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庞中英:在这个盛夏 我们更加看清经济全球化的未来
发表时间:2019-07-12 20:18 来源:国际网
从2018年5月正式开始,中国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到现在一年多了。这场全球产业链、贸易链、价值链的变动,对中国当然是巨大挑战,但也是我们难得的机会。我们看到,中国方面上下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以更大程度的开放、更高的质量应对全球化之复杂而巨大的变局。这个共识代表的方向和方法无疑是正确的。

今年的盛夏在经济全球化史上特别重要:

G20峰会在日本大阪于6月29日闭幕。这次G20峰会至少传达出几大信号:第一,尽管有贸易战,全球经济的多边治理体制显然已经受到削弱,但是,全球经济治理仍然十分关键。大阪G20峰会毕竟发表了《共同宣言》。第二,自由贸易并未停顿下来,而是在世界其他角落仍然在进展。历经20多年艰苦谈判的欧盟和南美共同市场(Mercosur)之间的贸易协定在G20期间签署。6月30日,欧盟与越南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越南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充满经济活力。越南是综合和进展性的太平洋伙伴关系(CPTPP)的成员。特朗普退出了TPP,才有日本和越南等余下11国组成的CPTPP。欧盟与南美、越南等的上述行动,对美国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即在美国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经济展开贸易战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仍然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着。第三,中美在G20上达成没有“最终期限”的第二次停火(阿根廷G20峰会期间的中美第一次停火却宣布了至少3个月新的贸易谈判期),也让整个全球经济暂时松了一口气。

不过,日本刚结束G20大阪峰会,即与韩国发生了贸易战。这一贸易战让东北亚和整个世界大跌眼镜。日韩贸易战与全球正在发生的其他贸易战不同,属于技术方面的高端产业供应链上的贸易战。7月初,日本宣布限制向韩国出口用于智能手机显示器和芯片的高科技原料,两国在日本企业二战期间强征韩国劳工问题上的争端升级。日本在这个领域的全球供应链上占据支配地位。韩国是日本在这些高端科技行业的主要竞争者之一。日本对韩国的这一制裁,严重触动了韩国上下。文在寅政府已经启动韩国官民联合应急机制。7月8日,文在寅指出,“日方的限供措施给韩企的生产蒙上阴影,使全球供应链受到威胁”。

在我看来,突然表面化的日韩贸易战可能显示了全球化演变中的一个真正的趋势:全球化(相互依存)首先在其最复杂最关键的环节上发生重大变异。

日韩之间的贸易战意味着:美国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终于刺激了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战。而日韩这样的“发达经济”之间的贸易战一上来就不是关于低端产业的,而是涉及日韩敏感而关键的技术部门。日本在处里与韩国的关系时,居然使出经济杀手锏,也许这反映了我们这个世界政治(包括地缘政治)对经济的作用强化。日韩关系本来就复杂,而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变动趋势可能导致了日韩关系的恶化。特朗普政府如果连任,美日同盟、美韩同盟都可能被调整(特朗普在2019年5月底访问日本时已经公开这样讲),日韩不可能由此倒向中国而是更加自主武装。特朗普的美国事实上承认朝鲜是拥核国也是可能的。

回到欧洲话题。欧洲人现在似乎在走出这些年严重的民粹主义冲击。继欧洲议会选举后,欧盟委员会(类似欧盟的“中央政府”)和欧洲央行成功“换届”。在欧洲层次的制度或者体制上,欧盟迎来新的时期。今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没有让反对欧盟的势力得势。在欧盟的成员国层次,也有积极的改变。7月8日,中间偏右的希腊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领导的新民主党在议会300个席位中赢得158席的绝对多数。这显示,度过了前几年的困难和狂热,希腊人在努力谋求在欧盟框架下的稳定和发展。米佐塔基斯任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斯戴克拉斯(Christos Staikouras)任财政部长。希腊重新进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阶段。

欧洲的动荡源仍然在英国。但是,欧盟大局稳住了,今年接下来,应该经得起英国新的脱欧的再次折腾。从2016年6月,全民公投通过脱欧后,英国在特雷莎˙梅(Theresa Mary)首相的领导下,似乎放下联合王国的其他大事小事,以脱欧为主。然而,首相特雷莎˙梅在今年5月24日含泪宣布脱欧“失败”并辞职。新的英国首相应该是约翰逊(Boris Johnson),他一直声称“无协议”离开欧盟。不过,趋稳的欧盟不会接受英国的无协议退欧,英国国内政治依然复杂。英国的脱欧折腾将如何收场,让我们拭目以待。约翰逊现在大谈离开欧盟的英国(获得贸易主权)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自贸协定。若如此,脱欧后的英国仍然是下一阶段的全球化的驱动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2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Th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与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经济联系》(China and the world:Inside the dynamics of a changing relationship,见: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china/china-and-the-world-inside-the-dynamics-of-a-changing-relationship)。该报告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今天的中国尽管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商品贸易国,但“在以金融为例的其他领域仍有进一步与世界融合的空间”。该报告从8个维度分析后发现,中国仍有很大空间来增进与世界的融合:

˙中国占全球商品贸易额的11%,但服务贸易额仅占全球总额的6%左右;

˙中国的银行系统、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规模排名均居全球前三,但外资参与度仍相对有限,占比不足6%;

˙虽然中国拥有110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但它们的海外营收占比不到20%,而标普500企业的平均占比为44%;

˙2018年,中国出境游达到1.5亿人次,另一方面,移民中国的外国人仅占全球移民总数的0.2%;

˙中国的研发支出位居全球第二,但知识产权进口额是出口额的6倍;

˙中国有8.02亿网民,但跨境数据流动的规模仅为美国的20%,与新加坡的规模相当;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占到全球的45%,但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8%;

˙中国的电影票房市场全球第二大,但中国排名前十的音乐人在全球领先的某个音乐流媒体的订阅量仅为韩国前十大顶尖艺人的3%。

习近平主席早在2017年1月17日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坚决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美国第一”的“去全球化”政策截然不同。今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大阪G20峰会上发表《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我们将在近期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若干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而7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在2019年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发表特别致辞后回答问题以及同国际工商、金融、智库、媒体界代表对话交流》中指出:“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上,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和主张,再次表明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并不是说中国可以坐等外资的进入,我们还需要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加大对外来投资者权益的有效保障。”“我们乐观地面向未来,但正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包容发展,互利共赢,为了中国,也为了世界。”

结语:从2018年5月正式开始,中国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到现在一年多了。这场全球产业链、贸易链、价值链的变动,对中国当然是巨大挑战,但也是我们难得的机会。我们看到,中国方面上下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以更大程度的开放、更高的质量应对全球化之复杂而巨大的变局。这个共识代表的方向和方法无疑是正确的。

(作者为著名国际政治学者、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文章转自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