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刘亚伟:习近平9月访美重要性不亚于邓小平访美
发表时间:2015-07-15 18:22 来源:国际网

近期美国对华发出强硬声音,背后主要原因是中国实力的急剧增长,以及对奥巴马执政感到沮丧。所以习主席这次访问重要性不亚于1979年邓小平访美,那次访问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因此习主席这次到美国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展现自信心、大国领袖的风度和魅力,又要让美国人觉得信得过,这就需要很多的策划。奥巴马没改变美国,他最多只是在美国这种已经基本上固化的政治结构和利益分配体系中做了一点能做的事,但能做的不太多。中国说的新型大国关系,实际上就两个核心意义:对中国来说,美国不能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吹毛求疵;对美国来说,中国不能通过各种方式削弱或者摧毁现在的国际秩序。中美不会陷入冲突,实际上中美两国政府的目的是一样的:维护和平与繁荣,维护世界秩序,不让贫穷、战争、气候成为问题,为子孙造福,这是中美领导人有共识的。

中美两国究竟是如何看待彼此的?也许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是最有发言权的学者之一。这位自称在中国生活了27年,又在美国生活了27年的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见证了从邓小平访美之后,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如今,中美两国的关系似乎在进入“雨季”,两国在海洋、网络、人权等议题上的摩擦升温,有美国学者悲观地表示,中美关系已然到达一个临界点。普遍预测,美国在2016年完成政治更替后,很可能将重估对华政策。

作为同时活跃在中美两国决策圈的学者,刘亚伟在上海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对中国即将怎么走显得不那么自信了。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此次访美的意义不亚于邓小平。

“习近平访美,既要自信又要可信”

澎湃新闻:您见证了中国几十年来经济的改革和起飞,您对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实现软着陆有信心吗?

刘亚伟:中国有这么多能人高手,跟国际接轨这么密切,应该可以实现软着陆。中国经济维持30年以上的双数增长已经是世界奇迹。但经济就像拉皮筋一样有伸有缩,那么既然有增长,也会有萧条危机。如果中国出现西方1929年或者2008年那样塌陷式的经济危机,比如房产价格暴跌、大规模的失业,像中国社会这样的政治经济结构承受能力可能没有美国强。但我觉得我对中国的经济未来依然蛮有信心,中国政府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去解决问题。

澎湃新闻:美国国内现在出现越来越多呼吁遏制中国的声音,中美关系是不是迎来了一种转折点?

刘亚伟:每次美国总统选举都会拿中国来说事,是一个常态。不寻常的是,从去年到今年,美国人对于中国未来的走向、中国的意图、以及想成为一个什么样性质的超级大国越来越没信心。中国在周边的强势、以及在国内的一系列动作,让一些美国人有一种中国人“忘恩负义”的感觉。他们认为,是我们开了门让中国进入全球大家庭,让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竞争和自由贸易体系,中国现在做大做强了,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你像我们想像的,或者是中意的那种方向发展,跟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有更多的合作、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外交委员会(CFR)近期出台的报告《重估美国对华大政策(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这份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中国形成了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一种威胁。

其实这种强硬声音背后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实力的急剧增长,以及可能对奥巴马八年执政感到沮丧。在一些美国人眼里,奥巴马是一个“懦弱的总统”,不敢去挑战“邪恶势力”。

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现在应该是最有自信心的时候,短短的三十多年,做到世界数一数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有目共睹,上海、北京、深圳,到这些城市去看,哪个城市比美国的这些大都市差?

由此,我觉得习近平主席这次的访问重要性不亚于1979年邓小平访美,那次访问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所以习近平这次到美国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展现自信心、大国领袖的风度和魅力,又要让美国人觉得信得过,这就需要很多的策划。一个简单的例子,邓小平访美的时候,很多华裔的孩子唱歌,邓小平上台就亲小朋友,当时下面很多人就流眼泪了,说这样的共产党人我们害怕什么,不会跟我们打仗的。2012,习近平作为国家副主席访问美国特意去了以前他居住过的一户美国家庭,这就让美国人就觉得非常温暖。

“奥巴马并没改变美国”

澎湃新闻:八年前,您写过一本《奥巴马:他将改变美国》,现在您如何回顾奥巴马的政治遗产呢?

刘亚伟:奥巴马当选本身就是美国政治制度充满生机活力的一种体现,很少人能够想到人口占不到15%的非洲裔美国人能够当选总统,当时对很多美国人都是极大的激励,认为奥巴马将是下一个肯尼迪总统。不管怎么说,奥巴马当选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但奥巴马政府之后的内政外交总的来说没有想象那么好,很多人抱怨他没能把不同利益的、种族、不同收入和阶层的人团结起来。实际上,除非大敌当前,像二战、大萧条这样的情况,真正让美国这样的体制团结是很难的。

另一方面,奥巴马自身团队也有问题。奥巴马的团队就两类人,要么是象牙塔里的大学教授,要么是社区工作组织者,是一个十分封闭的小圈子。奥巴马自己也太理想化,很多事情要想东想西。

有些事也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关闭关塔那摩军事基地,实际上是前一任留下的烂摊子。这些烂摊子又导致美国在处理现在国内的很多事不能投入资源,你不可想象美国再把部队派到叙利亚去,在克里米亚就更不可能了。

现在我的结论是他没改变美国。他最多也只是在美国这种已经基本上固化的政治结构和利益分配体系中做了一点能做的事,但能做的不太多。

澎湃新闻:您觉得美国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从中国借鉴的?

刘亚伟:我觉得美国人肯定不认为中国有什么东西是他们可以借鉴的。当然美国也有人羡慕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效率是美国不可想象的。中国修高铁,哪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现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修个高铁,论证还没论证完呢,修好可能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然而,我觉得他们从建国、立宪后就不认为美国的体制在基础上什么问题。现在问题主要在细节上,例如选区的划分、党派利益、政治献金等。

“中美两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澎湃新闻:该如何定义中美关系?

刘亚伟:我认为中美关系最好的定义是佐利克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中国说的新型大国关系,实际上就两个核心意义:对中国来说,美国不能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吹毛求疵;对美国来说,中国不能通过各种方式削弱或者摧毁现在的国际秩序。中国实际对美国已经表达地足够明确:中国无意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中国参加、维护这种秩序,并对一些不足进行改革。但美国人依然觉得中国做的不够多。中国人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美国人说这鞋你就得穿,不管大小,先穿上再说。这让中国人一直觉得美国要颠覆或者是削弱、分裂中国。但美国的立场也不会改变,就连基辛格这样绝对的现实主义者都说,如果我们美国人不说人权、不说国家领导人的权力是通过投票授予,那么我们就不是美国人了。

但我不认为中美会陷入不可避免的冲突,因为中美两国的政府都很清楚,现在不是过去,有足够的远见、勇气和领导意识来避免发生各类状况。实际上中美两国政府的目的是一样的:维护和平与繁荣,维护世界秩序,不让贫穷、战争、气候成为问题,为子孙造福,这是中美领导人有共识的。

澎湃新闻:您半辈子在中国,半辈子在美国,能说说作为在两国生活的感触吗?

刘亚伟:我觉得两个国家、两国人民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胡锦涛此前到耶鲁演讲的时候,就说中美两国人民都勤劳勇敢、注重教育和创新。而且两国都有为世界做出贡献的胸怀和道义。只不过中国历史更悠久,实际上美国建国也差不多是满清建国的时候。中国从最后一个朝代到现在,和美国建国到现在走过这个三百多年的历程实际上殊途同归。虽然美国一路很顺,中国经历了这么多灾难战争,但到现在落脚点是一样的,最后两国领导人都说,底线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让他们幸福。

(作者为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文章转自澎湃,原题为:对话刘亚伟:习近平9月访美重要性不亚于邓小平访美)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