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张蕴岭:世界在“综合调整期”艰难前行
发表时间:2019-12-12 18:25 来源:国际网
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理念加速酝酿,改变的力量来自多个方面,由政治、战略、社会、非传统因素等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变局之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正向中国肩头转移,我们必须客观分析自身优劣势和内外环境,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合理配置能力和资源,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2019年的国际形势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显现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征。在我看来,这一年的形势总体可以概括为“综合调整期的变化”。

先讲经济层面的变化。第一,世界经济的长周期性调整继续深化。这次调整是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的,同以往的长周期性调整明显不同,不仅是重新为经济可持续增长赋能,更是要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社会表现出很强的联动性,在以二十国集团为代表的新的全球治理结构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体共同发挥作用,虽然在机制化、功能化合作方面还有不少障碍,但总体在推着全球经济治理沿着“宏观性协调、共识性引导”方向迈进。不过,由于二十国集团的指导缺乏有效的实施,宏观协调效果有限。

第二,发达经济体增长集体放缓,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正在群体性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要求世界经济体系更多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发达国家则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结构中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显然,关于调整与改革的取向存在严重分歧。

第三,全球开放主义的信条受到质疑。过去,国际社会笃信在双边、小多边和全球层面上越开放,世界经济增长就会越迅速、越有保证。现在,这一信条受到怀疑,美国率先做出改变,根据“美国优先”原则进行内向性调整。基于此,美国在国际上“退群”,四处发动贸易战打压竞争者,并推动多边体系按美式标准进行变革,而这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群体的利益和相近立场。尽管各方似乎都认为多边体系需要改革,但在如何改革,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的多边经济体系上,缺乏共识。

第四,世界经济已经十几年没有发生过大的危机了,其调整总体是在平缓形势下进行的。美国、欧洲、中国等方的经济都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都在积累,但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韧性。国际合作的重心加速从全球多边主义向区域多边安排调整,新的大型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不断涌现,2019年11月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的突破是最新发展。

第五,社会因素(或称“第三因素”)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力明显上升。过去我们认为各国政府的自由开放政策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是经济全球化主要驱动力量,现在要看到“人民的声音”“人民的利益”也在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生活在经济全球化边缘地带的非受益人群对现状更加不满,抗议活动多地爆发导致政治动荡,比如在长期推行自由主义开放政策的智利,掀起了社会运动浪潮,也为一些国家实施民粹主义政策提供了土壤。

第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领域得到更多体现。一方面,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研发进入上升期甚至爆发期,所形成的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趋势吸引各国竞相投入。另一方面,大数据、大网络、数字货币的发展都赋予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增长方式以新的内涵、理念和路径,催生非传统意义的工业化增长方式。

国际安全领域也发生着“长周期性调整”。我们看到,美国的对外战略重点从全球反恐转向大国战略竞争。作为具体表现,美国在全球加紧进行战略收缩,不再像过去那样处处、事事都介入,而是突出重点,力保大局干预力和掌控力不下滑、整体优势不衰落。

我们看到,大国竞争的“非传统性特征”表现得更加突出。历史上的大国竞争主要就是通过战争,确保能够打败对手,现在则是谋求竞争优势,彼此有对抗,但也力避冲突。所以,大国关系既表现出竞争性摩擦的一面,也有竞争性接触和选择性合作的一面。这是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并非中美之间所独有,而是具有某种普遍意义。

我们也看到,各国特别是大国加紧构建以己为中心的“朋友圈”,其构成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同盟伙伴,而是更多基于不同议题上的共同利益和理念。在这样的“朋友圈”里,大国有巨大影响力,但做不到绝对主导。

总的来看,过去数百年由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理念正在式微,新的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理念加速酝酿,改变的力量来自多个方面,不全取决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权势结构变更,更是由政治、战略、社会、非传统因素等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

未来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目前看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太多,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上,最能凝聚各方共识的是维护和平与发展。

世界在总体上到底是趋向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充分讨论的问题,因为这事关我们还能不能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事关我们需要把多少精力和资源用于备战防乱。

变局之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正向中国肩头转移,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发言权、影响力,推动世界打破“国际秩序变革只能通过战争来进行”的所谓“铁律”。我们的努力必然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和阻力,必须客观分析自身优劣势和内外环境,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合理配置能力和资源,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