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目前呈现四大亮点:金融市场十分活跃,三大股指强力回升;房地产价格强劲回升;消费信贷持续上升;制造业回稳,页岩气的开采助推再工业化。美国经济面临的两大难点:一是失业率居高难下;二是沉重的债务负担拖累了经济增长。 |
2008年9月,美国爆发“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拖累了欧洲,影响了全世界的经济发展。2008年美国GDP下跌0.3%,2009年GDP继续下跌3.5%,出现了战后60多年最严重的经济大衰退。从2009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一直到2013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时好时坏,在这四年中,GDP年均增长仅为2.2%。 应对金融危机,小布什政府实施了金融救援法案,动用7000亿美元挽救行将破产的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和大型制造业企业。给美国家庭大幅度减税,刺激消费。 面对经济大衰退,奥巴马政府动用巨资采取了三批刺激经济计划,两次大规模减税,刺激生产和消费。 美联储采取了两大措施:其一、从2008年12月16日起实施超低利息的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其二、从2009年3月18日起,分期实施四批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力挺股市和刺激经济。 在上述多项政策的激励下,201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进入了温和复苏阶段。 美国经济的四大亮点 亮点一:美国金融市场十分活跃,三大股指强力回升,今年更是牛气冲天。 金融危机爆发后,道.琼斯股指狂跌到6470点。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2010年2月9日,道指反弹到10009点,2011年2月1日回到12040点,2012年2月28日回升到13005点,2013年2月12日回升到14019点,10月30日大升到15619点,11月21日狂升到16010点。2013年从1月2日的13413点到12月20日的16221点,全年道指大升21%,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从3112点升到4104点,大升32%,标普从1462点升到1818点,大升24%,可谓牛气冲天。美国社会无人不炒股,股指大升,股民把手中的股抛出去就是钱,就能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回升。 亮点二:房地产价格强劲回升。 房地产市场作为支柱行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可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2006年房地产价格暴跌引发了次贷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此后美国连续7年经济低迷。2011年12月5日,美国银行美林房地产市场部发布2012年房市报告指出,到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房价较2006年一季度的峰值下跌了33%,下跌的幅度超过大萧条时的30%。2009年6月11日,美联储宣布当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财富降至50.38万亿美元,比2007年第一季度、次贷危机前美国家庭财富64.36万亿美元缩水13.98万亿美元。伯南克说在这场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中将近80%的美国家庭财产受到了损失。 2012年第一季度末,房价止跌回升,2012年全年房地产价格平均回升了7.3%。从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实施第三批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每月加印400亿美元购买房地产的证劵以刺激房地产价格回升。2013年头三个季度房地产价格强劲回升,第一季度同比回升10.2%,第二季度同比回升12.2%,第三季度同比回升11.0%左右,但仍比2006年的峰值低17.4%。 2013年12月9日,美联储宣布由于股市和房市价格强劲回升,第三季度美国家庭财富增至77.3万亿美元,比金融危机前增加12.94万亿美元。这既是四年多经济复苏的结果,也为今年和明年的温和复苏乃至今后的强劲复苏打下了经济基础。 亮点三:消费信贷持续上升。 从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消费信贷连续14个月持续上升。美联储12月6日公布的数字显示,10月份消费信贷增加181.9亿美元,增幅高达7.1%,为5个月来最高,这是第四季度消费支出向好的信号。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71—72%是靠消费拉动的,中国对美国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日用消费品,美国消费的增长对拉动中国对美出口十分有利。 亮点四:制造业回稳,页岩气的开采助推再工业化。 数据显示,2013年7月—11月连续5个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在55以上,11月份达到57.3。这表明制造业在扩张,这显示美国制造业在回稳。这也符合奥巴马总统“重新工业化”的要求。尤其是页岩气的大开发,简直就像天上掉下了“馅饼”。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经济不断降低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依赖,不仅如此,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导致天然气价格大幅走低,美国天然气的价格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通货膨胀的指数,导致一部分海外企业回流美国增加了就业。 以上4大亮点形成了美国经济的温和复苏,但离强劲复苏还有一段较远的距离。这主要受制于经济上的两大难点。 美国经济的两大难点 难点一:失业率居高难下。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入主白宫。当月6日公布的2008年12月的失业率为7.2%,奥巴马总统眼看着突破了高失业率7%的界限,十分恼火,发布讲演痛批前任小布什总统给他留下了一个高失业的烂摊子。然后在奥巴马“英明”领导下,2009年美国的失业率一路攀升,从1月份的7.6到当年的10月份竟然上升到了10.2百分点!2009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9.3个百分点,2010年9.7个百分点,2011年9.0个百分点,2012年8.1个百分点。经过4年零9个月的努力,到2013年10月才回到了7.2个百分点。试问奥巴马总统的成绩何在?11月份继续降到7个百分点,仍然属于高失业的水平。必须指出所谓7点几是指的完全失业率,实际上美国的失业率比上述数据要高的多。2012年4月1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一组数据:完全失业1270万人,半失业800万人,隐形失业200万人,合计2270万人。有就业能力的人有1.57亿,未充分就业占比高达14.5%。今年4月12日,前劳工部长赵小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说:“另一个不幸的事实是如果算上几百万想要找全职工作机会但无法找到的人群以及由于失业而对找工作失望的人们,那么当今美国的就业市场,也就是官方的失业率实际是大约14%。” 大衰退后企业兼并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致使企业、商业大量裁员;半失业和隐形失业人群大量存在,这些都推高了实际失业率,美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呈现了“无就业复苏”的现象。 大量失业直接拉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影响了在业人员工资的提升,严重打击消费,拖累了GDP的增长。 难点二:沉重的债务负担拖累了经济增长。 美国政府债务负担相当严重,到2012年底政府债务达到16.39万亿美元,而当年GDP为15.68万亿美元,债务占GDP之比达到105%,大大超越了国际金融警戒线所规定的60%的界限,到2013年10月17日,财政部宣布政府债务已达17.07万亿美元,人均债务5.37万美元,相当于33万元人民币。 从美国宣布独立的1776年到小布什总统执政最后一年2008财年,总共232年,40几位总统累计国债突破10万亿美元。而奥巴马上台以来5个财年累计财政赤字已达5.77万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到2015财年结束,政府债务将达19.6万亿美元,2017财年将达22.3万亿美元。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到2017年1月19日,他有望在8年任期内制造出第二个10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务!早在2011年奥巴马就获得了“美国历史上花钱最没有节制的总统”的评价。 1985年美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从净债权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美国经济逐步演变为债务依赖型经济,到现在已快30年了。 2013年9月—10月,民主、共和两党为财政拨款和提高债务上限恶斗导致政府关门16天,说到底都是源于债务问题。沉重的债务负担就像一个堰塞湖压在美国政府头上。2010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曾说过:“到2020财年政府仅偿还国债的利息就高达8400亿美元,占当年政府总预算支出的十分之一。”在两党恶斗中,共和党议员指出若不削减政府债务,今后10年仅偿还国债的利息将高达5万亿美元。 大幅度提高债务上限,发新债换旧债实际上使债务负担更加沉重。这样的国内金融环境不利于吸引外资。2008年美国吸引外资3100亿美元,而2012年降至1660亿美元。奥巴马推出的5年吸引外资万亿美元的计划恐怕难以完成。 债务负担导致美国政府不能采取更多的为民众增加福利的政策来刺激消费,不仅不能减税反而从2012年起给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家庭加税4.6个百分点。从2013年3月1日起奥巴马总统和内阁成员带头削减5%的薪资收入,2013年全年国家公务员实施了无薪休假。刚刚通过的2014—2015财年财政拨款要求削减退休公务员的退休金高达830亿美元。削减赤字的计划连最贫困的人也不放过,从2013年11月1日起,从发给穷人食品卷的840亿拨款中削减50亿美元,这意味着靠每个人每个月领取价值150美元为生的一个4口之家每月少领36美元的食品卷,也就是说一个月内这个家庭少吃4只鸡!正如《纽约时报》所言,奥巴马总统为了削减赤字采取了“劫富不济贫”的政策。 2012年7月24日,在纽约,原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DinyarLalkaka对笔者说:“联邦政府举债成瘾,每天借债40多亿美元,每支出一个美元就有0.45美元是借来的。联邦政府就好比一个吸毒者,离开了毒品就没法活”。著名经济学家彼特.鲍泰利对笔者说:“欧洲在去福利化,今天的欧洲就是明天的美国,美国人民要准备过简朴的生活了”。2011年底美国《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美国从享乐时代开始走向节俭时代”的文章。2012年7月2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香港发表讲演,她说:“在美国最能花钱的是女人,现在美国妇女正在经历一个大的转变:从多消费少储蓄转变为多储蓄少消费。”统计表明,美国家庭储蓄率从2007年的1.7%到2013年美元升至4.8%,这意味着7、8千亿美元的钞票进了银行而没有进商场。这将拖累美国消费的增长,进而影响GDP的增长。 2013年5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准备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一直拖到12月18日才宣布实施谨慎退出的政策,即从2014年1月份开始每个月减少100亿美元,并不是每个月都减少,要视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整个退出政策要贯穿到2014年全年。也就是采取小步慢走,谨慎退出,走一步看一看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另外,伯南克宣布超低利息政策要一直维持到2014年年底,到2015年视经济状况再定。这说明美国经济进入了温和复苏,尚未出现强劲复苏。 2013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分别为:1.1%、2.5%、4.1%;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上调了对2013年至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2013年GDP增长2.2—2.3%,2014年GDP增长2.8—3.2%,也就是说2014年美国经济将继续维持温和复苏。 在过去6年中,美国经济成功地避免了二次衰退,相对于欧洲和日本而言成为西方经济中唯一的亮点。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