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南亚 > 正文
葛红亮:奥巴马政府与东南亚的这八年
发表时间:2017-01-13 14:57 来源:国际网
美国“重返”东南亚,其在目标上纯粹为了维护与巩固地区战略主导地位。然而,对东盟国家而言,美国在地区存在的意义,是平衡中国等国家在地区日渐扩大的影响力,并非希望美国在地区形成“一家独大”。尽管如此,奥巴马这八年在东南亚的成绩依旧是满满的,实现了绝大多数的预期目标。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美国与东盟双边对话机制的建立,及美国在地区影响力的均衡发展。当然,负面效应也有,这让东盟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整大国外交,也使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周边环境。如今,奥巴马已然说了“再见”,美国在特朗普主政下可能会对东南亚政策有所调整,但却难以轻言“漠视”。

美国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卸任演说。还有短短数日,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就正式届满。这八年来,奥巴马政府对外交往最大的变化,无疑集中在亚太地区,而这变化的一个聚焦点便是东南亚。

东南亚是一个与奥巴马有着特殊情缘的地区,也是其任期内落实与推进美国亚太战略的关键着力点。

与其前任相比,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对东南亚经营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它的涉及层面广且深。就效果来看,这些变化不仅对美国-东盟国家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还深刻作用于地区局势的发展。

奥巴马在主政之初推出的“重返”东南亚策略,是美国和东盟国家双向互动的结果。一方面,东盟部分国家有意美国加强在地区的存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特别是第二任期,美国对东南亚地区奉行“善意忽视”策略,但借“反恐”事务专注于安全事务。结果,美国国务卿多次缺席东盟地区论坛。

美国在地区存在感的下降,与中国、日本等国家在东南亚影响力的增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使东南亚部分国家心生担忧。因而,“把美国叫回来”一再成为东盟部分国家领导人,在与美对话时常常发出的声音。

另一方面,美国有意于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而这与地区均势的“天枰”向美国倾斜密切相关。在双向互动下,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在经历多年“漠视”后,转向积极、全面参与及深度介入。时任国务卿希拉莉2009年7月大声宣布“我们回来了”,正式推出“重返”东南亚政策。

“重返”后,美国在地区的态度是异常积极的。以东盟地区论坛为例,这八年来美国国务卿不但没有缺席过,而且还在东盟主导下的多边框架中积极参与与深度布局。这自然与小布什政府时期大为不同。因此可以说,奥巴马过去八年的东南亚政策,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美国的多边主义思维。

不仅如此,与小布什专注安全事务不同,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在东南亚的手段是均衡的、多样的。从一开始,“巧实力”似乎就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交往的核心指导思维。因而,这一时期,美国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与价值观等手段,全面扩大美国在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东盟峰会机制的建立与美国驻东盟使团的设立,代表着奥巴马时期美国在政治层面对东南亚交往的最大变化;而经济层面,接手和全力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也构成了奥巴马政府东南亚政策的关键内容。

当然,美国在“亲上前线”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东南亚盟友与友好国家发挥有利于美国及其地区战略的作用,而这也是“巧实力”与地区“再平衡”战略落实的重要手段。

美国响应东盟部分国家“重返”东南亚,显然并非为了东南亚国家,其在目标上纯粹为了维护与巩固地区战略主导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一方面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实现美国在地区软硬势力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为“遏制”中国等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增强。

因而,这与东盟国家有意美国在地区存在的初衷,也并不完全一致。在2010年前后,美国设立东盟使团与美国-东盟峰会初创,使美国与东盟获得了一段“蜜月”期。然而,对东盟国家而言,美国在地区存在的意义,是平衡中国等国家在地区日渐扩大的影响力,并非希望美国在地区形成“一家独大”。

因此,一旦美国在地区的影响力威胁到东盟在地区多边框架中的主导地位,或形成对东盟的“绑架”,一旦中美大国博弈的烈度,使东盟国家在安全上感受到威胁,美国在地区的存在就远离了东盟国家的初衷。

因而,在人权、干涉内政等偶发因素作用下,东盟部分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不睦。这种不睦在深层次上促使东盟的大国外交再度出现回调,而实现地区事务中大国的均衡与维持自身的“驾驶员”角色,则构成了东盟大国外交的重要准则。

尽管如此,奥巴马这八年在东南亚的成绩依旧是满满的,实现了绝大多数的预期目标。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美国与东盟双边对话机制的建立,及美国在地区影响力的均衡发展。

当然,负面效应也是有的,例如人权方面的歧见及在地区触发中美角逐烈度的加强。这让东盟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整大国外交,也使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周边环境。如今,奥巴马已然说了“再见”,美国在特朗普主政下可能会对东南亚政策有所调整,但却难以轻言“漠视”。

(作者为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任职于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