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孙海潮: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前来南海的真实意图
发表时间:2021-12-17 19:57 来源:国际网
英法德相继派军舰到南海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活动,是配合美国并显示影响力的举措。欧洲认为自己既是所谓的国际规则维护者,也是大国博弈和竞争的积极参与方,要向外界展现出“重要的经济体和安全行为体”的双重角色。欧洲大国到南海展示存在,虽然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客观上成为美国的帮凶,成为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尽管德国并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而是力争左右逢源谋取实际利益。但历史一再证明,这种两面讨好的政策,往往却适得其反,最终得不偿失。

德国配合美国战略需要并显示自身力量

12月15日,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进入南海,系19年之后首次到达该地区的德国军舰。欧洲舆论评称: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加入其他西方国家的行列,到亚太地区展示军事力量。德国国防部发言人较为低调:德国军舰系遵循通常的贸易航线通过南海。

8月2日,“巴伐利亚”号护卫舰从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港出发,以训练为名开始执行为期7个月的所谓“印太使命”。“巴伐利亚”号是德国海军最大吨位亦即“战斗力最强”的战舰,共有232名士兵,将在途经非洲之角、新加坡、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后,于12月中旬穿越南海。是自2002年以来第一艘穿越该地区的德国军舰。

德国与日本一样,都是在美国的一手经营下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国家的。德国右翼政党对美国在二战后“挽救德国”感恩戴德,在冷战后实现国家统一更是对美国五体投地。政治上的同气连枝和相互托底也曾经是德美、欧美关系的基石。德国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深刻反思二战历史,尽管这与日本在美国的纵容下既保留发动侵略战争的天皇制度,又刻意掩盖二战罪恶性质不同,但这些均是美国为维护世界霸权控制盟友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的战败国,均为美国在本土外驻军最多的国家,同时在美国的卵翼下努力重建而成为“经济动物”。特朗普有关“德国最坏”和“日本吸血”的言论即源于此,因而要求德日(加上韩国)补交高额“保护费”。德国和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下实现了经济起飞,但更时刻惦念着摆脱沉重的战败国包袱成为“正常国家”,因而在战略上对美国予以充分配合,希望美国“网开一面”。

美国对两国一直奉行“控制加利用”的双面政策,根据需要而有所侧重。冷战后,德国作为北约成员国跟随美国出兵阿富汗,日本呼应美国出兵伊拉克,为两个犯有战争罪的国家首次向海外派兵创下先例。日本因不能正确反思罪恶的战争历史而无法得到国际社会谅解,德国却因反思历史,在国际声誉上远胜日本。

由于德国彻底清算和反思二战历史,民众普遍反对强化军备和对外派兵,因此得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经济和欧洲一体化建设,与日本快速扩充军备和寻机向外派兵有本质区别。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问题上,德国更多地是对法国的提议予以呼应。“巴伐利亚”号是护卫舰,但却已是德国“战斗力最强”的军舰,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2003年,美国小布什“新保守主义”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执意编造借口入侵伊拉克。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和法国总统希拉克一起,坚决反对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加以抵制,是二战结束后西方阵营首次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产生严重分裂。向来对美国俯首帖耳的德国这次竟然站在了美国的对立面,彻底激怒了美国。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曾发出“放过俄罗斯,饶了法国,惩罚德国”的威胁,对德国“忘恩负义”的愤怒情绪溢于言表。德美关系在小布什执政后期才逐渐恢复。

拜登上台后,全力调动与胁迫盟国参与所谓“大国竞争”。美国既视俄国为主要威胁,又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欧洲和日加澳等盟国虽内心考虑各有不同,但均予以不同程度的配合。法英荷等欧洲国家均响应美国“航行自由”的号召到南海展示力量,德国也不例外,而且视之为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良机。

英法德相继派军舰到南海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活动,是配合美国并显示影响力的举措。欧洲认为自己既是所谓的国际规则维护者,也是大国博弈和竞争的积极参与方,要向外界展现出“重要的经济体和安全行为体”的双重角色。欧洲大国到南海展示存在,虽然内心考虑和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客观上成为美国的帮凶,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

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女士为“巴伐利亚”号送行时表示,“我们正在与合作伙伴和盟友一起,为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悬挂旗帜”。德国外长马斯指出,德国希望与盟友合作来确保遵守国际法并加强印太地区的安全,未来的国际秩序将由该地区决定,“巴伐利亚”号的印太之行将为此作出贡献。一方面,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一直期望德国更多参与亚太事务;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也期望德国作为“价值观伙伴”,展现更多团结精神。德国感谢日韩澳等国的支持。德国防长和外长的表态,说明了德国此举的政治意愿。

德国反对党和民间和平人士持强烈反对态度。反对党左翼党发表声明,认为向印太地区派遣护卫舰对加强该地区的安全局势并无帮助,纯粹是为了迎合美国反华政策而采取的军事行动,左翼党要求政府停止对美国的盲目服从行为。90%以上的德国民众仍坚持和平理念,对政府派遣军舰远赴亚太持讥讽和批评态度。一些网友还找出了100多年前德皇威廉二世向中国派遣远征军的历史图片。有网民写道:我们的军舰去亚洲做什么?德国军舰的根本使命是捍卫德国,这种巡航劳民伤财,还暗藏风险,是彻头彻尾的盲目行动,基督教民主联盟怎么变成这样了?

德国军舰前往南海仅具象征意义恐得不偿失

一向低调行事的德国大张旗鼓地派遣军舰前往南海,时间之长和所经地域之多,引发诸多评论和猜测:

一是太平洋海域的紧张气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一触即发,德国海军从未如此高调地到太平洋亮相,无疑是火上浇油之举,因而成为二战后德国政治敏感度最高的一次远洋行动。无论如何,“巴伐利亚”号业已起航,虽只是欧洲更多参与亚太事务的开端,而对德国来说已经是一个“政治奇迹”。此举是德国多年来争议度最高的对外军事行动,而且是与美法英采取共同行动,既要表明德国已是一个外交和军事上都更加自信的国家,也标志着德国朝着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在欧洲安全政策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具信心。

二是“巴伐利亚”号护卫舰长途奔袭,显然与1945年宪法制定的不干预原则和不对外参战传统相背离,遭到反对党和普通民众的强烈批评。2010年,时任总统科勒曾提议派遣军舰保护德国重要商业航道的安全,因遭到所有政党的反对和媒体攻击谴责而被迫辞职。默克尔虽已宣布不再谋求连任,但迫切希望留下政治遗产和为“后默克尔时代”定调,达到既讨好美国又借以扩大德国和国际影响的双重效果。进入21世纪后,德国的外交政策业已发生重大变化,但不会以破坏自身长期经营的“和平形象”为代价,如已明确宣布将不再参加对外战争,拒绝了美国要求德国向叙利亚出兵的要求。

三是德国并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而是力争左右逢源谋取实际利益。美国是德国的最大保护国,发展对美关系是首要目标。法国总统马克龙认为在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衰落和北约处于“脑死亡”状态后,默克尔当即表示并不认同。所以,德国在派出军舰远赴亚太后,先是宣布不会进入中国岛屿12海里的限制范围,实际上等于默认了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既不会穿越台湾海峡,也不会参与同美军的联合军演。继而提议到上海短暂停留并进行访问的“友好表示”,避免使外界产生挑衅中国的印象。

四是执行所谓的第二轮“新东方政策”。冷战时期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新东方政策”,是在与西方阵营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向东欧国家伸出橄榄枝,改善德国的安全处境并扩大影响。默克尔现在的政策意图是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重点是中国。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国不仅在2020年跃升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更成为德国的最大商品输出国,德国对中国的经贸和市场依赖度持续提升。德国媒体向外传达信息:德国没有任何人想要无端激怒中国。中国是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一直是默克尔政府国际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使人想起德皇威廉二世希望在东亚拥有一席之地的想法。”

拜登入主白宫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特朗普彻底破坏的与传统盟国的关系,欧洲是重点,德国则是重中之重。拜登宣布中止特朗普从德国撤军的计划,还将增加500名驻军,在自知无法阻止德国与俄罗斯共同建造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情况下,取消特朗普制定的制裁计划,受到德国的欢迎。7月中旬,默克尔对美国进行“告别之旅”访问,与拜登和哈里斯副总统会晤时气氛融洽,与默克尔每次见到特朗普时愤怒苦恼无奈的表情形成鲜明对照,但仍表示在对待俄罗斯和中国关系问题上,德国不会放弃自身利益,不会完全服从美国。默克尔对记者强调,欧盟仍将坚持“战略自主”立场。

德国作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西方大国,还在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并不体现在军事实力上,长期以经济文化等软实力示人。区区一艘仅有232名兵员的“巴伐利亚”号护卫舰,要想到太平洋“秀肌肉”,只会沦为笑柄。

8月2日,“巴伐利亚”号远行当日,德国前国防部长沙尔平在德国“中国平台”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一些人试图描绘新对立阵营正在固化的图景,与现实不符。欧中关系从根本上看非常好,有十分稳固的基础和良好的前景。欧洲不应该让自己受到日常政治喧嚣的过多影响,大方向应该是合作以及市场经济竞争。“德国需要与价值观相结合的务实主义。要尊重中国的价值观体系。要解决真正重大的全球性挑战,抵制中国不如同中国合作。”

美国拉上包括德国在内的北约盟国,组成武装到牙齿的军事集团,在阿富汗打了一场“美国史上最长的战争”,结果仍落了个仓惶撤离的结果。充分诠释了“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人间正道。德国撤军最迅速和最彻底。德国跟随美国到南海炫耀,仍难掩盖内心的虚弱。历史一再证明,这种两面讨好的政策,往往收到的却是两面不讨好的效果,最终得不偿失。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