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罗斯提议叙利亚交出化武,美国停止对叙军事打击,叙化武危机出现戏剧性变化。俄方的建议为当事双方在保留颜面的前提下摆脱当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提供了一个体面的“下台阶”。 |
俄罗斯的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有关各方的积极回应,叙化武危机峰回路转,进入外交谈判的通道。 对于奥巴马来说,俄方建议等于是向在苦苦挣扎中的他抛出一个“救生圈”。奥巴马提出要对叙动武后便把自己逼到墙角,陷入打也是不打也不是的窘境。 打,师出无名,国内多数民众不支持,国会众议院也出现强烈的反对声音,奥巴马很可能拿不到他所要的对叙动武的“通行证”。与此同时,大多数盟国也反应冷淡,纷纷表示不参加对叙动武的“国际联盟”。再说,如要开打,究竟打到什么程度,是把巴沙尔打垮了,由反对派取而代之,还是“惩罚”教训一下了事,美国内部对此已经出现严重分歧。 然而,不打,奥巴马的所谓“红线说”等于白说。美国将来说话谁还当真?在国际舞台上如何维护其“老大”地位?现在巴沙尔放弃化武,奥巴马可以声称他的“红线说”以及威胁对叙要动武的做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奥巴马立即表态,接受俄方建议,称这是一个“潜在的突破”,国会也暂停了对叙动武投票表决。 就巴沙尔而言,地面战场正在出现有利于政府军的积极变化,如果这时候美国对叙动武,将会断送当前的大好局面,江山有不保之虞。事实上,化武对巴沙尔来说已成为“包袱”,不但军事上对以色列构不成威慑,变成中看不中用的“摆设”,而且政治上也会成为对手用以打击自己的“口实”。巴沙尔以放弃化武并参加禁止化武公约为条件,换来美国不对叙进行打击的承诺,为日后扩大战果,逐步歼灭反对派创造条件,无疑这是“只赚不赔”的明智之举。也难怪叙外长几乎在俄建议发布的同时就在莫斯科表示欢迎。 从普京角度来看,此建议可谓“一石三鸟”。一是在关键时刻,普京出手制止美国对叙动武,保住了俄在中东的唯一立足点;二是叙化武危机出现大转折,彰显了俄的外交手腕,提高了俄的国际地位和大国形象;三是叙彻底销毁叙化武,也将消除因叙内战加剧,可能引发叙化武失控流入俄北高加索高危地区的隐忧。显然,普京在这场博弈中是得分的。 现在对俄方建议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是“密谋说”。据透露,上周末普京与奥巴马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了会谈,双方达成“密约”,认为应就化武撤离叙采取行动。另一种是“口误说”。美国务卿克里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漏了嘴”提出“以化武换和平”的说法,触发俄外长拉夫罗夫提出俄建议的构想。或许,作为连续剧的上下集,把这两种说法揉在一起,可能更接近于事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事各方对俄方建议反应如此迅速和积极。 当然,进入谈判通道的叙化武问题,解决起来一点也不轻松。据有关专家估计,从叙化武的确认、勘验、清点、到收缴和销毁,不要指望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内就能摆平,也不要指望美国会轻易放弃陈兵地中海以压促变的战略。谈判解决叙化武问题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博弈过程,也不能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前驻克罗地亚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