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刘新生:携手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发表时间:2016-03-24 17:46 来源:国际网
今年是东盟共同体建成元年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积极推进澜湄合作,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具体实践,也是为促进次区域发展与繁荣提出的重要方案。此次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成果文件,就深化各领域合作及水资源管理、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加强人文交流等达成了新共识,确定了澜湄机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展示了六国的政治共识和决心,就各领域合作勾画了蓝图。相信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定将为地区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李克强总理与湄公河五国领导人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会议主题,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此次会议标志着澜湄合作机制在领导人层面正式启动,为澜湄合作提供了政治指导和强劲动力,是一次影响深远、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顺应潮流势在必行

起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的澜沧江,流经西藏、云南,穿越高山峡谷,从西双版纳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共4880公里,最后流入南海。一江连六国,澜沧江与湄公河既是联系澜湄六国的天然纽带,也是沿岸民众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孕育了澜湄国家各具特色而又相亲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国间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联系。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资源丰富,79.5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3.26亿的流域民众、5900亿美元的GDP总量、近7%的年均经济增速,使澜湄地区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湄公河次区域发展起步较晚,经济水平落后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只有2800多美元,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为尽快缩小发展差距,湄公河各国都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大力开发基础设施,以合作促发展意愿强烈。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传统上就是好邻居、好伙伴,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上高度信任。边境线、河流线、水陆空交通线犹如血脉,将六方主要经济区、发展资源紧密连接,开展合作的优势十分突出。同时也面临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跨境传染病、跨国犯罪等挑战,需要六方携手应对。在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下,澜湄国家深化合作,既有强烈的内在需求,更有充分的现实条件,可谓水到渠成,有利于激发各国的内在发展潜力,也将为亚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破土而出勃勃生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澜湄流域区域合作机制逐渐多元化,目前已有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湄公河委员会等合作机制。其中,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和大力推进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促进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协调各方意见,达成一致才行动,因此一些多边机制往往程序繁杂、进展缓慢。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从提出倡议,到筹建规划,再到启动合作,仅用了一年多时间。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得到湄公河各国积极响应。迄今,澜湄合作已举行了3次高官会、3次工作组会和一次外长会。特别是外长会议发表了《澜湄合作概念文件》和《联合新闻公报》,一致同意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重点领域合作,现阶段重点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方向开展合作。

澜湄合作从一开始就定位明确,不做高大上的“清谈馆”,要做接地气的“试验田”。随着共识进一步凝聚、意愿进一步增强,澜湄合作机制务实性与执行力的特征正不断彰显,对区域合作和地区一体化的贡献与正能量不断显现。在澜湄合作机制筹建过程中,流域六国展现出高效的协调行动、紧迫的合作意愿、包容的协商态度、和谐的互动气氛,充分说明深化六国合作,既有强烈的内在需求,更有充分的现实条件,显示出勃勃生机。

任重道远成果待收

澜湄合作是流域六国根据共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李克强总理在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讲话中强调澜湄合作是新生事物,应坚持以下“四个导向”:一是共促和平稳定;二是坚持发展为先;三是依托项目推进;四是促进开放包容。他还就澜湄合作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增进政治互信,密切高层交往,加强治国理政交流,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精心培育富有特色的澜湄合作文化,共建团结互助、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在更广范围内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中国已同多个湄公河国家签署或正在商谈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愿加强同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要加速推进中老、中泰铁路,中缅陆水联运等大项目,探讨建立澜湄边境地区经济区和产业园区、投资区和交通网,不断完善澜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六国提出的中小型合作项目,共同设立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和环境合作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人才和信息交流,促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五国培养更多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构筑人文交流桥梁。同湄公河国家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合作,未来3年将提供1.8万人年政府奖学金和5000名来华培训名额,并探讨设立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议设立澜湄流域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开展联合执法、人员培训等活动,为澜湄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营造和平安宁的环境。

与会外国领导人高度赞赏中方为推动澜湄合作所作的重要贡献,认为举办首次领导人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体现了各国共同期待。澜湄合作建立在睦邻友好、相互信任、平等尊重、互利共赢、共享发展基础之上,符合各国发展目标,顺应东盟一体化进程,是现有区域合作机制有益补充,将成为南南合作新范例。

今年是东盟共同体建成元年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积极推进澜湄合作,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具体实践,也是为促进次区域发展与繁荣提出的重要方案。此次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成果文件,就深化各领域合作及水资源管理、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加强人文交流等达成了新共识,确定了澜湄机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展示了六国的政治共识和决心,就各领域合作勾画了蓝图。相信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定将为地区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前驻文莱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