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一家之言 > 正文
祁昊天:萨德入韩
发表时间:2016-02-17 18:36 来源:国际网
萨德一旦部署朝鲜半岛,将对中国的战略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但中国因素是否构成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背后的唯一或主要考虑,则是另一个问题。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对于美国在东北亚的防御与扩展威慑而言有着切实的战术与战略针对性。萨德最终的部署地点将可以体现针对中国或朝鲜的不同战略侧重。未来萨德系统将部署在韩国靠南的基地,但如果其部署选址在韩国中北部,如首尔附近,便可说明对中国的针对性更强一些。此外,萨德是美国全球反导布局中的一环,这一布局对美国而言有诸多尴尬之处,但是其全谱系反导规划将使得相关国家的战术与战略计算更加复杂,甚至有引发误判的可能。

朝鲜核试并发射卫星后,韩国终于放弃了在萨德问题上长期以来的“三不”政策,即不向美国请求部署、不向美国咨询、不做决定。美韩2月7日发表共同声明,确认将正式启动向韩国部署萨德的计划,并使其“尽早”完成。

此外,美国反导部署的两个动向值得注意:一是作为欧洲阶段性适应方案第二阶段的重要一步,罗马尼亚的陆基宙斯盾系统“剪彩”;二是美日联合研制的标准-3BlockIIA再一次试射。

欧洲的陆基宙斯盾系统与亚太的标准-3试射有什么关系?两者又与可能在朝鲜部署的萨德系统有什么关系?如何看待萨德在美国反导体系中的作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去年5月,笔者曾在本专栏探讨了萨德系统特别是它配备的AN/TPY-2雷达可能对中国的战略影响(http://www.thepaper.cn/baidu.jsp?contid=1330099),本文将尝试做进一步扩展。

部署萨德:醉翁之意,亦在酒

萨德一旦部署朝鲜半岛,将对中国的战略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这几乎已经是包括笔者在内的中国学者的共识。但中国因素是否构成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背后的唯一或主要考虑,则是另一个问题。

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这一部署考虑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朝鲜为幌子针对中国的行动。笔者不同意这种判断。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对于美国在东北亚的防御与扩展威慑而言有着切实的战术与战略针对性。萨德最终的部署地点将可以体现针对中国或朝鲜的不同战略侧重。

此外,萨德是美国全球反导布局中的一环,这一布局对美国而言有诸多尴尬之处,但是其全谱系反导规划将使得相关国家的战术与战略计算更加复杂,甚至有引发误判的可能。

在上一篇分析中,笔者计算了萨德系统AN/TPY-2雷达的探测距离,当假设目标雷达散射截面为0.1、0.5、0.01平方米时,AN/TPY-2的探测距离分别为1540、1300、870公里,甄别不同目标的有效距离分别为1026、870、580公里。由于该雷达在末端与前沿部署方式之间进行切换给美韩带来的战术挑战与战略风险并不大,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萨德系统的部署将对中国的战略能力产生抵消。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以前沿模式部署AN/TPY-2也是美国提高全球中段反导体系效能不可或缺的一步棋。

但是从行动层面来说,考虑到美国的协防目标和提供扩展威慑的对象为韩、日(特别是后者),萨德入韩是有合理性的。首先,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并不因为它强,而是因为它“弱”。其次,在可供美国选择的装备中,萨德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先说萨德系统的“弱”。与文章开头提到的在罗马尼亚部署的陆基宙斯盾系统相比,单个萨德系统的防御范围要小得多。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拦截弹的不同,萨德拦截弹在燃尽速度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而燃尽速度决定了导弹的最大射高与射程。根据西方科学家的估计,计划2018年服役的标准-3BlockIIA的燃尽速度为4.5公里/秒,而萨德拦截弹仅有3公里/秒左右。这对两套系统的防御面积、拦截包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朝鲜半岛有限的面积,萨德是更划算的选择。

而美国在东北亚乃至西太更大范围的防御,可以交给具备反导能力的宙斯盾舰。那么在宙斯盾的大伞下,萨德又有何必要?同样是因为标准-3的射高与射程,它并不适合用来在东北亚对付朝鲜的弹道导弹。标准3拦截弹的最低射高为100公里左右,高于朝鲜所有短程导弹的弹道顶点。因此在大气层内高空进行拦截的萨德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当然,这是从美国的角度出发。对于韩国来说,类似以色列铁穹那样的系统一直是很有吸引力的选择,但是军火交易从来不会出现供需双方基于战术技术需要的自然平衡。

效费比与战术针对性这两个因素在美国的欧洲反导部署中同样存在。以部署在东南欧洲、地中海、土耳其的反导系统为例,若防御目标为伊朗的导弹,萨德仅能兼顾土耳其东南一小部分,而宙斯盾系统在配备标准-3BlockIIA后则可以在少数几部的基础上将防区覆盖整个欧洲。不过即便如此,将萨德系统部署在土耳其东部仍有必要,因为标准-3无法有效对付伊朗的短程导弹。这些情况与朝鲜半岛是很类似的。

当然,朝鲜半岛与欧洲和伊朗的情况有一点不同,便是三八线南北的距离。由于两个首都距离很近,朝鲜如果对三八线以南百余公里以内的目标(如首尔)进行攻击,并不一定要选择昂贵的弹道导弹,而短程导弹或远程火炮的弹道比较低,又是萨德系统无法拦截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萨德入韩完全针对中国的理由)。

因此,根据美陆军以往部署萨德系统的规律,笔者估计未来萨德系统将部署在韩国靠南的基地,如大邱、群山一带。但如果其部署选址在韩国中北部,如原州、平泽、首尔附近,便可说明对中国的针对性更强一些。部署地点可以用来作为判断美国战略考量重点的指标。也存在不同地点进行交替部署的可能,但根据以往美军萨德系统部署特点来看,这一选择的操作性比较低,因为在选址问题上既涉及战术战略考虑、美韩政治博弈,也存在环境问题的约束、韩国中央与地方政治的博弈等。

全谱系布局中的亚太与全球反导网

萨德入韩是美国亚太反导布局中的一环,而亚太反导网又是其全球反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导弹防御体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目标为射程10000公里或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美国本土;地区性弹道导弹防御,目标为短程、中程、及远程弹道导弹。由于很难在亚太盟友之间协调一致,奥巴马政府有关亚太反导的阶段性适应方案执行得并不顺利。但是从装备水平上看,亚太地区也已基本具备等同于欧洲阶段性适应方案第一期的能力。根据针对地区大国的“再平衡”思路,以及朝鲜近几年的动向,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反导力量部署还会进一步加强,即便无法实现类似欧洲那样步调较为一致的一体化建设。

拥有反导能力宙斯盾舰的部署便是这一情况的体现。美国海军目前共有84艘宙斯盾舰,其中22艘为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62艘为驱逐舰(阿利?伯克级)。5艘提康德罗加级拥有反导能力,在驱逐舰中所有的FlightI和II批次(DDG51至78,28艘)均具有反导能力。34艘FlightIIA批次(DDG79至112)尚不具备反导能力。也就是说,美国现役共有33艘拥有BMD能力的军舰。而在这33艘军舰中,亚太便部署了1/3,分别驻扎在横须贺与珍珠港。

放眼未来,美国导弹防御在取得初步的依靠化学能推动、以动能方式杀伤的“导弹打导弹”能力之后,已开始对反导网络进行“全谱系”布局,包括开发定向能武器、轨道炮、网络战、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进行助推段反导等。

在单纯的防御以外,美国还开始进行“发射前阻止”(“left-of-launch”,中文或常译为“主动抑制发射”)的研究。这一侵略性很强的新思路包括以电子战、网络战、以及“攻势作战”破坏敌方导弹发射。这一“攻势作战”是否会包含物理杀伤的内容或物理杀伤以何种方式实现,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发射前阻止”一旦得以展开都会改变美国导弹防御的战略意涵。

威慑,防御与战略不稳定

从理论上来说,防御与威慑不是不可兼容的。主要的威慑逻辑有两种:一是“打人一拳需防人一脚”的报复性威慑,二是依靠“金钟罩铁布衫”的抵消性威慑。前者最极端的体现是美苏之间的“相互确保摧毁”(英文缩写“恰好”是MAD,疯狂)。后者最失败的理想化案例是马奇诺防线。美国人希望导弹防御能够对小国起到抵消性威慑的作用,并基于此为区域盟友提供扩展威慑。

但问题是,抵消性威慑的效果是要打折扣的。正如现代威慑理论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谢林所说,与惩罚性威慑比起来,抵消性威慑就好比是“在航母的锚链系上一根棉线”。再完美的防线也有漏洞,如马奇诺防线本身成功地增加了德军进攻的成本,但因为无法兼顾法比边境,它最终没能起到慑止德国人行动的设计初衷,反而造成了极大的战略机会成本浪费。

此外,美国的导弹防御拥护者在思考抵消性威慑时,都需要预设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那便是威慑目标以主动进攻为政策目标。但美国反导体系的防范对象,如朝鲜、伊朗,显然不是以此为目的。他们追求导弹核武器的目的(除了政治因素外)恰恰是获得低限度的报复性威慑。而在常规导弹领域,美国反导体系的导弹数量和性价比劣势,在伊朗、朝鲜这样装备大量廉价短程导弹的国家面前,十分明显,更不用说跟地区大国比了。基本上,这就是美国反导体系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不过无论其有效性如何,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已对地区性大国与小国造成了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威胁。从美国全谱系导弹防御的规划和实践准备来看,它并没有准备以自我约束的方式对相关国家的战略稳定进行弥补。这样做的结果将引发并升级军备竞赛,甚至导致战术和战略误判。

(作者为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文章转自澎湃)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