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崔岩:略论中日关系中的政经逻辑
发表时间:2022-07-29 08:06 来源:国际网
经济关系往往被比喻为中日关系的“压舱石”,但政治与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的两大主体,不能把经济的作用降低到“压舱石”的地位。而且两国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是在两国政治关系斗而不破和双方利益互补的条件下实现的,当政治关系恶化到某一临界值时,或双方的经济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再完全一致时,将对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冲击。尤其,当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在日出现了的“中国威胁论”的高潮,使日中交流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判断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目前中日经济仍存在着强大的互补关系,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在政治关系发生转向的情况下,以往的“政经分离”现象还能持续吗?

2022年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两国关系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取得重大发展的这一历史节点,两国应对此进行庆祝,总结50年来两国关系历史发展进程的经验教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两国关系的今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然而,纵观近年来中日关系发生的重大波折与倒退,与50年来取得的重大进步相比,似乎预示着这一关系进入了衰退周期。近来,日本著名政治家前首相安倍晋三意外遇刺身亡,也引起了中国对日本国家发展以及中日关系走向的热议。国家间关系包括多个层面,但政治与经济关系是其中的两条主线,在全球化时代存在密切的政经关系的国家之间,政治与经济两大关系不仅构成了国家间关系的主体,而且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这一分析视角既是源于国际问题研究的理论传统,也来自于中日关系50年来发展历史中存在的“政经分离”现象。

回顾5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发现其中存在着奇特的“政经分离”现象:一方面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尽管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始终处在不断的波折和矛盾频发的状态;另一方面,两国的经济交流快速发展,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甚至出现了深度融合的现象。从民族国家的范围看,经济作为基础对政治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从长期看,这一原理在国际关系中也是适用的,但是在短期内,国际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似乎更强,很难想象两个在政治、外交方面纠纷不断的国家,会有稳定而快速发展的经济关系。但是,这的确是中日关系发展中在存在的事实。最为典型的是在21世纪初,两国政治关系出现了非常冷淡的状态,经济交流却极为高涨,即所谓的“政冷经热”现象。对中日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不难找到上述现象的背后原因。

首先,我们要正视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重要历史意义,它不仅改变了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两个大国间不正常的国家关系,还奠定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邦交正常化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实现的,并没有全面达成和解,因而导致后来两国政治外交关系不断发生龃龉,但是在特定的国际局势和双方利益互补的格局下,双方斗而不破,为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其次,两国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也是在特定条件下实现的,最为核心的是两国的民间经济交流不但没有妨碍或损害各自的国家利益,相反却增进各自的国家利益,也就是说,在两国经济力量存在一定差距和经济利益互补的条件下,经济利益与国家战略利益是一致的。在过去的中日关系中,经济关系往往被比喻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即在双边关系出现矛盾波折时起到稳定器的作用。这一观点实际上并没有全面认识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以及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的两大主体,是中日关系之船的主要构成,因此不能把后者的作用降低到“压舱石”的地位;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是在前述的政治关系斗而不破和双方利益互补的条件下实现的,当政治关系的恶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将对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冲击。同时,双方的经济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再完全一致时,经济关系的发展也将面临政治关系的阻碍。近十余年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上述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逻辑的,同时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也加速了日本对中战略的调整。

最为核心的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并与之拉开距离,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日本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宣传高潮,使得日本与中交流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判断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过构建联盟集团限制中国发展、与中国经济脱钩的战略动向。实际上,中日经济仍然存在着重大的互补关系,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日本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是难以摆脱的,但是在政治关系发生转向的情况下,以往的“政经分离”现象还能持续吗?今后的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

随着日本政坛“后安倍时代”的到来,人们都在议论作为日本宪政史上执政期最长的政治家的历史遗产。从安倍执政期间对中日关系的表现,也可以窥见其在这方面的“遗产”。

其一,安倍在对中关系的左右摇摆与坚定的对抗中国的国际战略,反映了日本右翼政治家以狭隘的国家利益为根本的政治理念。2006年安倍第一次执政,实现了对中的“破冰之旅”,但其第二次上台后公然参拜靖国神社等严重损害中日关系的行为,导致了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陷入最为恶化的状态,其后又积极推动中日关系的转圜。在其下台后,大肆发表损害中日关系的言论。

在国际战略方面,积极推动印太战略和加强美日联盟,强化对中国的围堵。尽管在安倍执政期间对改善中日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必须认识到这是为其狭隘的国家利益服务的,其行为是在狭隘的国家利益观主导下的策略,缺乏长远的国际战略格局。岸田政府上台后,在一定程度受到安倍主导的自民党右翼势力的影响,在对华关系上采取了与安倍相比“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恶劣政策,这可以说是岸田对安倍遗产的继承。我们必须认识到,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是源于其领导人基于中国威胁论的对华错误认识,是以维护其狭隘的国家利益为目的的。中日两国长期的历史交往表明,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日两国在50年来的经济合作方面对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今后不仅局限在双边经济合作方面,在区域乃至更广泛的全球问题的合作,都存在符合双方发展目标的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并不矛盾。但是,如果总是局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世界观,试图与美国及西方国家一道推动对华“新冷战”,那么不仅会严重损害中日经济关系中的巨大利益,也通过国际秩序的破坏带来更为深刻的利益损害。日本自民党在刚结束的参议院选举中获得大胜,后安倍时代日本政治格局也将发生重大的调整,尽管难以期待岸田政府对华战略发生根本的转变,但是日本国内外也出现了对华采取“务实政策”的呼声,相信日本对华政策会发生一些调整,从而使中日关系摆脱当前的严峻局面。

(作者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文章转自“海外看世界”)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