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郑永年:丝绸之路与中国的可持续崛起
发表时间:2015-01-14 10:06 来源:国际网
丝绸之路的大目标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实现中国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和平崛起”,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责任大国。中国是否可以实现和平崛起,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至少如下三个条件,即一、实现内部的可持续发展;二、有效遏制发达的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中国有可能的围堵;和三、在发展中国家扮演领导角色。这三个条件是需要争取的,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也可以从这三方面来阐述。

丝绸之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内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可以全面发掘与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之间潜在的互补互利机会。无论是陆地丝绸之路(即“一带”)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例如新加坡)已经是发达经济体之外,其他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还是低度发展国家,都需要发展。丝绸之路通过资本和技术等外部经济要素的引入,和这些国家的内部要素如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整合,可以大大激发这些国家的潜在经济发展动力。

这样做也可以为中国带来直接的经济与战略效益。今天,中国经济各方面面临失衡,经济结构调整举步维艰。内部的继续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很重要,但也可以引入外部经济要素,一方面促进内部的改革,另一方面减轻内部改革的一些压力。发达的西方国家在走向经济大国(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过程中,无一不使用外部经济要素。例如西方的经济发展过程,往往伴随着对外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政策。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但必须寻求一条和发展中国家尊重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道路。尊重与发展、合作与共赢应当是丝绸之路的主题。

突破全球失衡困局

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丝绸之路有助于中国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严重的产能过剩与不具经济效益的产业,有秩序地对外移转,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内部过程的产能,转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要素。另一方面,这种产能转移更有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产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产业升级,丝绸之路可以为中国企业的成熟中阶产品,找到广大的海外新兴市场,为中国大量产能过剩的产业找到新的出路;同时,它也可以将中国的庞大外汇储蓄与丰沛国内游资,转化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突破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困局,实现全球经济增量基础之上的再平衡。

中国可持续的和平发展的第二个条件,就是遏制和化解西方、美国对中国的潜在围堵。对中国来说,要崛起成为大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作为大国,中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大国的崛起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历史上,大国的崛起经常造成西方学者所说的“大国的悲剧”,即现存的大国总是恐惧于新兴的大国;而新兴的大国也总要挑战现存的大国,从而构成了争霸战争。如何有效遏制发达的西方对中国可能的围堵?

中国需要加快军事现代化。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对西方的围堵构成最有效的威慑。不过,中国军事的发展可以对西方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西方也必然会加快在军事上对中国的围堵。从国际关系的逻辑来看,无论中国本身还是西方,都存在着强大的推动力,驱动着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军事竞争。一旦造成冷战期间前苏联和西方之间那样的军事竞争,对中国就会大大不利。中国因此必须竭力避免类似的军事竞争;和西方的关系也因此必须超越军事层面。

要避免前苏联和西方之间那样的军事竞争,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关系变得极为重要。鉴于中国和西方经济的高度依赖性,西方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必然要影响到中国。因此,即使西方对中国实行形式不同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还必须帮助西方恢复经济。尽管中国帮助西方经济,改变不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认知和其围堵中国的企图,中国也必须继续和西方保持这种经济相关性。两者的经济相关性越大,西方就越没有能力实现其围堵中国的企图。这些也是中国在和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候所需要考虑的。

但是,无论是军事现代化,还是继续保持和扩展同西方的经济关系,最重要的还是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一直在支撑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过,如果中国国内经济出现重大的问题,没有其他国家会来帮助中国。对这一点,人们应当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西方不同,西方一直在寻找机会来“惩罚”中国。中国如果有危机,很难想象哪一个西方国家会来帮助中国?中国必须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走出去”很重要。既然中国经济很难走向西方,就要寻找新出路,这个新出路就是通过丝绸之路,通往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更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履行的国际责任——丝绸之路是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的有效途径。

如何理解中国要在发展中国家扮演领导角色这个问题?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这样做不是像西方一些人所说的,是中国要追求国际霸权;恰恰相反,中国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双赢。一方面,丝绸之路可以帮助中国实现内部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丝绸之路可以全面带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阿拉伯、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的升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二,这样做可以缓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与贸易摩擦。尽管中国和西方经济已经高度依赖,但欧美国家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与激进排外思想也在增长。西方经济越是走不出结构失衡状态,越会把责任推到中国头上。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资本往往被西方国家利用“国家安全”等理由拒之门外。这种情况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这种情况当然不是说中国要放弃西方,中国仍然要努力和西方打交道。但同时,中国更需要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新的贸易投资空间。这方面,中国已经努力不少。丝绸之路的确立,必然会从整体上大大推动这方面的努力。一旦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出了新的投资和贸易空间,和西方的经济贸易摩擦必然会减少。

瓦解对中国的包围

第三,丝绸之路通过发展和强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可以有效瓦解美国对中国的新一轮战略围堵。美国的战略围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军事上的,二是经济上的,三是软力量方面的(包括意识形态、文化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军事现代化也必然会加快和提升。但中国没有美国那样做世界警察的野心,军事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还是国防。丝绸之路则可以从经济上和软力量方面瓦解美国的围堵。从经济上说,就是中国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在西方,一条腿在发展中国家。和西方的关系仍然很重要,不可放弃。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主导性。应当看到,这两条腿并不矛盾。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微弱的经济复苏,靠美国与欧洲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发达国家也普遍无力自行解决长期失业、产业流失与世代冲突等结构性问题。新兴市场国家尽管对西方不满,但仍过度倚赖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实际上,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要脱离西方市场不现实。对这些国家来说,也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仍然留在西方,而需要寻找另一条腿,这另一条腿就是中国。现实地说,要恢复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动力,必须靠新兴市场国家全面激发其经济增长潜力,扩大内部需求,以及同步深化新兴市场国家彼此间的经济合作,带动跨国投资与贸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各个方面的优越条件,决定了其必须扮演领导角色。

第四,丝绸之路可以把中国发展的一些宝贵经验,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去,借此形成中国的国际软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已经开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尽管中国发展过程也是有沉痛的教训,在一些方面甚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到今天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但毕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模式,并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人所炒作的“北京共识”论,也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些人所总结的“北京共识”论。中国的发展经验,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仍然需要总结。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对中国经验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也就是说,可以把丝绸之路视为是由中国自己创始的“软力量”建设项目。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软力量的崛起。软力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国际事务中的实际领导权和话语权。今天,中国的软力量建设一直是软肋。造成这种情形主要有三个原因,包括没有把中国本身发展经验总结好,过于注重于和西方的话语之争,不够注重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塑造自己的软力量。建设软力量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但丝绸之路是一个很现实和有效的契机。结合丝绸之路,中国至少可以实现软力量在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