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俞 邃:俄罗斯支持并赞扬中国抗疫
发表时间:2021-01-29 17:45 来源:国际网
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过程中,双方联合抗击新冠病毒成为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内容。俄罗斯官方和媒体为支持中国采取的做法是:驳斥美国散布的“中国病毒”谬论,肯定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抗疫经验,赞扬中国在抗疫过程中迅速恢复经济,称赞中国为全球抗疫做出贡献,表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过程中,双方联合抗击新冠病毒成为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内容。俄罗斯对中国的支持方式之一,是在官方明确表示反对美国甩锅中国的同时,借助媒体不断赞扬中国抗疫的成就。

普京总统带头。2020年11月17日普京总统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表示,中国向全世界展示新冠病毒是可以被战胜的,是其他国家可以效仿的榜样。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我们感谢普京总统对中国抗疫成就的积极评价”,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俄双方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尽己所能提供帮助,相互分享抗疫经验,合力抗击“政治病毒”,树立了国际抗疫合作典范。俄罗斯反对美国甩锅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表态,莫过于2020年12月17日普京总统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年一度大型记者会上的讲话。当被问到中国是否该为新冠疫情负责时,普京明确表示,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全世界要做的不是追查谁要为新冠病毒来源负责,而是团结起来抗疫。今年初,普京再次表达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2月4日,他表示“我很希望我们的中国朋友将能摆脱这种困境。”翌日他在克里姆林宫接受多国使节递交国书的仪式上说,中俄都面临着新冠病毒疫情蔓延的风险,中国正在采取“果断有力”措施与之作斗争,“我们准备向友好的中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

俄罗斯有关人士和媒体支持中国抗疫、赞扬中国抗疫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驳斥美国散布的“中国病毒”谬论。

2020年3月18日,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刊发了题为《专家谴责“中国病毒”用语》的评论文章,指出美国一些政客近日再度把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中国以及一些美国人士对此表示不满与愤慨,俄罗斯学者也表示这是不可理喻的。俄新社政治评论员柯西廖夫明确指出,不应该赋予病毒和细菌某种国家属性,正如微生物、恐怖分子没有国家属性一样。文章还说,科学家们至今仍无法确定新冠病毒的最初来源,因此,将病毒甩锅给中国,这是有违科学精神的。美国所谓的“中国病毒”说不只是针对中国的挑衅行为,更是一种胡言乱语。在美国的对华挑衅中不难看出华盛顿当局对国内疫情防控的无力应对。特朗普政府因未能及时组织力量抗“疫”而遭到国内的强烈指责。美国一些人士希望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中国经济和政治稳定,以此证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脆弱性。然而,美国的愿望落空了。

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也曾就此表明态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19日报道,杰尼索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初当不明灾难出现时,中国专家没有立即确认这是什么。第一条消息出现在2019年12月31日,其中提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当时还不清楚是何种病毒,源头在哪。因此指责中国企图隐瞒疫情是很奇怪的。他还指出,中国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刚一查明就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挽救了本国和其他国家的许多生命。他认为,尽管俄罗斯出现了大规模疫情,但并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西方。我们和中方都采取了措施,阻断了病毒从中国向北到俄罗斯的传播路径。

其二,肯定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抗疫经验。

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2020年3月18日刊发评论文章,称事实胜于雄辩,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在两个月时间里赢得了史无前例的抗“疫”阻击战的胜利。中国政府用事实向国民,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抗“疫”措施的高效性。通过此次抗“疫”,中国向世界证明了其发展道路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性,这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赢得了认可与掌声。

中新社3月30日报道俄罗斯远东地区主流媒体——东方媒体新闻社主编卡拉钦斯基近日在《东方媒体网》发表的《中国如何抗击并战胜新冠病毒》一文,强调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得益于中国的体制优势和政府果断有效的抑制措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迅速打赢了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这在世界卫生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4月13日在会见来自中国黑龙江省的抗疫医疗专家代表团时指出:“抗击新冠病毒的国际经验非常重要。我们已经详细研究了在中国所做的一切,阅读了中国的抗疫指南,我们非常感谢你们,正是因为有中国的经历,我们才知道莫斯科现在遇到问题时应当如何做,这是非常重要而又不易的经验。”索比亚宁表示,中国在阻止新冠病毒传播方面取得的成果表明了中国当局的高组织性以及高医疗水平。“现在我们正在向你们学习,希望中方的经验将对莫斯科以及世界其他城市产生巨大作用。”

俄《生意人》网站2021年1月1日刊发题为《一切病毒在中国都无法得逞——中国与西方在疫情爆发之年的对抗导致什么结果》的文章,引证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塔夫罗夫斯基的话说:“中国从最开始便选择了正确的战略,提出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口号。”这种对生命的关心帮助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俄罗斯人或其他所有人——在2020年底战胜了夺走许多生命的新冠病毒。

其三,赞扬中国在抗疫过程中迅速恢复经济。

上面提及的卡拉钦斯基文章,还着重指出在疫情稳定后,中国政府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恢复的措施,这些措施非常有针对性,对中国经济恢复充满信心。“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在恢复正常,经济也在复苏,农民开始播种。中国已经证明了,她已经经受住了最艰难的考验!”

俄新社网站9月8日发表了该社评论员科瑟列夫题为《中国再次战胜全球危机》的文章,认为中国已走出新一轮世界危机,并且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上升这个意义上说,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作者引用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称,2018年中国占世界出口额的12.8%,2019年是13.1%,而现在为20%。这是4月至6月的数据。还有更新的8月追踪数据。今夏,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呈现向好态势,前者更是创下2011年初以来的新高。而2011年正是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跻身世界领头羊行列(与美国共同成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年份。作者认为,产业繁荣的原因很好理解。中国最早进入抗疫隔离期和关停生产部门,又在其他国家还在封锁中苦苦挣扎之时,率先摆脱这种状态。于是,中国产品开始在全世界填补巨大的消费需求空白。由此产生了20%这个不可思议的出口份额。

上述2021年1月1日俄《生意人》网站文章也指出,在全球一片恐慌、累计死亡破百万、本国竞争对手和战略伙伴均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的背景下,中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取得抗疫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020年秋天十九届五中全会发表的公报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中国的经济和出口已经恢复,而且出现了新的发展机会。这方面的优势是,国家为刺激国内消费和高科技产品生产拨出了巨额资金,而这些产品过去都是需要从国外购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提议建立全球反华联盟,但这种尝试没有取得任何结果。如今,中国的敌人正在被激流冲走,而中国却屹立不倒。

其四,称赞中国为全球抗疫做出贡献。

前述卡拉钦斯基文章还说到,中国在疫情面前并不是单打独斗。疫情初期许多国家给予中国帮助,当疫情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时,中国开始向其他国家提供帮助。中国在稳定国内疫情后,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物质和人力援助,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和措施,这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中国政府派遣两支专家团队携带大量医疗物资帮助意大利抗疫。一批病毒检测试剂、人工呼吸机、防护口罩和医疗用品被从中国运往塞尔维亚。欧洲左翼党副主席莫拉对中国支持和援助欧洲国家抗击疫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赞赏,表示欧中人民互帮互助展现出人类社会大家庭的深厚情谊,也激励人们战胜疫情,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尽最大努力保持透明并迅速地向公众通报抗疫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这种开放的政策有助于人们保持乐观以及独立评价执政党和国家所做的努力。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3月20日发表文章称,目前,欧洲很多国家缺乏基本医疗用品。欧盟在新冠病毒威胁全欧洲的情况下,表现出的不是团结,而是分化。欧盟国家没有协同采取措施,快速整合国家援助体系。“邻国”并不急于彼此提供帮助,但中国为欧洲运去医疗物资。中方还向疫情严重地区派去医疗专家。

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4月13日会见中国黑龙江省的抗疫医疗专家代表团时,对我国专家组提供的药品、防护用品和设备援助表达了感谢。他说:“在这个困难时期,这是宝贵的帮助。我希望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这些困难将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据俄媒报道,当时我国的医疗专家组已经与3所莫斯科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进行了交流。接着还去了其他医院交流抗疫经验。据6月4日报道,此前中方对俄援助货物总体积为269.28立方米,总重量25529公斤。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外科手套、体温计、鞋套等物资。随后,还派遣一批医疗专家组前往俄罗斯帮助该国有效抗疫。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感谢中方向俄罗斯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其五,表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3月20日发表文章,认为新冠病毒疫情不仅不会摧毁中国经济,还会提高其国际地位。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引发世界市场崩盘。能源价格跌跌不休。很多国家效仿美国降息,但却没有明显效果:市场一如既往还在下滑。中国则把极大精力用在大规模抑制病毒方面,这才是根本举措。文章称,与此同时,中国为银行“降准”,使其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此外,那些受到损失的公司,在6月前已经获得“贷款假期”。为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的中小企业,政府临时推出了延期支付电费的政策。国家还准备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结果是,中国的营商积极性正在恢复。在个别省份,营商积极性正接近危机前的水平。中国供应链所需要的一切,国家完全可以保障,经济崩溃并未发生。文章认为,以往经历各种危机的经验表明,中国总是以新的状态从危机中走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恢复和增长的发动机。2008年金融危机推动中国技术创新走向世界。本次疫情危机将以怎样的结果走向终结,暂时还是未知数,但中国有可能将很快以新的状态,为世界恢复稳定担责。

俄罗斯电视台网站2021年1月4日刊登英国作家、政治和国际关系分析家汤姆·福迪的文章,题为《美国关于中国可能像苏联那样解体的幻想是基于傲慢和意识形态而非事实和理性》。文章称,华盛顿似乎一如既往地幻想北京注定会失败,尽管过去一年发生的事件表明美国的必胜信念不合时宜、误入歧途且有可能行将破灭。在许多人所说的“新冷战”中,特朗普政府利用其所剩不多的执政时间变本加厉地与北京对抗,留下一个烂摊子让拜登去收拾。在制造这种情境时,美国的一些人以非常短视的思维来构想局势及其风险。它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来设法实现目标,然后其经济和社会资源就会枯竭。这种被称之为“崩溃论”的态度是美国国内某些人过度自信的一种意识形态体现。这种观点从1991年冷战结束之日起就流行起来,不假思索地断定中国必然会在某个时刻失败而美国将一往无前。“崩溃论”又称“历史终结论”,它是一种冷战思维。认为中国薄弱无力且时日无多的观点完全是基于意识形态而非事实。与美国的叫嚣正相反,中国并未沿着零和道路谋求取代美国。这是一种新保守主义臆想,一方面认为北京冲着华盛顿而来,另一方面却不明白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崩溃。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