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曹 世 功:将核扩散正当化和否定半岛无核化的观点值得商榷
发表时间:2021-03-04 15:34 来源:国际网
“确保相互摧毁”理论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核大国,不是朝鲜这样的小国,所以该理论不适用于朝美。同时,由于印巴两国的核武器都不针对美国,因此不能用印巴拥核的模式硬套朝鲜。一言以蔽之,“核扩散正当论”和否定无核化的理论极为荒谬,照之实行,会把半岛和朝鲜引向绝路。通过朝美对话或联合国主导下的多边对话,以一揽子磋商、分阶段同步实施方式,才是解决半岛问题的根本之道。

反对核扩散、推进半岛无核化,这是国际社会形成的广泛共识,也是当今一项重要和紧迫的国际政治议程。令人不解和吃惊的是,阎学通教授在他最近发表的题为《数字时代初期的中美竞争》一文(见自《国际政治科学》2021年第六卷第一期,以下简称“阎文”)中,却明确提出核扩散有助于防止战争的观点,表露了“逆半岛无核化”的立场。“阎文”将核扩散正当化和否定半岛无核化的观点值得商榷。

现将反映“阎文”观点的相关内容引述如下:

“核扩散进一步降低了有核国家之间发生直接战争的风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核武器防止了所有有核国家之间的直接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拥有核武器,此后两国的军事冲突从未升级到战争水平。最新的案例是2017年美国和朝鲜之间的危机,该危机结果表明即使拥有初级的核武器也可以防止核国家之间的战争。”

“阎文”详细叙述了所谓“最新的案例”即美朝之间的危机:“2017年4月5日,朝鲜试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美国准备采取单独行动以应对朝鲜的核威胁。4月9日,美国海军宣布将向朝鲜半岛派遣一支以“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为首的航母战斗群。4月18日,“卡尔·文森”号及其护卫舰队仍在距离朝鲜3500英里外的印度洋上。4月28日,特朗普表示∶“现在有个机会结束我们与朝鲜发生的重大冲突。”危机缓和后,朝鲜于2017年9月3日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并且宣称其为热核武器(氢弹)。此后,美国再未威胁过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2018年6月,特朗普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举行了两国的首次峰会,双方签署了关于朝鲜安全保障、建立新的和平关系以及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联合声明。

显然,“阎文”使用核武器是“终极武器”和“互相确保摧毁”的理论工具观察分析问题,用印巴和美朝的事例作为支撑其论点的根据,得出了“二战结束以来核武器防止了所有有核国家之间的直接战争”和“核扩散进一步降低了有核国家之间发生直接战争的风险”的结论。

然而,尊重客观实际是国际政治科学研究的起码要求,用这一标准衡量,可以发现“阎文”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瑕疵和错误。“阎文”的观察结论以及所提供的例证不符合客观实际,难以自洽和成立。

一、印巴有核后两国间并非没发生过直接战争

“阎文”说,“印度和巴基斯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拥有核武器,此后两国的军事冲突从未升级到战争水平”。事实是这样吗?否。

1999年5月26日,印度出动大批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克什米尔和达拉斯地区的“巴基斯坦渗透者”发动了猛烈的空中打击。此前印巴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连续爆发过三次战争,1999年的“卡吉尔之战”被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争”。重要的是,这次战争是印巴两国实际成为有核国家之后所发生的“第一场大规模的直接军事对抗”。有关研究指出,卡吉尔战争恰恰与核武器直接相关,因为拥有核武器促使有关方军队“更大胆地实施其计划”。另据统计,卡吉尔战争期间,印巴两国部长等官员发表的“直接或间接的核威胁言论不少于13次”。(以上见于张沱生主编的《核战略比较研究》)毋庸赘言,这一真实的历史否定了“阎文”所谓“核武器防止了所有有核国家之间的直接战争”的结论。

实际上,印巴成为事实上的拥核国家之后一直冲突未断。据公布,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双方武装冲突达数十次之多。如果说这些冲突都未达到“阎文”所说的“战争水平”,那么“卡吉尔战争”难道也能忽略不计吗?

或许有人会认为印巴“卡吉尔战争”只是一个个案,但在科学研究中,个案具有推翻整体结论的效力,允许个案存在的论断至少是不完全和存在瑕疵的。印巴拥核后仍然发生了直接战争并且武装冲突不断,这一事实足以说明“核武器防止了所有有核国家之间的直接战争”的结论站不住脚。

“阎文”把朝鲜拥核作为完全等同于与印巴拥核的案例,用以印证、支撑自己的观点,反映了文章作者对朝核问题前景的一贯的判断,即:朝核问题的结局是“印巴模式”。这种机械对比式的研究不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这个问题笔者将在下面谈及。

二、核大国间发生直接战争的危险性并未消除

冷战以来,核大国美苏(包括后来的俄罗斯)、中苏及中美之间确实没发生过直接的大规模战争特别是核战争,但这不等于说核大国之间已经不存在发生直接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可能性,同时不能将核大国之间未发生直接战争的原因完全归功于核威慑特别是核扩散。

这一时期美苏中三大国之间的战争得以避免,“核威慑”的“恐怖平衡”作用固然不可否认,但绝不是唯一原因。各国国内政治的掣肘、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及形势变化、国际社会希望和平发展、反帝反战运动高涨等因素,对抑制战争、维持和平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不能把“核威慑”的作用抬高到不适当的高度。

更要如实看到,尽管“相互保证摧毁”因素对核大国的战争意愿形成重要制约,但其作用不是绝对的。战争根源由各种复杂因素综合决定,核武器不可能消除核大国之间发生直接战争的潜在危险。

美苏在冷战时期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由于原苏联屈服于美国的高压威胁而得到化解,但美国从未放弃过针对苏联的战争准备。苏联解体后,美一直把俄罗斯视为“最大威胁”,从未停止过对俄遏制。最近外媒报道,美国正在制订对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地区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计划。美军事专家声称,北约多条战线全面出击,可在3天内将该地区攻陷。据披露,该计划具体内容包括:部署波兰境内的北约部队,应对俄军“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以阻止俄军“有限核战争”;破坏俄罗斯波罗的斯克港口基础设施及部署在附近的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舰船,阻止俄作出任何军事反应;摧毁俄罗斯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地区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并最终占领这块“飞地”等。该作战计划目标明确具体、实施路径精确,说明计划本身真实存在。作为反制,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对外宣布,俄即将建成一个能够经受核打击的战略核力量指挥所,提升俄军战略威慑力和核反击能力,矛头直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些足以证明,美俄之间在一定情况下发生直接战争的可能性不能百分百地排除。

中美之间也不例外。1999年5月,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粗暴侵犯中国主权、肆意践踏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准战争行动”。在中国崛起大势不可遏阻的形势下,美国对华全方位遏制随之加强,政治、外交、贸易、科技等方面封堵打压一起上,同时多方实行武力威胁和暗中筹划战争。就在最近,美军核力量主要负责人、战略司令部司令查尔斯·理查德发表文章公开宣称,“中国核武库未来十年可能翻几倍,美国必须做好与中国打核战争的准备”。他说,虽然发生核战争的概率很低,但同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冲突“很可能迅速升级为核冲突”,因此他建议“不再假设核战争不会发生”,要“努力应对和阻止这种冲突的真正可能性”。

中国成为有核国家之后,也未能幸免于核打击的威胁。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3次严重武装冲突,苏军遭受重创之后恼羞成怒,做出强烈反应。勃列日涅夫批准军方强硬派主张,决定动用其远东地区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首都北京及长春、鞍山等工业城市和酒泉基地,实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为争取美国保持中立,苏方向美方通报了对中国核打击意图,尼克松政府根据美国长远战略利益需要,反对勃列日涅夫政权的冒险行为,通过媒体予以曝光,以此知会中方。中国临危不惧,全国进入“要准备打仗”临战态势,针锋相对坚决斗争,终于彻底挫败苏联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

事实证明,核威慑虽然能够对战争意愿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但绝不能说有了核威慑就能够消除战争。一切都以时间、条件和地点为转移。当一个国家判断自己核心利益受到严重威胁,通过政治外交、经济制裁及军事威慑等手段又不可能解决问题时,就有可能考虑诉诸武力,从而爆发战争。某个国家在形势剧变、内外交困情况下陷入了“战略恐慌”,甚至产生绝望感,那么,它选择战争的概率也会随之提高。如果这个国家的当权者是一个狂妄无识、独断专行、冲动鲁莽的人物,那么,发生战争的危险又会增加几分。在严酷的国际政治现实面前,我们绝不可被“核武器能够防止有核国家之间直接战争”一类不靠谱的教条,迷住了眼睛、麻痹了神经。

三、朝鲜拥核不是实现“避战维和”的正确选择

“阎文”说,在朝鲜2017年最后一次核试验后,“美国再未威胁过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2018年6月,两国首次峰会“签署了关于朝鲜安全保障、建立新的和平关系以及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联合声明”。“阎文”试图用朝鲜事实上拥核之后,特朗普决定通过首脑会谈解决同朝鲜的“重大冲突”的案例,证明“即使拥有初级的核武器也可以防止核国家之间的战争”。

但是,事态并未按照“阎文”构思的方向发展。2018年6月新加坡朝美峰会实际上仅仅达成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共识。由于美国基本政策立场未变,双方共识缺少具体路线图特别是有效的实施保障,只是一纸空文。河内第二次朝美峰会无果而终,宣告特朗普对朝政策彻底失败,朝美无核化对话陷入长期僵持。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半岛局势可能回到2018年以前的紧张对立状态。这一结果完全偏离“阎文”的预测,当然也不可能为“即使拥有初级核武器也可防止核国家之间的战争”的论断提供佐证。

“阎文”把“核威慑”和“确保相互摧毁”的理论,生搬硬套在朝核和朝美关系上,认为只要朝鲜掌握了核武器,美国害怕“相互摧毁”就会认怂并与朝握手言和,于是半岛和平从天而降。但“阎文”构建这个逻辑链条只是一种想象,并非客观实际。

首先笔者认为,“确保相互摧毁”的理论不适用于朝美。不单单是因为朝鲜目前仅拥有“初级核武器”,不具备“确保相互摧毁”的能力,而是因为“确保相互摧毁”理论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核大国,不是朝鲜这样的小国。朝鲜即使最终核能力进入“高级阶段”,具备了“二次打击报复能力”,也不可能与美国抗衡。这是因为,经受住“二次打击”,不仅需要足够的核能力,还必须具有大面积国土和广阔的战略回旋空间,必须要有大量人口和综合国力等必备条件,朝鲜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朝鲜同美国在核能力、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综合国力等诸多方面根本不成比例,朝的核武器难以对美构成“战略威慑”;一旦动用核武器,给双方带来的后果也迥然不同,美国可能断臂伤肢,而朝鲜恐怕一次打击就会一蹶不起甚至国破政亡,即使还残留“二次报复打击”的能力,也早已无济于事。

在“阎文”看来,朝鲜这样的小国拥核之后就会得到和平和安全,因而可以为“核扩散进一步降低了有核国家之间发生直接战争风险”的主张提供实证。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拥核不但不会给朝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全,反而使其处境更加凶险。试图将核扩散“洗白”并使其正当化的做法,其本身就很离谱、不正当。

为什么朝鲜拥核后处境会更加恶化?除了以上所述拥核的朝鲜难以对美形成“战略威慑”,一旦遭到打击便没有复盘机会的原因之外,还可举出许多条理由,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朝鲜的核武器直接针对美国,对美国本土、海外基地以及韩日盟国构成了“实际威胁”,本土、海外基地及盟国安全属于美核心利益范畴,不管哪个党执政,都不会容忍朝鲜拥核,不会采取放过朝鲜的政策。除了维持以至升级制裁封锁以外,还将积极强化同日韩的同盟合作,向韩日提供核保护伞,同时保持对朝军事高压态势,包括频繁进行联合军演,向半岛引进、部署尖端战略武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朝鲜连起码的和平安全环境都难以保障,又怎么能够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经济民生?长此下去,长治久安、发展繁荣又从何谈起?

笔者一再提出,印巴两国与朝鲜的情况存在极大不同,不能用印巴拥核的模式硬套朝鲜。美国之所以对印巴拥核采取事实上默认的态度,除了印巴核力量之间可以形成某种“平衡”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两国的核武器都不针对美国,对美不构成威胁;加上印度的核武器还有威慑中国的蕴意,美国乐见其成。朝鲜的核武器明确剑指美国,它的核力量“平衡对象”只能是韩日,但是美国从本地区战略利益考虑,一般不会轻易允许韩日拥核,因此绝不可能按“印巴模式”默认朝鲜拥核,只能自己挑头应对朝核威胁。显然,脱离半岛国际政治背景、朝鲜具体国情和朝美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机械照搬印巴的经验,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朝党八大提出进一步加强核能力建设的方针,重点发展战略核武器,积极发展战术核武器,实行“战略威慑”与“实战部署”相结合;同时大力开发常规尖端武器,构建现代化军工体系。朝以此显示捍卫主权和安全的决心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把和平希望完全寄托在核武器和尖端常规武器上,那就会陷入军备竞赛的泥坑,上了美国的圈套。军备竞赛最终只能把朝鲜拖垮拖死,规避这条路才是应有的战略明智。还必须清醒认识到,战术核武器或许能起到增强威慑力和壮胆作用,但它的存在,意味着降低了核战争的门槛,一旦使用就等于进入核战争边界,给朝鲜带来的危险将是根本性的。

一言以蔽之,“核扩散正当论”和否定无核化的理论极为荒谬,照之实行,只会把半岛和朝鲜引向绝路。解决半岛问题的根本之道是:通过朝美对话或联合国主导下的多边对话,以一揽子磋商、分阶段同步实施方式,最终完成半岛全面无核化与构建半岛持久和平机制的历史性互换,从而把永久和平与稳定还给半岛,把安全尊严、长治久安和发展繁荣还给朝鲜。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朝核危机的大战略。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委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