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点当然不是美中开战不可避免。请考虑一下为数不多的崛起的大国取代处于主宰地位的大国,而不发生战争的情况,即从19世纪开始美国与英国的关系。美英两国所谓的大和解出现之前,两国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互相怀疑、存在敌意,与现今观察到的文化相近、相互友好、共同利益深厚的情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然而当时的和平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并不具备的条件:那时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国认识到,它在美国周边并没有强有力的盟友,而且在距离本土更近的地方,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威胁,它没有能力遏制挑战者的崛起,因此应该转而尽可能地容忍美国的愿望。 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超乎寻常的崛起,以及这不可避免地令美国感到的失落(如今美国以为自己是自然而然的世界第一),构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挑战。在这些情况下,按部就班地做事、按部就班地处理官僚事务、按部就班地领导国家通常会引发战争。因此,要在这种情况下避免战争,就需要两国领导人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不仅要在一次峰会上这样做,还要花一代人的时间这样做。 习近平和奥巴马明白这一点吗?两人是否都明白,成功地管理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和正在崛起的未来超级大国间的关系,不仅仅涉及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还面临一个有着修昔底德规模的重大挑战。 我们有理由期望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国领导人曾经研究过大国崛起的历程。10年前,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史考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Lee Kuan Yew)提到:“在安全领域,中国明白美国付出的多得多,取得的优势如此之大,直接挑战毫无意义。只有中国在发展和技术运用上超越美国,中国才能构想以武力抗衡美国。” 这个背景之下,习近平在去年正准备接任中国领导人之际访问美国时,呼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两国领导人现在有机会也有责任将这种设想转变为现实,而不仅仅是口号。 奥巴马总统决定邀请中国新任领导人共度周末,坦诚地讨论相互间的期望和忧虑,这代表着外交的一大跨越。两国领导人都明白,对他们二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都是本国的国家建设。 然而历史在评价这次会面时,并不会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来评价,而是会评价两位领导人是否开始了认真地对话,讨论在两个大国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从而弥合双方的分歧与争端,进而逃离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 (翻译:王童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