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孙海潮:法国 2017 年大选与中法关系
发表时间:2016-10-31 18:13 来源:国际网
年届71岁的老牌政治家且属于希拉克传人的朱佩若能当选,以他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从法国利益的根本性考虑,法国对华政策和双边关系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法国外交政策也可能有所回摆,即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传统的戴高乐主义,在国际舞台是发挥独特作用。但同时还应看到,西方世界发展到今天,换句话说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是自身问题累积的结果,谁都无力回天。我们希望中法关系能够平稳发展,尽量免受不利因素困扰。我们对中法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法国是一个不懈追求“伟大与光荣(La grandeur et la gloire)”的国家。法国的另一个特点是“敢为人先,善为人师”。法国曾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法国是世界第一支疫苗、第一部电影摄影机和第一部电影、第一架飞机、第一个发现放射线、第一台内燃机等等第一的国家,也是现代数学、物理学、光学、电学、微生物学、热力学、天体力学的奠基国。法国曾发生过许多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和推动力的事件,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有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等。法国的文学、哲学、政治学及治理学都曾为世人称道,《法的精神》影响深远。拿破仑极力称赞以他名义颁发的法典,因为该法典“简单易行且老人小孩都能看懂”。希拉克曾深情地询问我驻法使馆人员:中国把他的国家翻译成法国到底是意译还是音译?中国人真认为法国是“法治的国度”吗?若真如此,那就太好了!2006年足球世界杯前前夕,中国和法国足球队在蒙彼利埃举行友谊赛,实际上是为法国队热身。我和前往观战的希拉克总统聊天,我说中国人说起法国必然会想起三个人,拿破仑、戴高乐、希拉克,因为这是为法国带来伟大与光荣的三个重要人士。希拉克听完大笑,伸手和我相握。

戴高乐主义是法国在世界舞台上以二等国力发挥大国作用的根本原因。戴高乐从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兰西抵抗运动开始,到离开伦敦到北非开辟抗德战场,再到随盟国军队诺曼底登陆,坚持由他率领法国军队进入巴黎,在香榭丽舍大道接受巴黎市民欢呼,再到争取与美英俄三国平等地位到德国驻军,又跻身于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圴系外交之力而非实力所致。戴高乐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与美国闹独立性。法国建立了独立的防务体系特别是独立的核威慑力量,军事上不受北约节制。冷战期间,法在美苏之间纵横捭阖,获益良多。法国以中东国家代言者自称,在1965年阿以战争中公开站在阿拉伯世界一方,博得好感,扩大了法国在国际舞台的活动余地和话语权,既赢得声誉又获取好处。

戴高乐推动欧洲建设的初衷是彻底消除欧洲战争策源地,实现欧洲永久和平与繁荣,基本思想是使法国成为欧洲政治领袖,法国则依托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作用。消灭欧洲战争策源地首先是拴住和限制德国,推动欧洲建设则要拉上德国保障所需资金。德国彻底清算纳粹历史真心实意希望成为和平国家,愿意与法国共同推动欧洲建设并担任“欧洲奶牛”。欧洲建设的发动机“法德轴心”因之而成。戴高乐和阿登纳“一笑泯恩仇”实现法德和解,踏上了“法为驭手德为马”的欧洲建设之旅。欧洲一体化的名称走过了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与原子能共同体,再从欧共体到今日的欧洲联盟,整体蓝图都由法国设计,每个重要历史阶段均由法国掌握方向。从《巴黎条约》到《布鲁塞尔条约》,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到《尼斯条约》再到《里斯本条约》,体现的都是法国的思想。

冷战结束使美欧深受鼓舞,称之为“时代的终结”,法国却颇感失落。密特朗总统就表示过希望冷战维持下去的思想,因为那样世界才会“平衡”,法国也可继续发挥作用。第一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法国都派出战机参与轰炸伊拉克和塞尔维亚,但自己由决定行动。时任法国防长舍维内芒因不满轰炸伊拉克平民愤而辞职。第二次海湾战争即小布什入侵伊拉克,法德俄三国反对而以法国最为坚决,法美关系陷入有史以来最大危机。战争的发展果如希拉克所料,中东大乱,美国深陷泥淖,战略透支不堪重负,超级大国急速跌落。希拉克为法国争得了荣誉。

萨科齐执政后提出对法国传统外交政策的五大决裂,第一条便是法国属于西方大家庭,不应对美国的衰落幸灾乐祸而应帮助美国解决困难,法国因伊战与美闹翻得不偿失,追随美国在中东特别是在利比亚大打出手,后又干预叙利亚局势。继任的奥朗德总统继承了萨科齐的中东政策,在叙利亚问题上追美国。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法国取代美国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最大的攻击目标,连续发生大规模恐袭事件,国庆狂欢日成为举国哀悼日。现在,欧盟建设处于历史上最困难时期,法国的欧洲领袖角色已让位于德国。经济困顿,失业率居高不下,恐怖威胁上升,社会矛盾突出,改革举步维艰,国际影响力基本丧失殆尽。这就是当前的法国。将在这种形势下迎来2017年的总统大选。

一般认为,左翼奥朗德总统政绩不佳,正如5年前选民不满萨科齐一样,应该选出一个右翼总统取而代之。2012年竞选失利后曾发誓永远退出政坛的萨科齐又披挂上阵,准备与右翼其他领导人一起争夺提名后竞选总统。从现在情况分析,希拉克培养的阿兰·朱佩民意高于萨科齐,朱佩得到右翼初选提名的可能性大一些。根据民主原则,若朱佩得到提名,萨科齐将会输选。但应该看到,选情随时都会变化,意外因素随时都会起作用。2012年选举时人们普遍认为萨科齐的竞选对手是斯特劳斯-卡恩,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卡恩也踌躇满志,谁知他旧习不改性侵饭店服务员自毁前程,给了奥朗德机会。奥朗德无意中捡了个大便宜,“天降大任”。

朱佩是希拉克的忠实追随者。1993年3月社会党在立法选举中失利,密特朗不得不任命右翼的巴拉迪尔为总理,朱佩出任外长。希拉克当时与巴拉迪尔达成协议,1995年总统选举由希拉克代表右翼参选。由于巴拉迪尔政绩不错,民意认为应由巴出任总统。巴拉迪尔以顺应民意为由,违背前诺坚持参选,时任内政部长的萨科齐背叛希拉克支持巴。朱佩则始终如一地坚定支持希拉克。希拉克当选的当晚,朱佩紧随左右保护,使希拉克免受近乎疯狂的拥戴都们冲撞,脸都被拥挤的人群挤偏了。希拉克接任密特朗后当即任命朱佩为总理。朱佩忠实地执行希拉克执政思想,配合默契。1997年立法选举失利后被迫辞职。

2004年1月30日,南特法庭判处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前总理朱佩18个月缓刑,剥夺10年选举权,罪名是对人民运动前身保卫共和联盟财政丑闻负有直接责任。保卫共和联盟是希拉克组织的新戴高乐派政党。希拉克在1988-1995年担任巴黎市长期间,该党一些学问工作人员从巴黎市府领取工资,总额达240多万法郎,实际上是吃空饷,挪用市政预算用于政党经费。由于希拉克是责任总统拥有司法豁免权,朱佩是该党主席,当年又是巴黎市副市长且分管财务,受到法律追究实际是替希拉克顶缸。

得知判决结果后,朱佩说自己受到了奇耻大对政治已心灰意冷,第一不上诉,第二将辞去人民运动联盟领导职务,第三永远退出政坛。希拉克总统得知消息后双手发抖,立即给朱佩打电话说仍然信任他,要他坚持住,“千万不要干出什么事情来”。3天后,朱佩说他在听取党内同志意见后决定改变主意,不放弃政治。时任总理拉法兰在电话中重申对朱佩的支持,感谢他“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责任心”。

2004年底,凡尔赛上诉法庭改判为缓刑14个月,剥夺选举权1年。朱佩依法律和党内纪律规定辞去党内职务和波尔多市长以及国民议会议员职务,远走加拿大,在魁北克国家行政学院出任教授,为期一年。2006年,朱佩再次当选波尔多市长,2007年5月,萨科齐当选总统后出任政府国务部长,又在一个月后的立法选举中落败而辞职,2010年11月再次入阁仍为政府二号人物。

希拉克多次表示对朱佩的“友谊”、“钦佩”、“敬重”。朱佩是希拉克最为器重的政治家,人称“希拉克骄子”,“全部政治希望”。朱佩本欲在2012年竞选总统,但由于萨科齐执意竞选并得到党内支持,朱佩只能退选,这次则当仁不让了。若朱佩当选,极大可能将继承希拉克的政策和执政风格,亦即执行戴高乐主义的内外政策,法国可能会有所变化。但要承认,西方社会发展到当前程度,谁都认为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谁都不愿自己的利益受损。法国劳动法改革遭遇如此大的阻力就是明证。谁改革谁下台。现在德国的情况好些,主要得益于施罗德当年的改革,但施罗德因此败选下台,默克尔是得了施罗德的利。

回头说中法关系。1964年戴高乐顶住美国压力与中国建交,中国由此迎来新一轮建交高潮。中国对法国深为感激,法国也以此为傲,时常在中方面前表功。难道戴高乐不是为法国好只是为中国好吗?绝对不是。尼克松1972年访华破冰之旅第一句话是“我是为美国的利益而来的”,诚哉斯言。

中法建交50多年来,关系不顺的时间恐怕要比顺利的时间还要多一些。建交不久便遇上了文革,我国政策失误加上美国阻挠,双边关系几乎停滞,是当时的环境所致。1974年蓬皮杜总统访华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关系,我国政治动荡又对外交造成冲击。1978年邓小平访法,受到德斯坦总统和希拉克总理热情款待。德斯坦前总统以90多岁高龄,还在学习中文,效果怎样不必评论,一片热情值得肯定。密特朗执政后意识形态当先,特别是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率先对华实施所谓的制裁,又向台出售军舰和战机,作用很坏。希拉克执政后也曾向台湾出售卫星,我都做出了强烈反应。萨科齐2008年在西藏问题上对华施压并在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会见达赖,温家宝总理取消了对法访问。奥朗德在总统竞选过程中曾表示不排除会见达赖,后因担心对华关系受损而作罢。

另一方面,中法之间没有直接利害冲突,却是在对世界发展前途和国际力量对比走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等问题上,中法两国是趋同点最多的东西方国家。法国对华政策在西方世界的引领作用也十分强烈。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是第一个与我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后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国家,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磋商机制的西方国家,是第一个与我互办文化年的大国,是最早提出不在人权问题上对抗并不再签署涉华人权提案的西方国家,是第一个提出欧盟应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国家(虽然至今尚未解除)等等。长期以来,中国在对法经贸方面实行“同等优先”原则,对法国有所照顾。法国对华经贸长期以来主要靠“三大件”即核电、高铁、航空拉动。中法核电合作现已超越双边范畴,中法英核电合作开我与西方国家重大合作项目先河,意义重大。

中国综合国力连续30多年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跨跃式提升,是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首要因素。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特别是亚太各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世界第二大资本净输出国,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引领作用突出。

欧洲现处于历史上最困难时期,各国都奉行务实求利的对华政策。奥朗德和去年卸任的法比尤斯外长在野时都属于反华派,执政后都改变了对华态度,法比尤斯提出经济外交思想,任命也属于反华派的前社会党领导人奥布里夫人为对华关系协调员,颇能说明问题。为使巴黎气候会议取得成功,奥朗德专程访华邀请习主席与会。不久前达赖窜访欧洲,法国领导人没有出面,也是出于不使对华关系受到不良景况的考虑。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首相卡梅伦都曾会见过达赖,我国做出了强烈反应,现默克尔已是第12次访华,卡梅伦称要致力于建设对华关系的“黄金时代”,继任的特雷莎·梅表示要保持对华政策延续性。这些都使法国有所顾忌。奥朗德是否会在离任前会见达赖,还有待观察。

中法关系还有另外一面。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有趣插曲:法国并不乐见中国与非洲关系迅速发展,认为这是与法国争夺影响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驻法使馆因办公地点太小而寻找新馆已达数十年之久,最终看上了法国政府因财政困难准备出售的前对外合作部大楼。法国的对外合作部实际上是对非洲合作部,本就对中非关系发展不满,现中方再购买对外合作部大楼岂不说明法国把非洲拱手让与中国了,面子上实在不好看。不卖!最后因俄罗斯新贵出价更高而得手,准备改建成高级宾馆或叫会所。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俄新贵因经济危机经营亏损又要出售这座历史悠久的漂亮建筑,价格还便宜了数千万欧元。转了一圈还是卖给了中国。说明法国在非洲与中国的竞争还是处于下风。法国人实感有点郁闷和沮丧。

年届71岁的老牌政治家且属于希拉克传人的朱佩若能当选,以他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从法国利益的根本性考虑,法国对华政策和双边关系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法国外交政策也可能有所回摆,即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传统的戴高乐主义,在国际舞台是发挥独特作用。但同时还应看到,西方世界发展到今天,换句话说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是自身问题累积的结果,谁都无力回天。政客们都在为选票考虑。能有多大作为?一个字:难。

我们希望中法关系能够平稳发展,尽量免受不利因素困扰。我们将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希望法方也是。我们对中法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作者为中国前驻法外交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