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是实力与责任的复合体。2020年的中国外交体现出鲜明的大国外交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能力,有效应对了疫情和世界百年变局共振造成的“动荡变革”,中国外交的“大国”特征更加鲜明。 |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疫情打乱了世界既有的节奏。面对百年不遇的大瘟疫,全球经济社会生活一度处于“冻结”之中。抗击疫情需要编织起全球性的网络,形成对病毒的阻击与隔离。面对空前疫情,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 大国,是实力与责任的复合体。 2020年的中国外交体现出鲜明的大国外交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能力,有效应对了疫情和世界百年变局共振造成的“动荡变革”,中国外交的“大国”特征更加鲜明。 中美关系在2020年经历了建交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大选的选情与美国愈发严重的疫情形成了叠加态势。美国政府不断挑战和压低中美关系的底线,国务卿蓬佩奥更是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说,声称“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了”。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从“修昔底德陷阱”向“新冷战”陷阱滑落,中美两国的有识之士对于这样的情势也非常焦虑,担心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了。但是中美关系不应该朝着“冷战”或者“大国对抗”的历史陷阱倒退。 中国对美外交秉持有理有力有节的原则,对于美国无底线地挑衅予以坚决回击或者对等回应,比如关闭总领馆、取消美国记者签证等等。同时,对美外交需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美在2020年年初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也是特朗普政府任内,中美关系重要的成果。中方落实和推进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美经贸关系保持了稳定,经贸关系依然是中美关系的纽带。基于市场原则,中美之间形成了高度相互依赖的双边关系结构。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以及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和生产能力,是美国无法回避,也不可能抹杀的优势。 美国大选结束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胜选候任总统拜登致贺电,希望与美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中美关系。这也是中国倡议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内容。在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后,中方愿意与美方实现双边关系的重新校对和调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节奏,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原则,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从世卫组织的退出,让美国呈现出极端的战略收缩的倾向。拜登上台之后,这一基本的战略方向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后美国时代”已经来临,单极世界趋于瓦解,世界进入“多元权力中心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特质”既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延伸,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必然要求。 从文明史的演进来说,中国是唯一与美国有类似地缘配置的大国,即拥有广阔的大陆腹地,又面向海洋。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不断开放并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进一步说是中国从陆权向海权的历史性转型。这种大变局是千年国家治理历史的变奏。中国大国外交的构建需要广阔的世界历史背景下的战略图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中国大国外交也需要战略定力和韧性,以“持久战”的态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20年,中国大国外交面临着美国的“印太战略”的挑战和挤压。美国将亚太改为印太战略,其中的含义不言而明,就是将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轴逆转为地缘政治的博弈。中国与东盟等国家携手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体现了中国夯实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战略定力。中国积极考虑加入到CPTPP,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网络的构建,以中国的战略性发展来对冲美国的地缘战略压力,同时也为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 中国的大国根基在于中国作为“世界历史国家”的积淀。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在近代以来被迫卷入到现代化转型过程之中。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与探索,中国踏上了现代化的快车,市场经济体系和技术创新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历史国家”的蓝图,也是中国拥抱全球化的倡议,构建互联互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秩序可能会经历短暂的紊乱,但是发展与合作的潮流不会逆转,各国人民求和平与发展的诉求不会改变,这也是中国“大国”责任所在,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周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协同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系之下,市场需求也是稀缺的,尤其是最终消费品的需求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中国在2020年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构建高水平、制度性的开放体系就是为世界各国提供经济发展的红利。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在今年年底传来好消息,如果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达成,这意味着中欧两个巨型经济体之间形成了更加畅通、绵密的合作体系,一个超级欧亚大陆的黎明已经曙光初现,在欧亚大陆形成发展、文明、合作的共振。 (作者为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