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沪生:中欧关系骤然降温、原因及其未来
发表时间:2021-06-08 16:53 来源:国际网
拜登入主白宫后,公开宣布“美国回来了”“美国要领导世界”,重新将欧盟拉入“朋友圈”。欧盟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以价值观为导向,与美国一起共同遏制中国的崛起。一时间,中欧关系急剧恶化,欧盟不仅对中国进行制裁,而且还“冻结”中欧投资协定。欧方的动作,既有维护自身利益与价值的考量,也有美国的重要影响。中欧的分歧和矛盾将长期存在,但中欧共识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

一、中欧关系急转直下

自拜登入主白宫以来,欧盟为修复大西洋两岸关系,复苏“民主同盟”,跟随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冻结”中欧投资协定,通过《欧盟印太合作战略》,立陶宛退出“17+1”合作机制,欧洲国家军舰还不断进入中国周边海域,中欧关系急转直下。

1.欧盟对中国进行制裁

2021年3月22日,欧盟就因为所谓“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4名官员和1个实体实施制裁。这是30多年来,欧盟首次对中国制裁。欧盟制裁中国的背后推手是美国,但不等于说是美国迫使欧盟制裁中国。美国为对抗中国,利用新疆问题大做文章,是国际社会渲染新疆问题的始作俑者。与美国拥有相同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的欧盟,在新疆问题的道德制高点上做出与美国一样的反应,同时也是对拜登政府团结西方盟友的一种回报。对此,中国进行强烈反制,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10名人员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欧盟预料到中国会反制裁,但没有料到,中国报复性反制的是欧洲议员、学者和机构,这与欧盟制裁中国的涉事官员大相径庭。加上新冠疫情和香港问题等诸多敏感话题,欧盟对华不满集中爆发,中欧关系趋向恶化。

2.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

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599票赞成、30票反对和58票弃权的结果,高票表决通过一项名为“中国对欧盟实体以及欧洲议会议员和国会议员的制裁”的动议,要求在欧洲议会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前,中国先解除对欧盟方面的反制裁。这一“冻结”成为中欧关系恶化的重要节点。中欧投资协定进行了7年35轮谈判而达成的协定。欧盟现在以中欧投资协定作为筹码,要求中国撤销制裁,这是毫无道理的。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份平衡、互利共赢的协定,不是谁对谁的恩赐。中方对欧方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制裁,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对欧方搞制裁对抗做出的必要、正当回应。欧洲议会拿中欧投资协定威胁中国,完全是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过,在冻结中欧投资协定问题上,也有理智的声音。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20日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称,她“愿意继续为中欧投资协定每一个字担保”,她还呼吁欧洲要保持与中国的对话。

3.立陶宛退出17+1合作机制

2021年5月21日,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对外宣布,“从现在起,我们正式退出17+1机制。同时,我们呼吁其他欧盟成员国也及时跟进,现在正是体现我们与中国明确切割的绝佳时机”。兰茨贝尔吉斯还指责中国利用17+1机制破坏了欧盟的团结。他说在中国的作用下,欧盟内部出现了分裂,因此欧盟需要放弃17+1,集中力量用27+1模式对付中国,只有站在一起的欧盟才是最强大的……不仅如此,立陶宛还打“新疆牌”,5月20日立陶宛议会通过涉疆动议,指责中国在新疆搞“种族灭绝”,还要求联合国前往调查。3月初,立陶宛外交部还宣布将在台湾正式设立代表处。这种挑战“一中原则”的行为,加之此前“高调”缺席中国主持的中国—中东欧国家17+1视频峰会,已经彻底打破了中立双边关系的平衡。

4.通过《欧盟印太合作战略》

2021年4月19日,欧盟外长理事会通过《欧盟印太合作战略》结论。报告称,印太地区十分重要,是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拥有世界60%的人口,创造了全球60%的GDP,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三分之二。然而,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竞争激烈,贸易、技术、政治和安全领域局势紧张,已日益威胁到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稳定,欧盟的利益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欧盟将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关注、存在和行动,增强自身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一方面,欧盟要加大印太地区的经济投入;另一方面,要突出欧盟作为“全球安全行为体”的作用。此外,加强互联互通,推动数字治理合作也成为欧盟印太战略的关键词。欧盟希望通过加强与印度、日本和东盟的经济联系,实现对亚太经济关系多元化,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欧盟的印太合作战略有迎合美国的一面,但与美国排除中国的印太战略不同,促进合作是欧盟印太合作战略的核心。全文除提到中欧投资协定外,一次也没有提到中国。当然,报告提及的地缘政治竞争、供应链紧张、人权普遍性、遵守国际法以及贸易投资和互联互通方面的互惠,都在暗示中国的挑战。

5.欧洲国家不断派军舰进入中国周边海域

今年以来,欧盟一些国家,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不断派军舰进入中国周边海域,甚至大搞军事演习,导致中国多个海域局势急速升温。2021年2月,法国1艘“蓝宝石”号核动力攻击潜艇和1艘补给舰,进入南海和东海。4月16日至19日和5月23日至24日,法国“雷电”号两栖攻击舰和“絮库夫”号护卫舰两度与澳大利亚军舰在南海共同进行所谓“自由航行”和军事演练。2021年5月11日至16日,法国与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日本举行代号为“弧线21”的联合军事演习。这是法国历史上法军首度在日本境内与日本武装力量举行首次联合军演,旨在展现美日法三国在所谓“中国扩大海上活动”问题上的团结。与此同时,法国“雷电”号两栖攻击舰和“絮库夫”号护卫舰还与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的9艘军舰在东海举行联合演习。从演习假想敌看,四国演习夺岛的真正目的是针对未来可能的台海战争。德国计划2021年8月派出“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前往亚太海域参加训练,这是2002年以来德军舰首次来亚洲。不过德舰在通过南海时“将回避敏感海域”,并计划在进入南海之前先访问中国上海。德国此举既满足了美国的欲望,参与在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活动,同时又避免因此而刺激中国。另外,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其中包括一艘荷兰的护卫舰,预计下个月也会进入南海。不过,英国已明确表示,不会穿过台湾海峡,在与美日举行联合军演后,即结束其东亚之行。

二、中欧关系骤然降温的原因

欧方一系列不利于中欧关系发展的动作,既出自维护其利益与价值的考量,背后也可以明显看到美国不断诱拉、施压的身影。

首先,欧盟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明显变化。欧盟不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甚至认为中国是超级大国,互补关系越来越变成竞争关系;不再只将中国视为经济、政治力量,而越来越看重中国的技术力量、制度性力量。因此,欧盟将中国定位为“谈判伙伴,经济竞争者,制度性对手”。欧盟甚至认为,美国拜登政府对华“竞争、合作、对抗”的政策,是欧盟“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与制度性对手”的翻版。

其次,双方力量对比和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2009年欧盟GDP为16.47万亿美元,2019年才18.41万亿美元(不计英国为15.58万亿美元),十年间年均增长率不到1%。中国GDP从2009年的4.98万亿美元,猛增到2019年的14.36万亿美元,十年间年均增长率达7%以上。在新冠疫情和英国脱欧的叠加效应下,2020年欧盟的GDP下降至14.58亿美元,中国的GDP却增长至14.75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已首次超过欧盟。力量对比的升降,让欧洲在战略上更加焦虑和不安。

第三,美国的影响。自拜登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持续对欧喊话并推动与欧洲的合作,拉住盟友共同遏制中国。拜登、布林肯等人多番做欧洲工作,展现出与特朗普政府截然不同的姿态。欧洲整体上虽未直接应承明确表态“倒向美国”,但其暧昧行径仍然暴露出其立场。从对华进行制裁,到印太战略的推进,再到冻结中欧投资协定,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在G7峰会上的动作及表态均是欧美协同的例证。欧盟对回归美国建制派外交路线的拜登更有好感。

三、中欧关系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中欧在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双方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和矛盾不仅现在有,而且还会常态化。欧盟今后对华政策既会考虑所谓的人权、民主问题,也会考虑中国投资的安全性问题。在欧盟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与制度性对手”的定位下,中欧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分歧将持续发酵,特别是在涉及人权、南海、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我国核心利益上,给中欧关系带来新的挑战。估计,中欧相互制裁很难取消,况且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至今仍未取消;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尚需时间和协调;欧盟照常将于今年9月出台《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欧洲一些国家的军舰仍将到南海游弋。

但是,这些不应是双边关系的主流,更不能左右欧中关系的走向。中欧共识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中欧在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有着现实的共同利益;在地缘政治上,中欧互不构成威胁;特别是互利互惠的经贸关系持续发展,自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之后,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依然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据欧方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中欧货物贸易总额为1598亿欧元(欧美为1458亿欧元),同比增加23.5%(欧美下降7.6%)。另外,从近期中欧高层电话对话、欧洲四国外长密集访华以及杨洁篪主任应邀访问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国等频繁互动看,欧盟国家也在致力于推动中欧合作发展。中欧双方应该努力拥抱合作、管控竞争、化解冲突,使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