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俞 邃:新中国70年外交:传承·发展·创新
发表时间:2019-07-22 18:44 来源:国际网
新中国外交70年历程,可用“色彩斑斓、睿智勇略、气势恢宏”十二个字加以概括。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把握运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取得卓越成就从而引起举世瞩目,源于中华民族振兴的强烈诉求和宏伟目标的外交动力,源于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潜力,源于登高望远的传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外交魅力。

新中国外交70年历程,可用“色彩斑斓、睿智勇略、气势恢宏”十二个字加以概括。大致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毛泽东时代(1949--1978年)。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我国外交更大程度上体现以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与我国当时较为低下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实际状况相关;但也开始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作出某种反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外交基础是: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周边外交;3、立身第三世界、依靠第三世界和支援第三世界的外交;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外交;5、要对人类做较大贡献的外交。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一步发展的国际战略和策略思想,迄今依然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主张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倡导国家间关系的和平共处原则;着眼于人民,深信力量寓于人民之中;提倡不怕鬼、不信邪;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大党主义;注意分清敌我友;重视国际团结;善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先后提出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影响深远的“中间地带”论、“三个世界”论等战略构想);崇尚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永远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注意防范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善于运用灵活的策略(诸如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有理、有利、有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等)。

毛泽东将辩证法运用于外交,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许多著名论断,国内外人们迄今耳熟能详。例如:1、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2、帝国主义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坏事可以变成好事。4、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5、针锋相对。这包含两手,不仅有“斗”的一面,还有“和”的另一面。针锋相对需要刚柔并济,将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结合起来。6、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他对反动派行为遵循的逻辑的生动写照。7、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8、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我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话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作为我国外交基石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问世65年来经久不衰,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由于它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一是完整性,二是兼容性,三是稳定性。其实践意义在于它可以能动地加以运作,一是务实性,二是普适性,三是动员性。

第二,邓小平及其后续时代(1978年—2012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以邓小平理论及其进一步加以丰富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与我国国力大增、逐渐从国际权力结构边缘向权力结构中心转移相关,但仍然蕴含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某些内涵,因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这个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优化环境、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和趋利避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形成了一个包括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关于世界观,形成了5个基本观点。一是时代主题观。邓小平于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做出了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后来又告诫说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又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和平是条件,发展是目的,合作是手段。二是战争和平观。邓小平于1985年6月提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后来他又多次说过,看来会有个比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要丧失时机。再后来党中央又做出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论断。三是世界格局观。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邓小平在冷战结束前提出的。直到党的十七大,仍坚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提法,并且强调指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四是国际秩序观。邓小平于1988年9月首先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任务。后来党中央不断丰富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提出了以“必须摈弃‘冷战思维’,反对集团政治,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或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为主要内涵的“新安全观”,同时主张和平变革,促进国际政治民主与文明的发展。五是社会制度观。承认社会主义(更不用说初级阶段)必须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所取得的各种文明成果,树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与实践。

关于认识论,形成了5个基本论断。一是自我认识论。强调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前者是我国国内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的基点,后者是我国制定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基点。二是世界多样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论。认为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世界,强调文明互补,主张各国人民有权根据本国国情和自己的意愿,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选择便是根据和平共处各项原则,友好相处,互利合作,促进发展,共同繁荣。三是本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结合论。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将本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产物。四是大国关系互动论。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妥协并存,主张加强对话,形成一种各方受益、互不敌对、彼此借重的新型关系。五是机遇挑战并存论。外部条件也存在两重性,要居安思危,扩大机遇,应付挑战,趋利避害。策略运用得当,挑战可以转化为机遇;反之,机遇也可能变成挑战。

关于方法论,涉及处理5个主要方面的关系。一是维护国家利益与对人类作贡献的关系。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来都是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给予国际正义事业以支持。二是不结盟与战略协作的关系。冷战结束后,我国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在坚持不结盟的前提下,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带有战略涵义的各种关系,强调双边关系的健康标志在于不针对第三国,三角关系的合理运行在于不打牌即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三是外交布局中大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大国协调,同时倚重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努力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四是党际交往与国家外交的关系。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通过加强党际联系和交往来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五是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关系。两者结合,既维护国家利益,又推进国家之间互利合作关系的发展。

第三,习近平时代(2012年以来)。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为标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突破性新进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根据时代新特征和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新国情所下的定义。它是大国尊严、大国战略、大国担当和大国气派综合体现的一种外交体系。

大国尊严,就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将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兼顾。国家的核心利益绝对不容侵犯,同时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的建设。

大国战略,就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借助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从而既创造自身发展的机遇,又作为软实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在国际交往中奉行正确的义利观,义利兼顾,对发展中国家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亲、诚、惠、容”则是中国周边外交的理念。还提出丰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鞋论”;等等。基于上述原则精神,如今我国已经同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借助世界政党因素,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大国担当,是与我国自身国际地位的提升相称的。中国被认为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起着引领作用,这是对中国贡献的赞许和肯定。中国还是穷国时,穷而不贱;富起来了,富而不骄;走向强大了,强而不霸。

大国气派,不是讲究排场,更不是沽名钓誉,而是贵在真诚奉献。

综上所述,新中国建立70年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把握运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下面是三点结论性看法:

第一,新中国从成立迄今的外交战略,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其传承、发展和特色:

1、从敌我友关系来看:经历了“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联合美欧对付苏联的“一条线”和团结第三世界的“一大片”)、“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哪里有霸权主义就在哪里反对”的过程,直到后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谋求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从战略格局构想来看:经历了“两个中间地带”论、“三个世界”论,到“世界多极化”论。

3、从外交政策定位来看:经历了独立自主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到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旗帜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4、从外交政策的内涵来看:紧扣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两大方面,不仅重视双边关系,而且越来越着力于多边关系。

第二,中国外交理念业已形成一个体系,其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杠杆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道路是和平发展,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远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此,新中国建立70年来,中国领导人把握运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在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其中处理国家关系所形成的诸项原则,堪称中国外交政策之精髓。这就是:1.国家利益原则。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原则。3.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原则。4.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5.包容互鉴、多样性原则。6.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原则。7.面向未来原则。8.发展中国家优先原则。9.反霸权主义原则。10.联合国核心作用原则。这十大原则是我们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产物,是中国领导人宏图大略、远见卓识、与时俱进的成果。

第三,以上事实证明,党和政府做到了妥善处理与时俱进与保持优良传统的密切关系,全球安全与周边安全的协调关系,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妥协的辩证关系,反对霸权主义与反对恐怖主义的兼顾关系,发展与美国国家间关系与反对强权政治并行不悖的关系。

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取得卓越成就从而引起举世瞩目,源于中华民族振兴的强烈诉求和宏伟目标的外交动力,源于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潜力,源于登高望远的传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外交魅力。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