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刘迪:安倍已“渡过卢比孔河”,中国如何应对
发表时间:2015-07-20 17:37 来源:国际网

对中国来说,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是近20年来周边国际环境恶化的标志。解禁集体自卫权,是安倍集团的新起点。今后,为了扩大在亚洲的存在空间,日本必将与中国出现更多碰撞。目前日本保守势力可能采用“议题设定”方式,改变大众运动的发展。中国应保持最大克制,中国如果发怒,恰好成为“中国威胁日本“的“证据”。未来日本的这种变化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的威胁,很大程度要看中国国内政治秩序是否稳定,中国人民国家意识、民族认同是否稳定、增强。历史证明,只要中国强大,中日关系就不会出现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会很快解决。中国对日外交应该加强内部协调。对待日本,无法采用一种简单方法对应。如何在多元社会中准确确定国家利益,找到中国外交的利益点。处理中日关系,应积聚中国全国各行各业的智慧,集结成“大智慧”,养成处理复杂外交的能力。

7月17日傍晚,日本国会议事堂附近人山人海,这里聚集了许多抗议安保法的日本群众。从现场看,老人、妇女居多,但许多下班的中年人正陆续加入。从7月18日星期六开始,日本三连休,据说,日本反战组织正策划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日前日本众院通过安保系列法案,目前这些法案正等待参院审议。日本宪法规定,即使这些法案被参院否决,但只要众院再次通过,这些法案也照样成立。因此可以说,安倍已率领日本跨过了卢比孔河。

连日來,东京及日本各地,数以万计日本市民集会、示威游行,抗议安保法案。据调查,反安保系列法案的民众几近60%,而日本宪法学者中,竟有95%认为集体自卫权违宪。尽管如此,他们无法阻当安倍集团的意志。目前可以说,安倍集团大势已成,木已成舟。

为何市民直到今天才站出来?难道他们以前在睡大觉吗?有人说,“很多民众以前睡觉,即使到今天仍有许多民众睡觉”。战后70年和平,让很多人麻痹。

日本何以在战后70年间,从一个坚持“非核,轻武装,经济大国”走到今天,走到要派兵到世界各地的地步?其实,这条路,自冷战结束那天起,日本保守集团就在策划。这个集团要让日本做“普通国家”。其目的,就是想挣脱美国制定的战后秩序。

尽管如此,安倍集团并无胆量把矛头对准美国,所以将其矛头对准中国。近年日本媒体连篇累牍报道,说加入TPP是为构筑“中国包围网”,援助东南亚也是为构筑“中国包围网”。在军事方面,数年前日本即开始把军事力量从“北方防御”转到“西南防御”。这次解禁集体自卫权,也是日本政府海洋战略调整的结果。

对中国来说,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是近20年来周边国际环境恶化的标志。但是,解禁集体自卫权,不是安倍集团的终点,而是新起点。日本正在扩军,并在针对中国领域发展高效武器及作战方法。今后,为了扩大在亚洲的存在空间,日本必将与中国出现更多碰撞。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日外交把希望寄托在日本财界,但事实表明,财界在赚钱时可以出现,涉及政治方面,其协调无一成功。这是一个教训。海外媒体大量报道抗议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消息,但日本主流媒体,却只字不提,完全默杀。显然,那些媒体已经成了安倍的朋友。

老龄少子化,已成为日本社会难以改变的趋势。不论财界或是媒体,都成为政府的亲密朋友。但这两种力量对安倍支持不变。

完全不排斥强硬保守势力可能采用“议题设定”方式,在近期寻找一些“震惊话题”,改变目前大众运动的发展。其中,“中国威胁”、“恐怖活动”都有可能成为转移视线的材料。最近日本对华外交一直采取攻势。面对日本,中国保持最大克制。在这个时刻,中国发怒,恰好成为“中国威胁”的“证据”。

学界也不是40年前的学界。那个年代的日本人,为两国友好,倾注全身心的力量。今天这种人越来越少。中国政治重提加强统战,今天,在中日关系上,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应重新研究。面对新的局面,中国需要认真研究台湾海峡、南海的情况,探讨何时何种情况下日本出手。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在日本,日中友好运动已早已失去40余年前的阵容。经历战争一代以及战后民主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都已经远离第一线。此后的一代,已无那个时代的“亲密”。而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也让两国国民既熟悉又陌生,很难找到前两代人拥有的那种激情。

今天,中国大众社会的发展,造成大众对新颖消费产品的追逐、对观光的热衷。最近,日本各大城市主要景点,充斥中国游客。“爆买日本”几乎成了中国游客在日本行为方式的概括。这种现象如同一场风暴,人们还不了解背后的真相,但对改善两国交流,还是有益。但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的负面问题日益呈现,日本大众的对华热情降低也是事实。尽管如此,鉴于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紧密程度,还是有不少日本年轻人前往中国,学习中文以及其他各种学科。但是,他们的留学,与中国一穷二白时代的那代对华兴趣,显然不同。

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面对日本的强硬保守主义崛起,中国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

笔者认为,日本的这种变化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的威胁,很大程度要看中国国内政治秩序是否稳定,中国人民国家意识、民族认同是否稳定、增强。

改革开放后中国上下均拥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但现在国家高层有危机意识,国民缺乏真正的危机意识。中国最深厚的资源在于发展人民的团结、凝聚人民的爱国热情。今后,尽管中日军事冲突的风险增大,但中国并不需要与日本搞军备竞赛。最好的应对,是尽量少的投入,产出最大效果。中国应注意研究对方,提高自己防卫的精度、效果。

现在,不论中国或是日本都有把中日关系看作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附庸的观点。笔者反对这种看法,因为这是不正确的。中日关系,存在很多特殊性。中国应加强国民教育,思考如何在多元化的时代,强化国民意识。历史证明,只要中国强大,中日关系就不会出现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会很快解决。因此,对外关系,最终还是取决于国内政治的稳定、清明。凝聚共识这是中国当前紧迫的任务。

日本社会正在出现萎缩现象,人口、资源、财政赤字等都存在巨大危机,这种现象导致自信丧失。这是日本对外采取强硬态度的心理根源。从趋势看,今后日本政治向“强硬保守”的发展趋势不变。

中日关系糟糕如此,其实也与我们对日本了解不够有关。中国日本研究界缺乏层次,缺乏具有宏观的、体系的日本研究。大家都在以同样思维看待日本。整天捉摸“上边”怎样想不行,应有真正日本研究智库。研究日本,应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来观察思考,应提供系统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中国对日外交应该加强内部协调。对待日本,无法采用一种简单方法对应。改革开放后,中国分权,及权力下放造成外交多头。如何在多元社会中准确确定国家利益,找到中国外交的利益点。处理中日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应积聚中国全国各行各业的智慧,集结成“大智慧”,应该养成处理复杂外交的能力。

(作者为日本杏林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文章转自澎湃)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