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南亚 > 正文
张铁根:南亚区域合作的新发展
发表时间:2014-12-08 17:40 来源:国际网
11月26日-27日,第18届南盟峰会在加德满都举行,此次峰会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东盟相比南盟自1985年成立以来,区域合作进展缓慢。本次中国作为南盟观察员国出席了峰会,南盟对把中国的身份从“观察员国”提升至“对话伙伴”心态复杂。这是由于印度视南亚为其“禁脔”,不愿看到中国同南盟发生紧密联系。其实只要各方摈弃冷战思维,不搞零和游戏,南亚区域合作乃至亚太区域合作,一定大有可为。

11月是尼泊尔气候宜人的季节。26日-27日,第18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峰会在加德满都举行。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8国的总统或总理聚首共议“为了和平与繁荣加深一体化”这个主题。

这次峰会取得了一定成果。会议通过了《加德满都宣言》,就贸易投资、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区域联通以及消除贫困、食品安全、卫生、教育、应对人口、武器和毒品的贩运等广泛领域达成了共识,还签署了《南盟能源(电力)合作框架协议》。本届南盟轮值主席尼泊尔总理柯伊拉腊总结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首脑们对会议成果感到满意。

人们确实对这次会议的前景有点担心,会前的气氛不是太好。据媒体报道,会议主办方为各国首脑提供了从印度借来的防弹车,但巴基斯坦总理拒绝使用。见微知著,这个花絮反映出印巴这对冤家最近关系有点僵。出人意料的是,会议期间,印度总理莫迪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进行了两次握手。第一次是在26日。首脑们在加德满都郊外的一个山庄举行小型聚会,莫迪和谢里夫握手并就即将签署的能源协议交谈了几句。第二次是在27日,在闭幕式上集体照像时,谢里夫主动走上前去同莫迪握手,莫迪笑容可掬。印巴是否“一笑泯恩仇”,恐怕未必。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作为南盟主要国家的印巴两国的关系得以缓解,对南亚的区域合作肯定大有裨益。

南盟1985年成立以来,区域合作进展缓慢。同生机勃勃的东盟相比,简直相形见拙。2004年第12届南盟峰会通过了《南亚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10年过去了,目前南亚区域内部的贸易额仅占它们贸易总额的5%。原因是多方面的。地区政局动荡、恐怖主义猖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国家关系紧张,政治互信缺失等等,使南盟像一架破旧的牛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尼泊尔《喜马拉雅时报》读者评论说:自1985年以来,消除贫困、反恐、建造道路和基础设施、向人民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教育等等,地区首脑们在演讲中不知说了多少遍,但他们从不考虑如何认真落实,峰会就像个聊天室。就拿本届峰会来说,原先打算还要签署《南盟铁路协议》和《南盟机动车协议》,由于各方分歧太大,而不得不搁置,留待南盟交通部长会议在今后三个月内完成谈判,还不知何时签署。尼泊尔商业部一位前高级官员说,人员和货物运输是区域一体化的前提,上述两个协议的签署老是这样磨磨蹭蹭,很不好。

中国作为南盟9个观察员国之一出席了峰会。中方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互利合作,携手共同发展”的讲话。刘振民表示,中国与南亚国家是好邻居、好朋友。作为南亚最大的邻国,愿同南盟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为促进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南盟对把中国的身份从“观察员国”提升至“对话伙伴”心态复杂。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印度从中作梗。印度视南亚为其“禁脔”,不愿看到中国同南盟发生紧密联系。印度某些媒体更是杯弓蛇影,看到中国船舰访问南亚某国港口,便是要建设“海军基地”,要在印度洋周边构筑所谓“珍珠链”包围印度。其实,只要摈弃冷战思维,不搞零和游戏,南亚区域合作乃至亚太区域合作,一定大有可为。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