妇问题也已经得到大体的解决,再加上近两年来,朴槿惠政府因为同中国之间的安全矛盾而迅速向日本靠拢,韩日之间的矛盾已出现大幅度缓和的趋势。

中国和韩国之间,因为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的问题,安全矛盾已急剧上升。但总的来说,这应该是中韩之间的局部矛盾,中韩两国应该发挥各自的智慧,找到平衡解决的办法,而不要使中韩之间的局部矛盾上升为整体矛盾。中国要耐心向韩国解释中国自身的安全利益诉求,促使韩国理解和改变。同时,尽管中韩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生效,但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却不断下降,这对日本等第三方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中韩两国有必要加快减免关税与消除贸易壁垒的速度,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中日关系通过2014年的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与2016年G20(二十国集团)会议的两次首脑会晤得到改善,却始终没有大的突破。两国之间的对立和对峙,对双方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今日的中日合作,应吸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悲剧教训,建立在对等与平等的基础之上。因此,除了继续培养两国之间的政治信任关系以外,从推动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目标入手,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从而深化密切交往,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持续改善,这将成为化解中日矛盾的有效途径。

中日韩三国加强互信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与东亚地区的繁荣。因此,在政治与安全方面存在相对复杂矛盾的情况下,中日韩三国应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最大程度地避免政治与安全冲突,避免对抗,在合作中寻求利益最大化。这时候,以经促政无疑是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此,三方应积极克服各种阻力,加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导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大方向。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本文原刊于《当代世界》2017年第2期,原题:“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大方向”。文章转自澎湃)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