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三分之二生活在农村,他们对大选有重大影响,但现实中他们很难影响印度政治。而且尽管印度政府也很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不过印度的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状况导致政府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帮助农民。有鉴于此,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印度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推动城市化,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和制造业。 |
有9亿选民参与、耗资70多亿美元的世界规模最大的选举——新一届印度大选投票日前结束,结果将于本月23日公布。在竞选中,最大反对党印度国大党除了在经济增长率低、废钞、失业、物价等问题攻击莫迪政府外,最主要的文章还是放在农民问题上。而在印度的政治体系中,农民的地位确实也比较尴尬。 印度13亿人口的三分之二生活在农村,登记参加此次选举投票的农民多达数亿,可以说他们的投票去向对大选结果有重大影响,但现实中他们很难影响印度政治。在本次大选之前印度农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抗议现政府没有兑现之前的承诺。但印度媒体报道称,到了选举时,不少农民还是投了莫迪政府一票,因为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这反映出印度农民内心的真实写照。 长期以来,在印度整体基础设施落后的大环境下,农村地区的道路、灌溉、农机具等条件更加落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低下,基本上属于靠天吃饭。特别是土地面积小的小农一旦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就会因绝收而破产,不但无法养家糊口,更无法还上贷款。据统计,过去20年约有30多万印度农民因破产而自杀。加上印度政府对农产品的价格实行管制和干预,农产品的价格往往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农民还不断遭遇种子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收购农产品打白条,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这让农民对印度政府的不满上升。 在去年12月份拉贾斯坦等五个邦的选举中,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全部败选,农民对政府的不满是重要原因之一。这给当时自认为可以在2019大选中稳操胜券的莫迪敲响了警钟。因此,莫迪政府紧急补救——2019/20年度财政预算中大幅向农村农民倾斜。例如提供6000亿卢比补贴,每位农民可获得5万-10万卢比的贷款,投入1900亿卢比用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该财政预算被反对党指责为“选举财政”,收买农民选票的意图很明显。 就选举而言,莫迪政府向农民提供优惠的确可以吸引到很多选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农民带来利益,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印度农民的处境。这不是因为印度政府不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而是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状况导致政府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帮助农民。 印度虽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其经济结构却呈现出发达国家的特点,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超过了50%;第一产业的农业约占15%左右,制造业只有30%左右。表面上看印度的第三产业很发达,实际是制造业太过落后。这不但无法为国家积累充足的财富,也缺乏为农业提供物质条件的能力。国家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分出较大份额给“三农”,但分到8亿多人身上是看不到显著成效的。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政党在竞选时都承诺要向农民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实际上都难做到的根本原因。 从长远来看,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印度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推动城市化,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和制造业。一方面使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农业,可以为国家积累更多财富的同时增加国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在国家财富增加的情况下才有能力分配更多的资源给农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对农业的补贴。在农民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他们为自己说话的底气也会更足。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文章转自环球网) |