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关系迟迟难以破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安倍晋三政权在二战历史认识上的倒行逆施。安倍自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先后发表一系列否认二战侵略历史、主张修宪、实施军扩的言论,严重伤害了中韩等国民众的感情。随后,安倍不断推动修改日本和平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暴走,包括韩国在内的二战受害国表示强烈不满和抵制。这也成为日韩关系不断降温的主要原因。此外,领土争端也是阻碍日韩关系趋暖的重要原因。如果安倍政权在历史问题上不能拿出诚意,表达歉意并付诸实际行动,如果日韩间的领土争端不能妥善解决,今后,这些横亘在日韩间的历史悬案仍会不断冒出来,阻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6月21日,韩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前往东京,对日本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自朴槿惠就职总统以来,这是韩国外长首次访问日本,也是韩日外长最近4年首次会谈,引起外界强烈关注。 早在尹炳世出访之前,就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行或将为日韩两国关系“破冰”再添新动力。然而,外长会后,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慰安妇问题在内的历史问题等横亘在日韩两国间的各种纷争依然悬而未解,日韩关系并未像外界预期的那样获得足够的加速度。不过,对中国而言,日韩暧昧接近,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次外长会透露出日韩关系转暖的一些积极信号,其中主要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朴槿惠22日分别在东京和首尔出席对方大使馆举办的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日韩双方就协商解决“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达成一致,双方在“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遗问题上分别做出让步。 在日韩关系近乎冰冷的大背景下,两国首脑参加对方举办的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对提振双边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接下来的目标将是实现两国首脑首次正式会晤。 在“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遗问题的处理上,韩国则背弃了当初的反对立场,不惜撇开中国,通过在这一问题上的妥协,换取韩日关系破冰。 日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群中,多处遗址在二战期间使用了中国、朝鲜半岛和其他亚洲国家被强征的劳工,因此曾遭到中韩等国的强烈反对。中方曾明确表态,反对把日方申报的相关工业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韩方一样表示严重关切。 此前,韩国已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对日本申报遗址在二战期间使用强征劳工表达了严重关切,并曾游说世界遗产委员会重视这一问题,要求日本在相关“遗址”介绍材料中提及这段黑暗的历史。 即便如此,韩国也没有因此换取日方的更多宽慰,在重大分歧问题上,包括慰安妇和领土争端等在内,日本并没有做出很大让步,日韩之间存在的分歧依然很大。 今年5月,朴槿惠曾提出处理韩日关系的“双轨”政策,即将日韩历史、领土问题与经济、安保合作问题切割处理,希望不要让慰安妇等历史问题堵死日韩交流的通道。那么,韩国的“双轨”政策真的能奏效吗? 此前,朴槿惠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韩日两国有关慰安妇问题的磋商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已处于“最后阶段”。外界也是据此推断,日韩外长会谈可能会在慰安妇问题上获得突破,结果却似乎并非如此。两国外长仅仅确认继续在事务层面展开磋商。 笔者认为,日韩关系迟迟难以破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安倍晋三政权在二战历史认识上的倒行逆施。 安倍自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先后发表一系列否认二战侵略历史、主张修宪、实施军扩的言论,严重伤害了中韩等国民众的感情。 随后,安倍不断推动修改日本和平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暴走,包括韩国在内的二战受害国表示强烈不满和抵制。这也成为日韩关系不断降温的主要原因。 此外,领土争端也是阻碍日韩关系趋暖的重要原因。独岛,日本称竹岛,位于朝鲜半岛东部海域,面积约0.18平方公里。朝鲜、韩国和日本均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目前该岛处于韩国实际控制之下。2012年8月,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独岛,成为首位登岛的韩国元首。此举引起日本强烈抗议,日韩关系加剧恶化。 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方面则坚称,在1965年日韩邦交正常化协议中已经解决。 1965年6月22日,经过7次艰难谈判,日韩签署《日韩基本条约》,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尽管日韩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但两国间存在的历史认识问题和独岛归属等问题,影响了日韩关系正常发展。 如果安倍政权在历史问题上不能拿出诚意,表达歉意并付诸实际行动,如果日韩间的领土争端不能妥善解决,今后,这些横亘在日韩间的历史悬案仍会不断冒出来,阻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为新华社瞭望智库研究员,文章转自新华社瞭望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