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庞大鹏:俄乌冲突对俄罗斯及国际秩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2-05-11 22:17 来源:国际网
俄乌冲突使俄实力削弱,促使西方国家团结在一起,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同时,早先由于俄发展模式缺乏吸引,独联体地区“去俄化”已成为趋势。俄乌冲突后这一态势会更明显。在俄实力下滑的动荡期,相关国家可能选择新的对外战略,欧亚秩序出现动荡分化乃至重组的前景不可避免。目前从俄乌冲突来看,总体态势是“西强东弱”。美国“弱俄遏华”的态势已经形成,且这一态势可能贯穿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国需审慎研判形势,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按照战略部署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出兵乌克兰。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四次对外使用武力。前三次也发生在普京执政时期,分别是在2008年的格鲁吉亚、2014年的克里米亚和2015年的叙利亚,俄罗斯都基本上实现了出兵的战略意图。但这次出兵却让俄罗斯陷入困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世界范围内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而俄乌冲突则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当代国际格局。俄乌冲突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安全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一、力量对比此消彼长

俄乌冲突使俄罗斯的实力受到削弱。从经济上看,虽然俄罗斯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打造了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的堡垒战略,但由于此次制裁具有前所未有的高强度,俄罗斯的经济和民生情况迅速恶化,其经济现代化进程被拦腰斩断,俄罗斯已经难以实现2030年长期战略目标。从政治上看,经济制裁的传导效应将逐步显现。俄罗斯政治是精英政治,精英稳则政局定。经济制裁对于精英利益的影响是否动摇其对普京的忠诚并进而影响俄罗斯内部稳定,也是关键因素。从军事上看,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被严重消耗。而且,俄罗斯实际上在与乌克兰背后的西方国家进行战斗,最终需要依赖经济实力。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实力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而2021年俄罗斯的GDP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不足2%。

俄乌冲突促使西方国家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友展现了超强的政治凝聚力,有效改善了跨大西洋联盟内部矛盾不断的局面。西方国家在对本国民众的号召力上、对中小国家的影响力上都远超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更是得以充分展现。而且,尽管俄乌冲突使欧洲面临保民生的难题,但也为欧洲提供了战略机遇。面对俄罗斯出兵的严峻挑战,欧洲摆脱了在军事安全领域的被动角色,积极增加防务开支,保卫北约东部边界。德国增大军费支出预示欧洲将成为世界舞台上军事安全战略的参与者,这是这场冲突产生的重要地缘政治转变之一。此外,德国的转变已刺激日本。日本积极谋求修改相关法律,以求突破对其海外派兵的限制,这将对东北亚安全带来严重挑战。

俄乌冲突还将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欧盟一体化已经延伸到欧盟成员国在政治、军事、安全和外交事务上的融合。美国与欧盟虽然在对俄罗斯能源制裁问题上有争论,但在欧洲安全等实质性问题上保持一致。俄乌冲突后北约可能成为一个不断扩张、富有攻击性的国际军事集团。

二、地区秩序动荡分化

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构建有利于其国家利益的欧亚地区秩序。俄罗斯精英和民众不甘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地缘政治现实,实现独立国家联合体(以下简称“独联体”)一体化,尤其是实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体化,是俄罗斯社会的共识。苏联解体使2500万俄罗斯人散落到国境以外,导致俄罗斯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被分裂的民族。“俄罗斯世界”这一理念也因此得到了俄罗斯社会的广泛认同。“俄罗斯世界”实质上是俄罗斯及海外俄罗斯人这个群体的世界,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被认为是其核心部分。俄罗斯社会的共同心愿是,不仅要实现独联体一体化,而且要构建一个以俄罗斯精神文化作为内核的文明空间。俄罗斯社会对于执政者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看其能否在独联体一体化问题上取得成效。在普京执政20年之际,俄罗斯社会一致认为,21世纪前十年是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最成功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俄罗斯成功阻止了西方国家向独联体的渗透,阻断了威胁俄罗斯切身利益的西方扩张;俄罗斯在从大欧亚空间的边缘向中心靠近,因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与独联体的相互依存关系被俄罗斯视为自身发展的路径依赖。俄罗斯领导人曾多次强调,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在俄罗斯的国际秩序观中,其地缘政治逻辑决定了如果以重振大国地位和实现民族崛起为目标,就必须加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俄罗斯也因此长期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西方国家认为,只要俄罗斯不放弃独联体“势力范围”的幻想,西方国家也就不可能解除对俄罗斯“帝国”的防范,而防范的途径就是通过北约和欧盟的“双东扩”来争夺独联体国家,从而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生存空间。

无论俄乌冲突的结局如何,俄罗斯的国家特性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结构性矛盾都难以改变。问题在于:一个实力下降的俄罗斯可能引发欧亚大陆地区秩序的分化与重组。随着“东升西降”这种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美竞争加剧,俄罗斯一度认为妨碍它实现独联体一体化的阻力在减弱。这也是俄乌冲突爆发的刺激性因素。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下降,控制周边国家的能力相较以前在减弱。俄乌冲突期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Kassym J. Tokayev)已经宣布建设“新哈萨克斯坦”战略,其政治现代化的力度前所未有;亚美尼亚已提出与土耳其发展良好关系的愿望;外高加索国家摩尔多瓦甚至提出了解决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的可能性。这些事态的变化在俄乌冲突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发展模式缺乏吸引力,不能成为凝聚独联体的“经济磁石”,独联体地区“去俄化”已经成为趋势。俄乌冲突后这一态势会更加明显。在俄罗斯实力下滑的动荡期,相关国家可能选择新的对外战略,欧亚秩序出现动荡分化乃至重组的前景不可避免。

三、国际格局理念碰撞

俄乌冲突后,世界各国在国际格局新一轮的分化组合与重新构建中,都需要明确本国的国际观、战略观和历史观。如何认识世界,尤其是如何认识变化了的国际环境、具有新特点的国际安全,值得各国审慎思考。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因为俄乌冲突而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这一步,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和平与安全才是国际社会最应珍惜的财富。这将成为俄乌冲突后国际社会可能获得的最大共识。

国际体系的阵营化难以避免。在美国学者看来,世界上可能存在三种势力:一是西方势力,联合采取相关行动;二是制衡势力,这些国家与美国等大国进行接触,同时保持独立性,并且尽力降低自己成为大国竞争场域的可能性;三是可争取势力,美国等大国在这些国家争取扩大实际影响力。基于这种判断,美国外交战略方向是保西方势力、拉制衡势力、夺可争取势力。具体而言,美国会更加倚重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三位一体是美国力量的基础;美国会更加关注跨大西洋联盟,支持构建跨大西洋能源联合体,以排斥俄罗斯能源;美国还将更加重视“印太战略”,美国与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会继续夯实一个强大的外交框架,以应对中国对亚太和印太地区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一直存在关于国际秩序观的较量。西方国家倡导的所谓“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实质上是联盟思想中的价值观外交,强调意识形态对抗。近年来,美国一直宣称要坚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俄乌冲突后美国会强化这一观念以维护美国利益。与美国的“国际秩序观”有所不同,中国一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构建真正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为此,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始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赢得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构建新时代的国际秩序观,有利于甄别和区分现有国际秩序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也容易被世界各种力量所接受。

总之,俄乌冲突是百年变局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因素,已经深刻改变国际格局。俄罗斯从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后一直秉持的核心看法是: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西方国家五百年来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文化优势逐渐消失。然而,从俄乌冲突来看,“东升西降”虽然仍是大趋势,但也要看到目前总体态势还是“西强东弱”。由于俄乌冲突,美国“弱俄遏华”的态势已经形成,而且这一态势可能贯穿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国需要审慎研判形势,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按照战略部署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文章转自“国际经济评论”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